(二十八)禅宗解儒
中庸上曾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依照大慧宗杲的看法,認爲“天命之謂性”等于法身,“率性之謂道”等于報身,“修道之謂教”等于化身。假如你能打破語言文字上的間隔,你將發現這種解釋的確是雖不中不遠也。
頓悟是不可能描寫的;但研究的機遇,不僅可能,而且是極爲動人的。
張九成居士有一次正在想一個公案,突然聽到青蛙的叫聲,立刻大悟,寫了以下的兩句偈子:“春天月夜一聲蛙,撞破乾坤共一家”。
一位和尚研讀法華紅,看到“諸法本寂滅”處時,不禁心中起了懷疑,日夜的思考,甚至行住坐臥都在想。但是他愈想,心中愈亂。在某個春日,突然聽到了黃莺的一聲鳴啼,他便恍然大悟,立即寫了下面的一首偈子:“諸法從本來,皆自寂滅相;春至百花開,黃莺啼柳上”。
要不是這突然的一聲莺啼,他又怎能了解宇宙的寂來滅之相呢!
不僅是聲音,而且顔色也可使我們開悟。靈雲志勸禅師便是見桃花而大悟的,他曾說:“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
當然,他以前也曾看過桃花,不過只有這一次,他看得最爲真切,這也是他第一次面對著永恒的虛空,好像這些桃花都來自于活潑潑的心靈。以前,他只是夢中看花,而這一次,由于他內在精神的開悟,使桃花的形象,打開了他的心眼,看到美的源泉。這時,他所看到的桃花,不是孤立的物體,而是整個宇宙的活泉。
這使我想直了南泉和他的學生陸亘居士的一段故事。陸亘曾問南泉有關僧肇的兩句話:“天一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
南泉指著庭前的牡丹說:“一般人看到這株花,好像在夢中”。陸亘仍然不了解南泉的意思。
假如陸亘懂得僧肇的思想(其實這兩句話,是引自莊子),便了解南泉的意思。只有你體驗到天地和我是同一本源,萬物和我共一體性,你便會如夢初醒,看得真切。
假如我們眼中的上帝,不僅是位至高的工程師,而且是位至高的藝術家,或詩人的話,那麼,整個自然便會以最新的面貌呈現在我們的眼前,使我們的心靈欣賞其動人之美,好像處身于樂園之中。正如回教詩人沙地(Sufi PcetSadi)所說:“凡是醉心于上帝的人,只要聽到水車的輾軋聲,也會忘形”。
有些禅師認爲一個人覺悟之後,也能以眼去聽。贊美詩的作者便是這種人,他曾唱著:“乾坤揭主榮,碧穹布化工;朝朝宣宏旨,夜夜傅向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