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二十八課(十叁)意業之惡法等流果
【貪心不足所欲遭不幸】
由于往昔貪心太重的緣故,在受等流果成熟時,表現爲貪心不足,今天想要這個,明天又想要那個,卻時時遭受不能得償所願的痛苦。以前我聽說有個漢族弟子,在高原地方修行多年回到漢地,卻發現自己的福報沒有絲毫之增長,想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從某種角度來說,可能就是往昔貪心太重,今生還有貪心的習氣,要遭受所求不如意的等流果。所以,如果想要得到的多,貪心就要少一點。
往昔釋迦牟尼佛在路上遇到一個小乞丐,釋尊走到小孩面前,拿出一塊餅問他要不要?小乞丐說要。世尊說:“只要你現在說一句不要,我就把餅送給你。如果你說要,我就不給你。”小乞丐思量再叁,爲了能得到這塊餅,說“我不要”。釋尊非常歡喜地將餅賜予給他。周圍的人見此非常奇怪,爲什麼乞丐說“不要”才能得到餅,說“要”反而得不到呢?佛陀說,這個小孩子宿世貪心非常沈重,口中說的一直都是“我要”,而沒有說過“我不要”。如果任由貪心這樣發展下去,恐怕最終會遭受極大的痛苦,永遠得不到解脫。但以今天口中說“我不要”的因緣,未來會投生爲具大福報者,並最終得到解脫。
作爲在家居士,都擔負著家庭和社會責任,誰都希望自己做事能一帆風順。但要記住,心想事成的前提是時時提起正念,斷除貪心。若貪心越來越熾盛,不僅所欲不能成就,還會遭受諸如破産等更大的痛苦。
【會聚傷害多失諸饒益】
往昔害過他人的原因,現前會遭受他人的傷害。作爲修行者,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這樣的顯現時,應思維這種果報來自于宿世所造的惡業,因此應斷除害心,觀修慈心。如果害心太重,即便你想利益衆生都無法成辦,所以斷除害心非常重要。
【見解惡劣狡詐心煩亂。”】
若以往邪見沈重,不具正知正見,今生也會見解惡劣,並感受煩惱沈重的果報。
以上從十不善業的角度講解了等流果。前世造過什麼樣的業,今生就會具有這方面的習氣,是同行等流果;同時感受相應的痛苦,是感受等流果。我們常說世間人性格各異,原因就是宿世所造之業不同。在懂得這些道理以後,應該從現在開始取善斷惡。無論善法多麼微小,都要積極創造;無論惡業多麼微小,必須及時斷除。尤其在座弟子都已經得到叁乘戒律,對所受戒律應該像珍惜自己的眼珠般謹慎護持。
【善法等流果:斷除殺生,則長壽無病等,如同前述十不善之反體。】
從善法的角度來講,斷除殺生會感受長壽無病等果報,這些都是十不善業的反體,我相信多閱讀一些法本都能知道。要記住,我們聽課以後,絕不能回去就把書擱置一旁,再也不聞不問,這樣學習《聖者言教》可沒有什麼意義。細致想想,我們一生中認真學習《聖者言教》的機會又有多少呢?因此,聞法之後還是應該多閱讀、多實修,精進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