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叁>體身觀念
體。一切事物的本體。
體用。真如法身爲體,現象應身爲用,體用就是由真如法身之體所生起的種種應化衆生的妙用。
體性。體是本體,性是本性。
體滅。有爲法的事物,由緣而生,刹那,刹那,其體衰滅,謂之體滅。但此體滅並非斷滅,而會待緣再生,故體滅是指當體滅而已。
體空。諸法因緣和合而有,當體即空。
體空教。闡明體空的教門,如方等部,般若部及涅槃經等。
體空觀。徹見體空的觀法。
體相。體與相,實質的體,差別爲相。
身子。舍利弗的譯名,梵語舍利,華譯爲身。
身土。身與土,乃凡聖的依正二報,身爲正報,土爲依報。
身光。從佛菩薩身上所發出來的光。
身戒。身體所應受持的戒行。
身苦。由地水火風四大所構成的身體,有老痛饑渴寒熱等的痛苦,名爲身苦。
身業。身業是身之所作,如殺生、偷盜、邪淫、酗酒等事爲身業。
身心。身與心,爲有情的正報,在五蘊中,色蘊是身,受想行識四蘊是心。
身心受業。身受業與心受業。
身受業是欲界的惡業,由眼耳鼻等五根産生感覺相應的異熟苦果;
心受業是色界中間定至有頂天的善業,能産生與意根相應的異熟果。
身忍行。於身處行持忍辱。
身清淨。身清淨是由於心清淨之故,所以不再受後生,常得化生。
身安樂行。即身離十過而安樂的修行法華之法。
身意心輪。世尊的身語意叁業,像車輪能夠摧破衆生一切妄見。
觀。梵語叫毗婆舍那,是以慧觀察事理的意思。
觀心。觀察自己的心性。
觀行。先觀事理,然後起行,觀心的修行方法。
觀法。觀念真理的方法。
觀空。觀察諸法體空的道理。
觀智。觀見法的正智。
觀解。觀念真理和悟解真理。
觀慧。觀察真理的智慧。
觀音觀。觀經所說十六觀之一,即觀想極樂世界觀音菩薩的身相。
觀音本地。觀音的本來地位,即已成正覺的正法明如來。
觀照。用心光向心中看,向心中照,是一種修慧的方法。
觀照般若。觀察照見一切實相真理的智慧。
觀想念佛。四種念佛之一。
觀世自在。觀音菩薩別名。因此菩薩時常觀察世界而自在拔苦與樂,故名觀世自在。
觀自在。因觀音菩薩無論是自利或利人,都能得到大自在,所以叫做觀自在。
觀念念佛。觀想憶念阿彌陀佛。
觀佛叁昧。觀想佛的相好到一心不亂的境界。此叁昧成就,即見佛來示現。
觀察正行。淨土宗所立的五行之一。
觀像念佛。四種念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