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煩惱爲菩提
法〕一行禅師
沈默譯
當我們深入地觀察一朵花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它完全是由如陽光、雨水、土壤、肥料、空氣以及時間等非花的因素構成。如果我們繼續深入觀察,我們還會發現,這朵花正在逐漸演變成肥料。假如我們不曾觀察到這一點,那麼,當這朵花開始衰敗時,我們會很傷心。與此同時,當我們深入地觀察肥料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它也正在演變成花朵。于是我們領悟到 ,花朵與肥料是互即互入的,它們相互依賴。故而一位好的園丁不會蔑視肥料,因爲他懂得如何將肥料變成金盞、玫瑰,以及其它許多各種各樣的花兒。
當我們深入地觀察自己時,我們會既看到“花朵”,也看到“垃圾”。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憤怒、憎恨、沮喪、種族岐視以及其它許多各種各樣的“垃圾”。但不必害怕。象一位園 丁懂得如何將肥料變成花朵一樣,我們也可以學習將憤怒、沮喪、種族岐視等等轉化爲理解與愛的藝術。這,就是禅的工作。
根據佛教心理學,我們的心被分成兩部分,就象一所兩層結構的房子。地上是起居室,我們把它叫做“意識”;下面是地下室,我們把它叫做“藏識”。藏識中,我們所曾做過、經曆過或察覺到的所有事情,都以“種子”或“膠片”的形式儲存起來了。我們的地下室是一個 檔案館,人們能夠想象得到的每一種“電影”,都被裝到錄像帶裏,儲存起來。當它們從地下室被翻上來的時候,我們就坐在樓上起居室裏的一把椅子上,觀看著這些“電影”。
某些特別題材的“電影”,諸如憤怒、恐懼或絕望,似乎有自動從地下室上來的能力。它們推開起居室的門,不管我們是否選擇了它們,就自動地跳進我們的錄像機裏。當上述一切發 生的時候,我們感到深受的打擊。除了老老實實地看著它們以外,我們別無選擇。幸虧每部 “電影”都有一定的長度,當它結束了時候,就返回地下室去了。但是每次我們都不得不把 它重看一遍,而且由于它在檔案架上占了一個較有優勢的位子,所以我們知道,很快它就會又上來。有時是某種外界刺激引發了我們的“電視屏幕”放“電影”,比如某人說了傷害我們感情的話等等。我們花費了那麼多時間去看這些“電影”,而它們中的很多東西卻正在毀滅我們。因此,學會扼製它們,對我們進入清明的存在狀態是非常重要的。
傳統的教科書將“心”描述成一片原野,一片可以播撒一切種子的土地--痛苦、幸福、歡 樂、悲傷、恐懼、憤怒,還有希望。“藏識”依然被描述成一間“儲藏室”,內中貯滿了我們所有的種子。一顆種子在我們的意識中每出現一次,它返回“儲藏室”的時候,力量就 增強一次。我們的生活質量就取決于我們藏識中的種子的質量。
我們也許已經習慣了憤怒、悲傷和恐懼的種子在我們的意識中頻頻現行,而歡樂、幸福和甯靜的種子卻難得抽枝發芽。練習覺照的意思就是當每顆種子從“儲藏室”上來的時候,都要能覺知它,並嘗試盡可能地給那些好的種子澆水,這樣,它們就會變得越來越有力量。當我們對甯靜優美的事物保持覺照的時候,我們就是在給我們內心甯靜和美的種子澆水,而我們的心就會開出美麗的花朵。我們給一顆種子澆水的時間的長短,決定了那顆種子的勢力之強弱。例如,假設我們站在一棵樹前面,全神貫注地呼吸五分鍾,我們心中幸福的種子就會得到五分鍾的澆灌,它們就會變得更強壯。與此同時,在這五分鍾裏,其它的種子,如恐懼和煩惱,就得不到澆灌。我們必須每天這樣練習。任何在我們的意識中現行的種子返回藏識時,力量都會變得更強大。如果我們細心地澆灌那些好的種子,我們可以相信,我們的藏識就會相應地做好自我調整工作。
我們的身體有一種“自療”的功能,每次我們割傷了手指,我們會仔細地清洗傷口,然後把治療的工作扔給我們的身體來做。幾小時或一天之內,傷口就愈合了。同樣地,我們的心也有一種自我調節功能。假設你在大街上遇見一個二十 年前認識的人,你想不起他的名字了。因爲這麼長時間裏,有關他的種子一直沒有機會上升到你的表層意識中來,所以在你的記憶中,它的力量就變得非常微弱。回家的路上,你在自己的“地下室”裏四處搜尋他名字的種子 ,但是找不到。最後你思索得太狠了,頭痛起來,就不再去想它,而是去聽一首磁帶或唱片上的優美音樂了。然後你享受了一頓美味的晚餐,晚上睡得很好。早上,當你刷牙的時候,他的名字突然跳了出來:“哦,對了!這就是他的名字!”這個例子說明,夜裏當你的意識停 止搜索的時候,藏識卻在繼續工作,早上它就把結果提示給你了。
自我調節有多種途徑。當我們憤怒、悲痛或絕望時,我們只需專注地呼吸,並好好地覺照這股憤怒、悲痛或絕望的情緒就夠了,然後我們就把自我調節的工作扔給藏識去做。但是,並 不僅僅靠體會煩惱,我們的情緒就能平複,實際上,如果我們沒有做好覺照的准備而去體會煩惱的話,只能使事情變得更糟。所以第一步我們要使自己變得強有力起來,而要達到這個 目的,最簡單的辦法莫過于體味歡樂和甯靜了。世界上有許多美好的事物,可是由于我們過去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好的事物上而無法體會它們。
如果我們努力一下,注意呼吸,去感受好的事物,自我調節就會變得容易些了。我們中的許多人,心中充塞著如此多的煩惱,以致我們去碰碰一朵花或握握一個小孩兒的手,都成了一 件困難的事情。但是我們一定要付出努力,使自己養成體會健康、美好事物的習慣。這就是我們幫助藏識做好自我調節工作的方法。如果我們去體會我們內心和周圍甯靜、健康的事物 ,我們就是在幫助藏識做轉化的工作。我們把自己交付給樹木、飛鳥和可愛的孩子,讓它們來淨化我們。否則,我們就只能淹沒在煩惱中難以自拔了。
我們的藏識中有一顆很棒的種子--覺照的種子,當它現前時,我們就能夠明了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如果我們安祥、愉快地行走,而且自己知道在安祥、愉快地行走,那麼我們當下就在覺照。對于我們的轉化和自我調節工作來說,覺照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但它的種子長期以來被埋在層層遺忘與重重煩惱之下,不見天日。我們很少意識到,我們有眼睛,能清楚地看世界,我們的心髒和肝髒機能正常,我們沒有牙病……如此等等。我們生活在遺忘裏,向外四處尋覓幸福,卻忽略和壓抑了那些本已存在于我們內心和周圍的可貴的幸福因素。如果我們注意呼吸,意識到樹的存在,它是如此地生機盎然,清新優美,那麼,我們覺照的種子就會得到澆灌,變得越來越強壯。當我們最初開始練習時,我們的覺照能力會很弱,象一只十五瓦的燈泡。但是,只要我們一注意呼吸,它就開始變得強壯起來。這樣練習數周後,它就會變得象一只一百瓦的燈泡一樣亮了。覺照的燈高懸著,我們就能發現和體會到我們身心內外的許多美好事物,而且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就是在給心中安甯、歡樂和幸福的種子澆水,與此同時,我們也就避免了給煩惱種子澆水。
當我們開始著手做這項工作的時候,我們心中的煩惱種子是相當強壯的。因爲無始以來,我們每天給它澆水。我們的嗔恚種子得到愛人或孩子們的澆灌;由于他們自己煩惱,他們就只懂得給他們的煩惱種子澆水。當那些煩惱種子很強壯的時候,即使我們沒有邀請它們從地下室上來,它們也會自己推開門,強行闖入起居室。它們進來時候,是令人極其不快的。我們可以試著壓製它們,使它們滯留在地下室裏,但是因爲我們已經給它們澆了那麼多水,它們已經是足夠強壯以致于沒有邀請也能浮到心的表層中來。
我們中的許多人感到一種不停地做事的需要--聽單放機,看電視,讀書,浏覽雜志,打電 話……。我們想使自己在起居室裏保持忙碌的狀態,這樣就可以避免正視地下室裏的種種焦慮與煩惱了。但是,如果我們深入地觀察我們邀進起居室裏來的這些“客人”的本性的時候,我們會看到,它們中的許多“客人”同樣攜帶著毒素,這些毒素就與此刻我們正竭力回避 的地下室裏的不良種子的毒素一樣。因此,盡管我們防止了地下室裏的不良種子上來,我們卻仍然在給其它的不良種子澆水,而使不良種子的力量變得更加強大起來。更有甚者,我們中的某些人,爲了回避正視自己的真正問題,而去做社會工作或環保工作。
爲了使自己保持愉快,我們需要給心中的覺照種子澆水。覺照是開悟的種子,警覺的種子,理解的種子,關心的種子,同情的種子,解脫的種子,轉化的種子,自我調節的種子。如果我們練習覺照,我們就會體會到我們生命中身心內外清新歡快的一面,這一面,當我們生活在遺忘中時,是無法感受到的。覺照使我們的眼睛、心髒、沒有牙病、明月、樹林等事物變得更加明晰、更加美麗。如果我們在覺照的心態下去感受這些美好事物,它們將會綻放出全部光華。當我們在覺照的心態下去感受煩惱時,我們將能轉化它。當一個嬰兒在臥室哭喊的時候,母親會立刻跑進來將 他溫柔地抱在懷裏。因爲母親是愛和溫柔的化身。當她這樣做的時候,愛和溫柔就浸潤了嬰兒的身心,幾分鍾後,嬰兒大概就會停止哭喊了。覺照就是一位母親,每次當你的煩惱開始哭叫時,她就會細心照看它。
當煩惱逗留在地下室時,你可以通過常常提起覺照的念頭,使自己享受到生命中許多清新健康事物的滋味。而當煩惱上來時,我可以關掉單放機,合上書,打開起居室的門,讓它進來。你可以對它微笑,用你現在已變得強有力的覺照來擁抱它。再比如,如果恐懼想上來,你不要回避。用你的覺照溫和地問侯它:“恐懼,老朋友,我認出你了。”如果你害怕自己的恐懼,它就會將你淹沒;但是如果你平靜地邀它上來,在覺照的心態下對它微笑,它就會喪失一部分力量。如果你一直堅持給覺照的種子澆水,那麼數周之後,你就會變得有足夠的力量邀請它隨時上來,而且你將能夠讓覺照來擁抱它。這或許是不那麼令人愉快的,但是在覺照的心態下,至少你是安全的。
如果你以覺照擁抱一個小煩惱,只要吸進來、呼出去,向它微笑,那麼幾分鍾後,它就會被轉化掉了。但是如果你有塊壘于胸,煩惱深重,那麼我們就需要更多的時間。當你以覺照來擁抱它的同時,還要練習會禅和行禅,那麼遲早它會被轉化消釋掉的。如果你通過練習提高 了覺照的質量,轉化過程就會更快一些。當覺照擁抱煩惱的時候,它就已經開始滲透和轉化它了,就如陽光照在一個蓓蕾上,並滲入進去使其綻放一樣。當覺照掠過某種美好的事物時 ,它便會盡展風華;當它觸到某種令人煩惱的事物時,它會轉變它、淨化它。
加快轉化過程的另一個方法是深入觀察。當我們深入觀察一朵花時,我們會看到是非花的因素使它成了一朵花--雲朵、大地、園丁、土壤。當我們深入地觀察我們的煩惱時,我們會看到,我們的煩惱不僅僅來源于自身。有許多煩惱的種子是由我們的祖輩、父母、社會傳遞 給我們的。我們不能不認識清楚這一點。一個在梅村習禅的男孩告訴了我下面這個故事:當他十一歲時,他對他父親極其不滿。每次他摔倒了,傷著了自己,他父親都會大怒,沖他大 喊大叫。男孩發誓:他長大以後,一定不這樣幹。可是幾年前,他的小妹妹同其他的孩子嬉耍時從秋千上掉了下來,磕破了膝蓋,在流血,男孩卻很惱怒,他想沖她大吼:“蠢貨! 怎麼搞的
!”但他控製住了自己。因爲他過去一直在練習覺照,他懂得如何如實觀照自己的嗔怒,于是他沒有吼叫。
一些當時在場的成年人幫忙料理了他妹妹,給她清洗傷口,纏上繃帶,于是他慢慢地走開了,同時練習深入觀察。突然間,他清清楚楚地看見他就象他自己的父親。他意識到,如果他不采取行動來對治自己的嗔恚,他就會把它遺傳給自己的孩子們。對于一個十一歲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了不起的覺悟。與此同時,他也看到,也許他的父親正象他一樣,也曾是一個受害者,他的嗔恚種子或許是由祖父母遺傳下來的。因爲練習在覺照的心態下深入觀察,他當時就將惱怒轉化成了菩提。事後他去到父親那兒,告訴父親,因爲現在自己理解他了,所以也就能真正地愛他了。
當我們被惹火了時,我們會粗暴地呵斥孩子,如此一來我們就是在給他心中的煩惱種子澆水了;當他反擊時,他又是在給我們心中的煩惱種子澆水。這樣地活著,我們的煩惱會逐步升 級和加重。在覺照的心態下,平靜地呼吸,我們可以練習深入觀照我們內心深上的各種煩惱,當我們這樣做了的時候,我們就開始理解了我們的祖輩、我們的文化以及我們的社會。當我們看到了這一點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帶著慈愛與悲憫,無怨言地返回人群,服務大衆了。由于我們的覺悟,我們獲得了真正的安甯與和諧。當人我之間的矛盾消失時,你自己內心的沖突也就消失了。一箭雙雕--如果你將樹枝折斷,兩只鳥兒就會都飛走了。所以首先照看好自己,通過練習覺照和修慈悲觀來協調好自己心中的各種矛盾因素,然後借助理解與愛來和他人和睦相處--即使他們本身缺乏對人事物的理解。
煩惱的種子總是試圖浮現出來。如果我們壓抑它們,我們的心就會因郁滯不暢而生病。練習覺照可以使我們獲得力量,打開起居室的門,讓煩惱上來。每當用覺照照住煩惱時,它就會失去一部分力量,之後當它回到藏識時,它就變得更加微弱了。當它再次上來時,如果我們的心處在覺照的狀態,就象一位母親問候她的孩子一樣歡迎它,它就會再次被削弱,回到地下室時,它就變得愈加微弱了。以這種方法,我們建立了一個良好的心理循環,于是開始感覺好多了。如果我們體內血液循環正常,我們就會感覺良好;如果我們的精神能量能在藏識 與意識之間正常循環,那麼我們也會擁有良好的感覺。如果我們有覺照,並以覺照來擁抱煩惱、轉化煩惱,那麼我們就毋需害怕它了。
我們的心就是我們種子的全體、我們電影的全部內容。如果好的種子強壯,我們就會擁有更多的幸福。禅定可以促使覺照的種子生長壯大,就如同在我們心中點燃了一盞燈。如果 我們練習以覺照的心態來生活,我們會時時記得去澆灌歡樂的種子,將煩惱悲傷的種子轉化成理解與悲憫,此時慈悲的花朵就會在我們的心中綻放。
《化煩惱爲菩提》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