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爭吵是滅亡之源

  爭吵是滅亡之源

  

  ◎悲智

  昔日,于波羅奈都城,有梵與王治國。那時,釋迦菩薩投生爲鹌鹑,與幾千只鹌鹑朋友,同住在大森林裏。

  當時,有一位能學鹌鹑叫聲的捕鹑者,每次模仿鹌鹑們的叫聲,等那些鹌鹑聞聲而來,卻紛紛陷入了,這獵人在林中早已布好的羅網。

  于是,這捕鹑獵人每天都能滿載而歸,因爲他學鹌鹑的叫聲太像了,幾可亂真。這導致大森林裏的鹌鹑不斷減少,此處的鹌鹑群族面臨滅亡。

  一天,菩薩對鹑友們說:“這個捕鳥者能使我們親族滅亡,通過不斷思考,我想到一個挽救命運的方法。”衆鹑友回答:“請賢者細說!”

  菩薩鹑解釋:“當我們落網後,各自將頭鑽進網孔,然後一起展翅飛翔!飛到隱蔽處後,再將羅網舍棄。如果能夠齊心協力,共同合作,我們便能從網中逃出生命!”衆鹑聽罷,齊聲贊同:“謹遵如命。”

  過了幾天,大群鹌鹑被捕鳥者網住。這時,它們依照菩薩鹑所教的方法,合力齊飛,將網帶飛到一隱蔽處,各自從網下逃出。

  不一會,捕鳥者去收網,卻發現自己的鳥網不見了!這一回,他不僅僅沒有捕捉到鹌鹑,連吃飯的工具都丟了。郁悶歸郁悶,他還是抓緊時間,又重新做了一張鳥網。

  然而,同樣的故事再次發生,一個月之內,鹌鹑沒捕到一只,鳥網卻損失了叁張。通過仔細觀察,捕鳥者發現了問題所在:這鳥群中有聰明的鹌鹑,能令鳥群齊心協力,帶網騰飛。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捕鳥者絞盡腦汁,覺得只能從破壞鳥群團結下手。于是,他在布網處撒下許多美味食物,目的是讓那些鹌鹑們,在爭奪食物的過程中産生矛盾。如此,有可能會破壞鳥群的團結。捕鳥者略展愁眉,說偈一首:“彼等相和合,鳥可持網去,一旦起爭端,將歸我掌中。”

  果然,過了幾天,在捕鳥者撒下的美食處,鳥群們找食時,一只鹌鹑的雙腳,無意中踏到另一只鹌鹑的頭上。于是,被踏的鹌鹑生氣:“喂!誰踏我頭?”

  被責難的鹌鹑,見對方語氣粗魯,也開始生氣:“我未注意,何必動怒!”于是,兩只鹌鹑互不相讓,發生爭論。一只鹌鹑說:“今後,你可以單獨持網飛升!”

  另一只鹌鹑則說:“你持網時,發毛將落!請君持網飛騰!”前之鹌鹑反駁:“你持網時,羽毛脫落!請君持網飛騰!”

  互相爭論之間,兩只鹌鹑各自的鹑友,也開始加入爭論之列。如是爭吵範圍擴大,鹌鹑們已經無法團結,更不用說齊心協力,帶網騰飛了。

  結果可想而知,當同樣的鳥網,同樣的罩在它們的頭上,鹌鹑們的心裏,卻充滿著互相排斥的嗔恚,連合力齊飛的念頭都沒有!

  于是,捕鳥者輕輕松松地收網,輕輕松松地將鹌鹑們塞入鳥籠。然後,這些鹌鹑悲慘的死去,成爲人類桌上的美味佳肴。

  摘自《佛教故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