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感應事迹 目錄 序 語譯說明▪P3

  ..續本文上一頁

  六度,是菩薩上求佛道、下化衆生的要法。但如僅有五度,就像盲者,般若則像向導,五度如果沒有般若,就不能究竟到達彼岸,不能稱爲“波羅蜜”;而般若如心,五度如身,般若如果沒有五度,也不能究竟到達彼岸,不能稱爲波羅蜜。如果二者具足,則一一度都可究竟到彼岸,都能稱爲波羅蜜。(譯者注:六度,又稱爲“六波羅蜜”,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智慧。)

  《金剛經》,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人遍修六度的軌範。因經文簡略,所以只舉布施爲例。如果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行布施等,就能度脫一切衆生,而不見能度之“我”,與所度之“法”,以及受度的衆生相,則能四相不生、叁心不得,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得而成佛了。

  因此,受持《金剛經》中哪怕四句、叁句、兩句、一句的人,功德也難以言說;受持全經的人,功德更不可思議。所以,從古到今,都有許多人讀誦,其中能頓悟自性、徹證唯心,生登聖流、死歸安養(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不可勝數。其次,讀誦《金剛經》可以消除罪業、增長善根、轉禍爲福、化愚癡成智慧的例子,就更多了。

  許止淨居士選取古今典籍中的感應事迹,分類述頌;他的友人劉契淨,又爲這些事迹作注解,使讀者都知道《金剛經》義理淵深,功德廣大,生正信心,努力效法前人修行,隨其功行淺深,也能得到種種利益。

  《金剛經》中,釋迦牟尼佛說:“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皆從此經出。”如果讀者能發至誠心、恭敬心受持讀誦《金剛經》,便能跻身未來諸佛之中。願大家共同努力!

   民國十叁年甲子中秋日古莘常慚愧僧印光釋聖量 謹撰

  

  

  《金剛經》受持讀誦說明:

  ●念誦時,從經題開始,念到末尾“回向”完畢爲止,爲一卷圓滿。如念多卷,重複即可。

  ●“我讀不懂,怎麼辦?”——這是聖人釋迦牟尼所說的最偉大的經典之一,我們凡夫正因爲不懂,所以才更應該多讀、常讀。不要管是否能夠理解經文“意思”,只管讀下去,反複讀,“經讀千遍,其義自現”。

  ●不論是否讀懂,只要以恭敬心讀、以至誠心讀、經常讀、勸他人讀,功德、福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果報不可思議!

  ●讀誦速度:宜緊湊,開始一般30-40分鍾,隨著逐步熟練、能夠背誦,就能縮短到25、20、15分鍾左右。能背誦後,就能隨時隨地念誦了。

  ●發願受持:堅持讀誦,功德利益巨大,不要一曝十寒,不要自欺欺人。

  印光大師 親筆記錄的《金剛經》感應

  安徽的馬其昶(音廠),字通白,是當今(指民國時期)的文學大家,著述非常豐富。起初,只是研究儒學,不知佛法。近十數年來,才知道佛是大聖人,佛教中有不可思議的事,因此每天念誦《金剛經》,兼念誦佛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的第叁個女兒,名叫君幹,嫁給方氏,很聰明,通文理,有古代烈女之風,通白非常喜歡她。君幹在提倡女學方面,不遺余力。她起初肄業于上海的“務本女塾”,然後受北洋大臣袁公聘請,在天津開辦女子師範學校,後來又遊學日本,以廣博見聞。但對于佛法,絕無信仰。

  民國十五年五月,君幹産後得病,痛苦難以忍受,通白憐憫她,對著她念誦《金剛經》。君幹一聽到念經聲,就身心安樂。等到經聲停息,又覺得痛苦,通白于是徹夜爲她念經。她忽然坐起來,叫父親停下不念,像好人一樣,還說:“我對《金剛經》所說的道理,都已經悟到了。”便想現大人相,說無生法,期望一切見聞的人,同種善根,謊稱家裏太狹窄,想到醫院休養。因通白與女婿方時簡,同住京城,租房共住,所以家中的確不夠寬敞幽雅。通白見她堅決,就叫她丈夫送她到德國醫院,選擇最好的房間安置她。君幹叫丈夫與醫院護士都離開後,她則合掌坐逝了。

  噫嘻,奇異啊!這與龐居士的女兒靈照,借“日食”騙父親離座,她卻據座坐脫的事情,有什麼差異呢?李木公先生,素來不信佛法,聽到通白說這段因緣(木公是通白的門生。民國十年秋,通白回安徽,經過上海,到木公家說起)後,全家歸依叁寶。《普門品》中所說的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爲說法,豈能不信呢?而君幹丈夫方時簡的作爲,反而被遮蓋了,罪過實在非淺非小啊。

  (民國)釋印光 記 鄭金坤 譯白

  

  語譯說明

  本書所錄感應事例,均出自民國許止淨居士撰編、印光大師鑒定的《金剛經功德頌》一書,共200余例。原書附載于《觀世音菩薩本迹感應頌》書後,于1926年出版發行,後多次印刷,流通全國以及海外,深受歡迎。

  隨著時代的推移、佛教的複興,受持讀誦《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人越來越多。同時,人們也越來越需要這些感應事迹,來啓發信心、鞏固信心、解除疑惑。但這些在不同朝代、由不同人士用文言撰寫的故事,文字比較古奧艱深,現在的學佛者、讀者(特別是年輕人)大多難以讀懂、無法理解這些故事的精彩內容,對受持、讀誦、弘揚傳播《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形成了較大障礙。

  所以,譯者不揣淺陋,發心譯白。文中較生僻的字,都標注了現代漢語拼音。重起書名爲《〈金剛經〉感應事迹200例》,並附載《金剛經》現代標點本,以方便讀者在閱讀故事、起信之時,立即就能同時受持讀誦經典,早沾法益。

  由于時間倉促,謬誤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祈十方善知識予以指正。

  語譯者:鄭金坤 2006年10月

  

  ●唐高宗時,禅宗五祖弘忍,居湖北黃梅的東禅寺。他常勸人只要持誦《金剛經》,即自能明心見性,直了成佛。《傳燈錄》

  ●梁武帝請傅大士講《金剛經》。大士剛升座,用尺揮案一下,就下座了。武帝愕然。志公大師說:“大士講經完畢。” 《傳燈錄》

  ●唐時,五祖弘忍爲六祖惠能講解《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六祖大悟,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五祖即傳給他衣缽。六祖于是南歸廣東,後來住曹溪(今廣東韶關曲江)南華寺說法。《傳燈錄》

  ●南唐時,法眼文益說:“《金剛經》說:“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皆從此經出。”且說叫什麼作此經?不是黃卷、紅軸的嗎?莫錯認了定盤星。” 《傳燈錄》

  ●唐時,朗州(今湖南常德)德山的宣鑒法師,在去澧陽(今湖南澧縣)的路上,看到賣餅的老婆婆,于是買餅作點心。婆婆指著他所挑的東西問:“這是什麼書?”答:“《青龍疏鈔》。”婆婆問:“講什麼經?”答:“《金剛經》。”婆婆說:“我有一問,你如果答得上,我布施您點心;若答不上,您就到別處去。《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知您點那個心?”宣鑒法師默然,無法應答。他後來到了龍潭寺,說出自己遇到老婆婆對話的事,就將疏燒掉了。《傳燈錄》

  

  

《金剛經感應事迹 目錄 序 語譯說明》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