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爲同大千話。單頌大隨話雲。劫火光中立問端。衲僧猶滯兩重關。這句人多錯會道。大隨道壞是一重關。修山主道不壞。是兩重也。爾不看前話。單頌大隨。雪窦未見修山主語錄。但以問頭這個壞不壞已是兩重關也。可憐一句隨他語。萬裏區區獨往還。此頌這僧不會大隨語直往舒州。問投子。子雲。西川有古佛出世。汝速回彼。僧回隨已化。唐僧景遵題雲。了然無別法。唯道印南能。一句隨他語。千山走衲僧。雪窦用此聯意。道頌後一聯也。寒蛩鳴砌葉。靜夜禮龛燈。吟罷孤窗月。徘徊恨不勝。天童頌古。更添修山主話道不壞爲同大千。有本道。爲他不同大千。這話最好看。道同也得。不同也得。將錯就錯無可不可。修山主又雲。壞也礙塞殺人。不壞也礙塞殺人。萬松道。大隨道壞。也有出身處。修山主道不壞。也有出身處。不是一向無意度。不可一向情識會。不見。江西志徹禅師。問六祖涅槃經中常無常義。祖曰。無常者佛性也。有常者善惡一切諸法分別心也。徹曰。經說佛性是常。和尚卻言無常。善惡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無常。和尚卻言是常。此即相違。令學人轉生疑惑。祖曰。佛性若常。更說甚善惡諸法。吾說無常。正是佛說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諸法若無常者。則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處。吾說常正是佛說真無常義也。今時初心。見大隨道壞隨他去。未免熒惑。傍參六祖。可以無疑也。況大隨百丈親孫。修山主地藏嫡子。超情離見。曲爲今時。雪窦當時只頌一半。天童今日始得完全。頌雲。
壞不壞(佛手揀不出)。隨他去也大千界(沒量大人語脈裏轉卻)。句裏了無鈎鎖機(粘牙帶齒亦不少)。腳頭多被葛藤礙(誰教爾生枝引蔓)。會不會(心忙手急)。分明底事丁甯曬(是盲者過非日月咎)。知心拈出勿商量(牙人見販子)。輸我當行相買賣(堂屋裏販揚州)。
師雲。雪窦頌這僧問這個壞不壞。道衲僧猶滯兩重關。天童頌首言壞不壞。其意不同。雙舉二僧問端。雙收二師答處。一時拈向面前。唯隨他去也。大千界就大隨語。出二師鈎線。點二僧趁塊。雲居示衆雲。言語如鑽。如挾。如鈎。如鎖。須教相續不斷始得。今頌二師答處。直捷便與不涉廉纖。爭奈諸方已被葛藤絆倒也。真點胸嘗客南昌漳江寺政禅師席下。一日摳衣露胫緩步而過。政怪問之。真曰。前廊後架皆是葛藤。真恐絆倒耳。政爲大笑。天童道。我恁麼分明頌出。爾會那不會。若是久參上士如當行買賣不索商量。萬松今日只諕得離家。
第叁十一則 雲門露柱
示衆雲。向上一機。鶴沖霄漢。當陽一路。鹞過新羅。直饒眼似流星。未免口如匾檐。且道是何宗旨。
【舉】雲門垂語雲。古佛與露柱相交。是第幾機(落七落八了也)。衆無語(卻與露柱同參)。自代雲。南山起雲。北山下雨(張翁吃酒李翁醉)。
師雲。本錄雲門問僧。古佛與露柱相交。是第幾機。僧無語。門雲。爾問我與爾道。僧遂問。門雲。一條縧叁十文。僧雲。如何是一條縧叁十文。門雲。打與。代前語雲。南山起雲。北山下雨。唐宋開府璟。善羯鼓歌。有雲。南山起雲。北山下雨。借用。如觀世音菩薩將錢來買糊餅。放下手元來卻是饅頭。全似睦州機鋒。盞子落地楪子成七片。豈容诠注話會。天童能向诠注不及處诠注。話會不到處話會。頌雲。
一道神光(上柱天下柱地)。初不覆藏(淨裸裸赤灑灑)。超見緣也是而無是(烈火焰中休眨眼)。出情量也當而無當(劍輪鋒外莫回頭)。岩華之粉兮蜂房成蜜(神通廣大)。野草之滋兮麝臍作香(變化無方)。隨類叁尺一丈六(主山高。案山低。拄杖長。拂子短)。明明觸處露堂堂(拶破面門無處回避)。
師雲。雲門雲。人人盡有光明在。看時不見。暗昏昏。又道。虛空包不盡。大地載不起。楞嚴此見及緣。皆是菩提妙淨明體。雲何于中有是非是。肇公般若無知論雲。夫無當則物無不當。無是則物無不是。物無不是故。是而無是。物無不當故。當而無當。故經雲。盡見諸法而無所見也。此頌明依一經一論。暗指超情離見人境交參。古佛既與露柱相交。自然南山起雲。北山下雨。蜂采花而成蜜。麝食草而作香。高低嶽渎共轉根本*輪。大小鱗毛普現色身叁昧。劬屍羅長者睹叁尺而無盡。無邊身菩薩窮上界而有余。無一時不現。無一處不遍故雲。明明觸處露堂堂。師複雲。還見麼瞎。
第叁十二則 仰山心境
示衆雲。海爲龍世界。隱顯優遊。天是鶴家鄉。飛鳴自在。爲甚麼困魚止泺。鈍鳥棲蘆。還有計利害處麼。
【舉】仰山問僧。甚處人(閉門刷會)。僧雲。幽州人(公驗明白)。山雲。汝思彼中麼(恰待忘了)。僧雲。常思(熟處難忘)。山雲。能思是心。所思是境(元來更立能所)。彼中山河大地。樓臺殿閣。人畜等物。反思思底心。還有許多般麼(仁者自生分別)。僧雲。某甲到這裏總不見有(猶有這個)。山雲。信位即是。人位未是(庭前殘雪日輪消。室內紅塵遣誰掃)。僧雲。和尚莫別有指示否(便恁麼來)。山雲。別有別無。即不中(射透兩重關)。據汝見處。只得一玄(已有舡中月)。得坐披衣向後自看(更添帆上風)。
師雲。仰山昔嘗問僧甚處來。僧雲。幽州來。仰雲。我恰要幽州信。幽州米作麼價。僧雲。某來時無端穿市中過。踏折他橋梁。仰便休。仰山小釋迦。接人非止一路。此個公案正是學人入門之勢。下手得力處。山問幽州僧。汝還思彼中麼。當時被他道不思。又作麼生。仰山必然別有長處。僧卻雲。常思。實語當忏悔。山雲。能思是心。所思是境。境則千差。能思底心有多番麼。雲門曾道。仰山爲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談。果然僧也靈利。道。某甲到這裏總不見有。今時人萬一不到這境界。若到即點胸擔板。不知途路之樂終不到家。仰山曾行山下路來。故別指一條活路。仰山昔年僧堂前叁昧次。夜半不見山河大地寺宇人物以至己身。全同空界。明晨舉似大沩。沩曰。我在百丈時得此境。乃是融通妄想銷明之功。汝向後說法有人過者。無有是處。萬松道。非仰山不證。非沩山不識。楞嚴經雲。若動念盡。浮想銷除。于覺明心。如去塵垢。一倫生死首尾圓照。名想陰盡。是人則能超煩惱濁。觀其所由。融通妄想。以爲其本。此又見沩仰父子妙契佛心也。仰山一日呈解雲。若教某自看。到這裏無圓位。亦無可斷。沩曰。據汝見處猶是法在。亦未離心境。仰曰。既無圓位。何處更有心境。沩曰。適來汝作恁麼解是否。仰雲是。沩雲。若恁麼具足是心境法。爭得道無。仰山見這僧有這個在。依理判斷道。信位即是。人位未是。別本雲。信位即得。行位即未多。舉金剛叁昧經。信位。思位。修位。行位。舍位。今言信位人位。未必全同。竹庵圭和尚道。向開口合口處。分這邊那邊。有言無言處。分信位人位。此又別一家也。沩山問仰山。寂子速道。莫入陰界。仰雲。慧寂信亦不立。沩雲。子信了不立。不信不立。仰雲。只是慧寂更信阿誰沩雲。若恁麼則是定性聲聞也。仰雲。慧寂佛亦不見。清居皓升禅師。牧牛圖至第六章雲。信位漸熟。邪境覺疏。雖辨淨穢。如劍利泥。猶存鼻索。未可憑信。故白黑相半。頌曰。野牧雖雲久。牽繩手漸離。行持非暗昧。進習不依隨。淨地于于樂。長鞭每每持。青山香草細。一味日充饑。至十二章。人位本空。身心無著。得失淨盡。玄玄道路。邈無分別。向上一句。擬議即墮。頌曰。妄起勞看牧。牛非人亦非。正中忘想像。向上有玄微。大海纖塵起。洪爐片雪飛。相逢求解會。不墮汝心機。萬松道。仰山信亦不立。清居人位本空。若向二師話中。揀得出。信位人位。昭然可見。所謂退步就己萬不失一也。僧雲。和尚莫別有指示否。爛泥裏有刺。仰雲。別有別無即不中。有即雪上加霜。無即死在句下。所以指一玄。教伊自看。湧泉空處爲座萬行爲衣。有以。坐謂安禅靜慮。衣謂衲帔蒙頭。有以。坐謂開堂升座。衣謂法服嚴身。皆有理在。且道。向後自看。看個什麼。問取天童。頌雲。
無外而容(大無不包)。無礙而沖(細無不入)門牆岸岸(莫探頭好)。關鎖重重(不消彈指)。酒常酣而臥客(喚醒來打)。飯雖飽而頹農(一坑埋卻)。突出虛空兮風搏妙翅(穿開碧落天)。踏翻滄海兮雷送遊龍(驚蟄二月節)。
師雲。天童先頌返思能思底。豈有多般。雲門道。會得也目前包裹會。不得也目前包裹。此無外而容也。山河樓閣人畜等物。一多無礙。人境交參。此無礙而沖也。韶國師道。通玄峰頂。不是人間。心外無法。滿目青山。通玄峰頂。所思境也。不是人間。能思心也。心外無法。總不見有也。滿目青山。只此一句。這僧與韶國師。相隔信位人位一玄叁玄。直得。門牆岸岸。關鎖重重。卒難相見也。又頌。這僧見處。如醉客頹農。仰山指處。如妙翅遊龍。法華經。譬如有人。至親友家醉酒而臥。是時親友官事當行。以無價寶珠系其衣裏。其人醉臥都不覺知。逍州雲。曾聞一飽忘百饑。今日山僧身便是。趙州一飽忘百饑。合受人天妙供。這僧飯飽頹農。滴水難消。明眼人辨取。梵語迦樓羅。此雲妙翅鳥。搏風辟海。直取龍吞。孔子問禮于老聃。謂見老子其猶龍也。遊龍雲煙出沒。非同潛蟄者。此頌人位未是。只得一玄。向後自看。教渠移身換步何也。但有路可上。更高人也行。
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卷二
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卷叁
侍者離知錄
後學性一校
生生道人梓
第叁十叁則 叁聖金鱗
示衆雲。逢強即弱。遇柔即剛。兩硬相擊。必有一傷。且道。如何回互去。
【舉】叁聖問雪峰。透網金鱗未審。以何爲食。(不待垂綸自上鈎)。峰雲。待汝出網來。向汝道(逢人且說叁分話)。聖雲。一千五百人善, 知識。話頭也不識(靈山授記也不似今日)。峰雲。老僧住持事繁(腦後見腮)。
近代長蘆了和尚。天童同參。住一千七百衆。與竹庵圭。開粥過夏。分…
《015 從容庵錄(萬松老人 評唱 天童覺和尚 頌古)》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