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感到疲憊、煩惱或痛苦時,難道不希望從中解脫嗎?我們通過娛樂來轉移目標,通過發泄來加以對抗,通過毒品來麻痹心靈,所有這一切,其實都是爲了尋求解脫。但這些方式只能帶來暫時的安慰,而且是充滿副作用的安慰。就像把希望寄托在一根稻草上,最後只會沈得更深,更難浮出水面。
佛教雖然承認生命發展有規律可循,但命運不是絕對的。一方面,命運建立在因果基礎上;另一方面,感果的過程又取決于因緣推動,是衆多條件的和合。今生的生命狀態固然和命運有關,但因還需要緣來成就。在由因感果的過程中,任何一個因素的改變,都會影響到最終結局。
在首次說法中,佛陀根據他的修道經曆和印度醫生治病的原理,提出“苦集滅道”四谛法門,這也是佛陀最初的宣教綱領。苦谛是正視人生是苦的現實;集谛是探尋痛苦的根源;滅谛是痛苦的徹底息滅,即涅槃;道谛是平息痛苦的方法。佛陀真是有大智慧,僅僅用四個字,就高度概括了輪回和解脫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