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兒童佛學課本

  

兒童佛學課本

  

  第一課 佛

  

  佛:佛是“佛陀”的簡稱,是“覺者”的意思。

  佛是已經徹底覺悟了宇宙和人生的真理,有大智慧的最高聖人。

  

  

  第二課 法

  

  法:法是佛所說的教理。佛的弟子們把這些教理編成經典,

  指示人生正道,以及如何消滅煩惱的方法。

  第叁課 僧

  

  僧:僧是出家修行的人,是代表佛陀宣傳佛法的師父。

  

  第四課 叁寶

  

  叁寶:佛、法、僧叫做叁寶。皈依叁寶就是皈依佛――依靠佛陀的指示;

  皈依法――依靠教義求得真理;皈依僧――依靠僧伽引導,正信佛教。

  皈依了叁寶就好象迷路的小孩,重歸慈母的懷抱一樣。

  

  

  第五課 禮敬叁寶

  禮敬叁寶:我們要天天禮拜佛陀,恭敬叁寶。不但要記住佛陀所教的“諸惡莫作”,

  還須要“衆善奉行”,就是看見別人有困難,我們應該盡力幫助他,使他脫離困境。

  

  

  第六課 衛塞節

  

  衛塞節:衛塞日是月圓日的意思,又叫做佛陀日,是紀念佛陀降生、

  成道、涅槃叁大事。每年在農曆四月十五日舉行慶祝衛塞節。

  

  第七課 放生

  

  放生:佛陀是大衆的安慰者與救護者,佛陀的教義是慈悲平等,普度苦海衆生。

  第八課 悉達多太子降生

  悉達多太子降生: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公元前623 年)在印度的

  迦毗羅衛國降生,他是國王淨飯王的兒子,名叫悉達多太子。

  第九課 姨母與太子

  

  姨母與太子:悉達多太子誕生七天,他的母親摩耶夫人就去世了。

  他的姨媽摩诃波奢提,把太子當作親生兒子一樣疼愛,撫養太子長大。

  第十課 用功求學

  

  用功求學:太子少年時很用功讀書。不但把婆羅門一切的教義都學會了,

  而且對兵法和武藝都練得很精通,真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少年。

  

  第十一課 太子出城遊觀

  

  太子出城遊觀:淨飯王很愛太子,特別爲他築了“寒”,“暑”,“溫”

  叁時宮殿給他居住,更挑選許多宮女來侍候他,讓他過著快樂的生活。有時太子也出城遊觀。

  第十二課 太子看見老人

  

  太子看見老人:在一次出遊的時候,太子看見一個老人拿著拐杖艱苦地走路。

  他心裏在想:“生在這世界上的人爲什麼會變老,受著身體衰弱,被人遺棄的痛苦呢?”

  第十叁課 太子看見病人

  

  太子看見病人:太子看見一個臨死的病人,輾轉呻吟,

  他心裏在想:“人爲什麼要受著疾病與死亡的痛苦呢?”

  

  

  

  第十四課 太子看見死人

  太子看見死人:太子看見一個死人被擡去埋葬,這個死人的妻子正在哭泣。

  他心裏在想:“任何人都逃避不了老、病、死的痛苦。怎樣才能夠解除這些痛苦呢?”

  

  第十五課 太子看見出家人

  

  太子看見出家人:太子又看見一個出家人安祥地在樹下修行。

  他心裏在想:“出家修道可能解脫煩惱,得到清淨安樂。”他便有了出家的意念。

  

  

  第十六課 太子離開王宮

  

  太子離開王宮:太子二十九歲的時候,在一個月圓光輝的夜裏,

  騎著叫做“犍陡”的白馬,帶著馬夫“車匿”偷偷地離開王宮,去出家修行了。

  

  

  第十七課 太子修苦行

  

  太子修苦行:爲求真理,太子聽信修士的指示,修苦行六年。

  他每日只食一粒麻麥,以致身體消瘦,面色枯萎,四肢無力。

  

  第十八課 牧羊女供養乳麋

  牧羊女供養乳麋:後來太子自知過份的刻苦並不能使他獲得真理,他便放棄了苦行,

  接受牧羊女蘇耶妲乳麋的供養,漸漸恢複了身體的健康。(乳麋是牛乳和米煮成的)

  第十九課 太子成佛

  

  太子成佛:太子叁十五歲那年,在菩提樹下用草鋪了一個座位,在上面日夜靜坐,

  並運用智慧去思考宇宙人生的問題。到了五月月圓日的黎明,看見明星出現,他

  豁然覺悟一切真理,完成無上正覺,成了佛陀。聖號叫做釋伽牟尼佛。

  

  

  第二十課 佛說法

  

  佛說法:佛陀在恒河兩岸說了四十五年的法。他的弟子不分階級,富貴貧賤,男女老少都有。

  

  

  第二十一課 歡迎佛陀回國

  

  歡迎佛陀回國:佛陀回到迦昆羅衛國時,大臣人民都來歡迎。父王淨飯王說:

  “悉達多太子成佛了。我們尊稱他爲佛陀,因爲他能救度衆生,他也是人類的大導師。”

  第二十二課 佛陀入涅槃

  

  佛陀入涅槃:佛陀八十歲時,在拘屍那拉城的娑羅雙樹間,于五月圓夜半入涅槃。

  佛陀涅槃後,一生慈悲救世的偉大精神,永遠留在人間,受全世界的人仰慕與崇拜。

  (涅槃爲印度梵語,華譯是圓寂或不生不滅。)

  

  

  第二十叁課 成佛

  

  成佛:佛說:“人人都可以成佛”。

  佛陀指導世人:只要舍惡行善,思想純潔,就可以成化。遵守佛的教訓的人,

  是幸福的、快樂的。我們都是未來的佛,大家努力吧。

  第二十四課 菩薩

  

  菩薩:學佛的人,信奉佛教,心地善良,行爲端正。一面學佛,一面救助世人。

  這類人就是菩薩。我們發願學佛,先做一個自利、利人的小菩薩。

  第二十五課 波迦加

  

  波迦加:一天,佛陀來了。他很和藹,孩子們都喜歡他,爭著和他談話。佛陀的相貌很好,全身放大光明。

  波迦加很羨慕,他問:“我要怎樣做才可以象你那樣呢?”

  佛陀告訴他:“信佛教,不做惡事,心地好,就可以成佛。”

  波迦加滿心歡喜,跟隨佛陀學習。

  第二十六課 佛徒

  

  佛徒:佛陀的弟子有兩種:出家的是僧人,在家的是居士。

  僧人離開家庭,住到佛寺,學習佛教的道理過著嚴肅的生活。

  居士皈依叁寶,遵守佛的教訓。

  僧人和居士都有弘揚佛教的責任。

  

  第二十七課 孝順的孩子

  孝順的孩子:佛說

  炎很孝順,爸爸、媽媽老了,沒有牙齒,不能咀嚼東西,身體瘦弱。炎想:“爸爸媽媽年紀老了沒有東西吃,怎麼辦呢?”

  他披上鹿皮,戴上鹿角,扮作鹿兒,天天到山上,躲在鹿群中,榨取鹿乳,拿回家給爸媽吃。

  

  

  第二十八課 好行爲

  好行爲:在家裏:敬重尊長,孝順爸媽,愛護兄弟姐妹。

  在學校:敬老師,愛同學,服從指導。

  對鄰家,要和睦。

  別人有困難,我們同情他,幫助他。

  這些都是好行爲。

  我們做得到,我們做得好。

  

  第二十九課 信心

  信心:佛說:

  一隊商人, 在沙漠迷途,水又喝完了,他們十分焦急。

  他們動手挖掘地下的泉水,挖了幾尺,因爲沒有信心,便不願掘下去,只是歎氣和流淚。

  只有一個孩子,他有信心、有毅力,繼續挖下去,結果,沙石搬開後泉水噴出來了。大家都覺得慚愧。

  有信心、有毅力,做什麼事都會成功。

  

  第叁十課 仁愛

  

  仁愛:佛陀來人間,講說佛教道理。

  他喜歡講故事,來教化世人。他教我們:愛一切人,以至動物。

  

  

  第叁十一課 壞脾氣的害處

  壞脾氣的害處:佛說:

  水池裏,住著一只壞脾氣的烏龜。天旱了,池水幹涸,烏龜要搬家,兩只雁兒用一枝樹枝,

  叫烏龜咬著中間,雁兒各執一端,吩咐烏龜不要說話,就動身高飛。

  孩子們看見,覺得有趣,拍手笑起來。烏龜大怒,開口責罵。口一張開,就跌下來,碰著石頭死去了。

  雁兒歎氣說:“壞脾氣多麼不好啊!”

  

  第叁十二課 偷孩子的女人

  

  偷孩子的女人:有一個女人,喜歡偷人家的孩子。佛陀知道了,

  就把她的兒子拿走。女人回來,不見了兒子,傷心大哭。

  佛陀對她說:“你不見了兒子,這樣傷心,人家失去孩子,不也是傷心嗎?”

  女人覺悟了,以後不再偷人家的孩子。

  

  第叁十叁課 小鳥救火

  

  小鳥救火:佛說:

  樹林失火,火勢猛烈。一只小鳥幸而逃出。但它想起還在樹林裏的親族和朋友,心裏十分難過,

  于是它飛到河邊把羽毛浸濕,然後飛回樹林裏,拍動翅膀,灑下水滴。這樣一來一往,十分費力,

  但是小鳥仍然奮力去做。天帝很感動,就降下一場大雨,把火撲滅。

  

  第叁十四課 參加法會

  參加法會:一天,一位比丘在大堂講經,大家留心地聽,十分安靜。

  佛陀從外面來,站在門口,等法會完了才進入堂內,以免擾亂秩序。

  我們聽經、誦經的時候,要留心、安靜,不要談話。

  

  第叁十五課 小孔雀

  小孔雀:佛說:

  孔雀媽媽出外覓食,吩咐小孔雀看家,不要出門。小孔雀不理會媽媽的話,偷偷出門,

  找小朋友去玩。它吃樹上的果子,喝溪裏的清水,在草地上跳著,快樂極了。結果,

  被獵人用網捉住。它才知道錯了,大哭起來。誰叫它不聽媽媽的話呢?

  

  

  第叁十七課 螞蟻得救

  

  螞蟻得救:小村莊,蟻窩在樹旁,河水漲,真驚慌,抱著卵兒,抱著食物,

  螞蟻淚汪汪。小孩子,放塊葉,做橋梁,只只來到草地上,平平安安沒損傷。

  小螞蟻、喜洋洋,謝謝孩子好心腸。

  

  第叁十八課 浪費的報應

  

  浪費的報應:從前,中國有一個官長,生活奢侈,他的溝渠每天都有白飯流出來。

  隔鄰的僧人看見,覺得很可惜,就把白飯淘起,洗淨曬幹,收藏起來。

  後來,官長把財産花光,十分貧窮,來到寺院求乞,僧人拿出他從前棄掉的白飯,

  送給他吃,並且告訴他這些白飯的來曆。官長聽了,十分慚愧。

  

  第叁十九課 好前途

  

  好前途:佛陀告訴我們:“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

  孝順爸媽,尊敬師長,努力學習,對人誠實、和氣,守規矩,不說謊,不偷盜,

  幫助他人。這樣,就是做了善事,對自己有利益,對別人有好處,社會也和平、清淨。

  佛陀誠懇教導我們,我們受到感化,把壞習慣改掉,不會犯罪,不會導致不良的後果。

  第四十課 目蓮

  

  目蓮:目蓮的媽媽是一個凶惡殘忍的婦人,不同情人家的苦難。目蓮修道,已經有神通了。

  他知道媽媽在餓鬼道受;苦,喉頭細小,不能吃東西,十分難過,就用神通送飯給媽媽吃。

  但飯到口邊,立刻變做火炭,不能下咽。目蓮求佛陀解救,佛陀教他把媽媽的錢財衣物布

  施僧衆和窮人,憑藉大衆祝福的力量,可以脫離苦境。

  目蓮照著佛陀的話去做,他的媽媽立刻脫離苦境,投生天上。那天是七月十五日,即是盂蘭節。

  

《兒童佛學課本》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