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二十六)寒山和拾得

  (二十六)寒山和拾得

  唐代有一首非常扣人心弦的詩,就是張斷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這首詩洋溢著禅的芳香,突然的使我們觸及了時間的永恒。

  塞山寺在蘇州城外,是爲了紀念寒山子而立的。或說寒山是一位傳奇的人物,是在七世紀時,住在浙江天臺山國清寺的一位隱士,他不是和尚,不是居士,他就是他自己。他有位知己朋友,叫做拾得。拾得是在國清寺的廚房內做事。每次飯後,寒山便到廚房內吃別人剩下的飯菜。于是這兩位忘形的朋友便在一起談天說笑。廟裏的和尚們都以爲他們是兩個大傻瓜。有一天,拾得正在掃地,有位老和尚對他說:“你名叫拾得,是因爲豐士禅師把你拾來的!請問你的真姓名是什麼”?拾得便放下掃帚,默默的叉手而立。老和尚莫名其妙,再問時,他便拿起掃帚,走開了。又有一次,寒山捶胸大叫:“蒼天,蒼天”!拾得便問:“你在幹什麼”?寒山答:“你沒有看到嗎?東家鄰居死了人,西家鄰居去吊喪”。于是他們兩個人便載歌載舞,大笑大哭的走出寺門。

  國清寺每逢月半,都要念經。當大家集合在一起時,拾得突然拍手說:“你們集合在這裏沈思默想,究竟對“那事”有什麼用啊”!寺主罵了他一頓,他卻說:“請聽我的:不怒就是持戒,心淨就是出家。我的自性和你一樣,一切的道理都無間隔”。

  寒山和拾得都是詩人,我先舉拾得的一首詩來看:“從來是拾得,不是偶然稱;別無親眷屬,寒山是吾兄。兩人心相似,誰能徇俗情?若問年多少,黃河幾度清”!

  大家都知道黃河自有史以來未曾清過。後面兩句詩就是寫出他們的生命,比曆史還要長,比世界還要久。在全詩中,另外一個重點,說明了即使是隱士(寒山拾得是中國最偉大的隱士)也需要知音,來互相慰勉,以期自己更具有完美的人性。

  至于寒山的詩中,你將發現他更富有人性。他有時也會速孤寂和思家,而坦然的說:“獨坐常忽忽,情懷何悠悠”。有時,他也懷念兄弟說:“卻年春天鳥鳴,此時思兄弟。今年秋菊爛,此時思發生。綠水千腸咽,黃雲四面平。哀哉百年內,腸斷憶鹹京”。

  要不是至情之人,不會有這樣的慨歎了。假如他甘願做一個隱士的話,那是因爲他被神秘的沖動所驅使,而去尋求超乎世俗的東西,下面是他的一首詩:“昔日極貧苦,夜夜數他寶;今日審思量,自家營造。掘得一寶藏,純是水晶珠。大有碧眼胡,密擬買將去;余即報渠言,此珠無價數”。

  他內心的光景也可從下面一首偈子中看出:“吾心似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此倫,教我如何說”。

  由這境界來看,無疑的,他是深愛著自然,也唯有自然才能反映出他內心的一切。他有許多寫自然的詩都流露著飄渺之樂。例如:“歲去換愁年,春來物色鮮;山花笑綠水,岩岫舞青煙。峰蝶自雲樂,禽魚更可憐,朋遊情未已,徹夜不能眠”。

  唯有得道之人,真正超越之人,才能隨心所欲的享受自然的美妙。一般人由于心中充滿了利欲和意圖,反而不能享受自然的風光。正如一個名叫陳道婆的老太婆,看到樵夫而寫了首偈子:“高坡平頂上,盡是采樵翁;人人盡懷刀斧意,不見山花映水紅”。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