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住心性
佛法最重視“悟”,不悟的人就像經典所講的“煮沙成飯”,那麼修行無量阿僧祇劫也不會成佛。
沒有悟的人,怎麼講都不對;悟的人,怎麼講都對,都能事理圓融。法的東西,就是如此,除非自己嘗到法的喜悅,悟到空性、無生的道理,否則,是無法徹底了解。如果,在每一個事相的動點上,都能與理體相應,那麼,一切都能化成自性清淨心。
簡單來講,悟道的人,在每一個動點上,都會覺得很有意義,不管洗廁所、撿菜,或者別人批評他、贊歎對一切境界,都能如如不動,安住在無量的喜悅與安祥當中,對生命有了主宰,我們就成爲最會享受生命的人。
“不懂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衆生就是這樣,因爲無法透視世間無常,追求五欲時,感覺很快樂;可是快樂一過,就是更大的空虛。不懂得無常,當然更不懂得空。整天顛顛倒倒、反反覆覆、煩煩惱惱,如果講他,他還會編織一大堆理由,所以佛說衆生是“可憐憫者”。
還有的人,認爲“生命是無常,佛性是常”,這是很嚴重的錯誤;這是所謂的“自性見”。佛性是常,就成了一潭死水,沒辦法轉凡成聖、轉煩惱爲菩提。佛性如果是無常,則又成了生滅的世間法,無法進入大般涅槃的境界。
安住心性,理體與事相必須配合,所以,佛門最重視“悟”的工作,不悟就會落入自性是“常”或“無常”的邏輯思辨之中,而成爲知見,這些東西與自性是了不相幹的,這是我們必須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