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如律俱現
如。不變易的意思。諸法的法性,極難用語言文字來形容,故借如字作代表。法性即實相,實相即如,因其不二、不異、不變、不動、萬法的真面目,都同一相,故名爲如。
如去。如來的別名,即乘真如之道去成正覺的意思。
如法。契合於法理的意思。
如語。契合於法理的語言。
如如。指不動、寂默、平等不二,不起顛倒分別的自性境界,因是如理智所證得的真如故名如如。
如如智。契合如如之理的智慧,即根本智。
如來。佛十號之一,因佛乘真如之道,來成正覺,來叁界垂化,故名如來。
如來藏。真如在煩惱中,攝藏如來一切果地上的功德,名如來藏,若出了煩惱,即名法身。
如如佛。覺悟如如之理的佛,佛體即是如如之理。
如如藏心。真如心的別名,即人人本來具足的真實心。
如來地。佛的地位。
如來使。如來的使者,即佛滅度後努力弘揚佛法的人。
如來家。即真如法界。
如來識。又名佛識,即脫離一切無明煩惱的意思。
如來慧。如來的智慧,即一切種智。
如是。就是如此的意思。
如來禅。經教裏的禅法,因它是如來所說,後人因名之爲如來禅。至於禅宗中的禅法,因它是祖師所倡,後人因名之爲祖師禅,其實祖師禅也是如來所傳,並非祖師所發明,釋尊在靈山會上,把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咐囑摩诃迦葉,這便是祖師禅的來源。
如是我聞。我親自聽佛這樣說,爲佛經五種證信之一。
如理。契合真理。
如理智。契合真理的智,亦即根本智。
如量智。爲佛能知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的智,如其分量,不多亦不少,故曰如量,又稱後得智。
如實道。真如實相的道理。
如實如。如實是真如實相之義,如實知是指所知極合於真如實相。
如實空。因真如實相離一切妄染和離一切法差別之相,有如虛空,不受一塵,故謂之如實空。
如實智。真如實相的智慧。
如實知見。符合真理的知見。
如實知者。佛的德號,因佛是一位了知真如實相的聖者。
如實不空。如實是真如實相之義,真如實相雖然沒有妄染,不受一塵,但是它是永恒不變的,而且體備恒沙功德妙用,一切淨法,無不滿足,故謂之如實不空。
如實修行。按照真理之法而修行。初地以上的菩薩,依所證的真理而起修,謂之如實修行。
如意珠。一種有求必如意的寶珠,出自龍王或摩竭魚的腦中,或是佛的舍利所變成。
如意足。謂修道聖果的欲望增進,則能如意開發神通。
如意通。又名神足通,或神境通,能變現自在,故名如意,飛行自在,故名神足。能在六塵境界中變現自在,故名神境。
如意佛。如來有自在的神力,故雲如意佛。
律。製止作惡的法則。
律行。戒律的實行。
律宗。專門修持戒律的宗派,以唐時南山道宣爲初祖。
律相。戒律的法相。
律師。專門研究佛教戒律的師父。
律藏。叁藏之一,是佛陀親自製定的佛教戒規。
律忏。戒律所說的忏悔法。
律儀。律是戒律,儀是儀則,謂佛所製定的戒律可以使人防非止惡,乃是吾人立身處世的儀則。
律儀戒。即規矩禮貌的戒律。
俱空。我與法皆空,是闡明空的道理。
俱生惑。與生俱來之惑,如俱生之我執,俱生之法執,俱生之煩惱障,俱生之所知障等。
俱生我執。與生俱來的我執,這種我執是先天性的,不是後天學習來的,後天學習來的叫做分別我執。
俱生法執。無始以來,熏習成性,常於一切法,妄生執著者,名俱生法執。這種法執,非由分別而起,乃是以生俱來的,故名俱生法執。
現量。現量是不用意思索能夠直覺親證到的境界。
現生。現在的生命,與現世同。
現成。禅宗的話,是自然已有與不假造作安排的意思。
現行。現行法的簡稱,阿賴耶識,有生一切法的功能,謂之種子,由此種子生色心之法,現苦境界,名爲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