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15 從容庵錄(萬松老人 評唱 天童覺和尚 頌古)▪P2

  ..續本文上一頁用時綿密。何得與邪因無因同日而語哉。向下頌世尊蘊藉將來道。織成古錦含春象。雖是如蟲禦木偶爾成文。其柰閉門造車出門合轍。末後文殊與折倒。卻道。無柰東君漏泄何。文殊白槌。世尊便下座。及至迦葉白槌。便現百千萬個文殊。一等是恁麼時節爲甚麼。收放不同。爾道。那個是東君漏泄處。殷勤爲解丁香結。放出枝頭自在春。

  第二則  達磨廓然

  雲衆雲。卞和叁獻。未免遭刑。夜光投人。鮮不按劍。卒客無卒主。宜假不宜真。差珍異寶用不著。死貓兒頭拈出。看。

  【舉】梁武帝問達磨大師(清旦起來不曾利市)。如何是聖谛第一義(且向第二頭問)。磨雲。廓然無聖(劈腹剜心)。帝雲。對朕者誰(鼻孔裏認牙)。磨雲。不識(腦後見腮)。帝不契(方木不入圓竅)。遂渡江至少林面壁九年(家無滯貨不富)。

  師雲。般若多羅嘗囑達磨大師曰。吾滅後六十七載。當往震旦設大法藥直指上根。慎勿速行衰于日下。又汝到時。南方勿住。彼唯好有爲功德。不見佛理。汝縱到彼。不可久留。果有遊梁涉魏鈍滯九年之事。近代磁州衣法付人山。山曰。某甲不是恁麼人。州曰。不是恁麼人。自不殃及伊。山以法乳情深。俯仰而受。州複曰。汝既如是。第一不得容易出世。若躁進輕脫。中間必有轗轲。此與多羅叁囑達磨九年。彼此一時也。霅溪頌雲。不惜過秋霜。圖教滋味長。縱然生摘得。終是不馨香。可以爲來者之誡。若是本色道人。出處自知時節。武帝雖不契。置個問端。不妨□剞。至今諸方。開堂白槌。尚雲法筵龍象衆當觀第一義。只如第一義谛。還許觀麼。還許武帝達磨問答麼。萬松道。第一義且置。爾要聖谛作麼。天皇道。但盡凡情。別無聖解。楞嚴道。若作聖解。即受群邪。只這達磨道廓然無聖。石火電光中。不妨手親眼辦。武帝頑涎不退。更問對朕者誰。于他梁王分上。也是好心。殊不知。達磨分上。劈面被唾相似。不免更奉個不識。早是花嬌易謝。那堪雪上加霜。達磨見伊眼目定動。即時轉身。別行一路。古人或出或處。或默或語。皆爲佛事。後來武帝果然過後思君子。自撰碑文雲。見之不見。逢之不逢。今之古之。悔之恨之。朕雖一介凡夫。敢師之于後。自武帝蒙塵之後。達磨西歸以來。第一義谛無人舉著。賴有天童。爲衆拈出。頌雲。

  廓然無聖(一回飲水一回著噎)。來機迳庭(面赤不如語直)。得非犯鼻而揮斤(好手手中誇好手)。失不回頭而墮甑(已往不咎)。寥寥冷坐少林(老不歇心)。默默全提正令(猶自說兵機)。秋清月轉霜輪(高著眼看)。河淡鬥垂夜柄(誰敢承攬)。繩繩衣缽付兒孫(莫妄想)。從此人天成藥病(天行已過使者須知)。

  師雲。廓然無聖。來機迳庭。此語本出莊子。大有迳庭。不近人情。初祖當時。也少些子方便。殊不知。藥不瞑眩。厥疾弗瘳。起初便下霹雳手。而今已早私恂姑息。所以得非犯鼻而揮斤。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瞑目恣手盡垩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爲質矣。失不回頭而墮甑。後漢孟敏客居太原。曾荷甑墮地。不顧而去。郭林宗見而問其意。對曰。甑已破矣。視之何益。林宗以此異之。因勸令遊學。意謂武帝若自肯。達磨未嘗屈己從人。梁王若不契。拂袖便行而無恨。黃金殿上放沒面目。道得一半。少林九年口挂壁上。始是八成。如秋清月轉霜輪。暗用法眼到頭霜夜月。任運落前溪。發明理極無喻之道。河淡鬥垂夜柄。天童上堂雲。一點環中照極微。智無功處卻存知。緣思淨盡無余事。半夜星河鬥柄垂。此兩句如啞人作通事。指似向人吐露不出。那堪師資傳授。藥病相治。轉沒交涉。如何得全提正令去。空花幾費龜毛線。石女空拈莨[廿/砀]針。(咄)。

  第叁則  東印請祖

  示衆雲。劫前未兆之機。烏龜向火。教外別傳一句。碓嘴生花。且道。還有受持讀誦分也無。

  【舉】東印土國王。請二十七祖般若多羅齊(往往償口債去也)。王問曰。何不看經(無功受祿寢食不安)。祖雲。貧道入息不居陰界。出息不涉衆緣。常轉如是經。百千萬億卷(上來講贊無限勝因)。

  師雲。二十七祖初名璎珞童子。因二十六祖不如蜜多。與東印土堅固王同辇。問童子曰。能憶往事否。對曰。我憶往劫與師同居。師演摩诃般若。我持甚深修多羅。以相代正化故。俟師于此。祖告王曰。此非小聖。大勢至之應身也。王命登辇至宮供養。以至披削。祖取般若修多羅事。命名般若多羅。梁朝以達磨爲觀音。西國以祖師爲勢至。唯阿彌陀佛至今無下落。良久雲。豐千饒舌。後因皇家展會。尊者主席。這老漢顯異惑衆。當時好與掀倒。打斷葛藤。直待問尊者何不看經。果然放不過。這老漢也無大人相。把葫蘆馬杓翻騰一上王便禮拜。識甚痛癢。萬松道。國王貪他一粒米。尊者失卻萬年糧。只知鐵脊撐天。不覺腦門著地。若要扶起。除是天童。頌雲。

  雲犀玩月璨含輝(暗通一線文彩已彰)。木馬遊春駿不羁(百花叢裏過一葉不沾身)。眉底一雙寒碧眼(不曾趁蛇蜉隊)。看經那到透牛皮(過也)。明白心起曠劫(威音前一箭)。英雄力破重圍(身射兩重關)。妙圓樞口轉靈機(何曾動著)。寒山忘卻來時路(暫時不住如同死人)。拾得相將攜手歸(須是當鄉人)。

  師雲。破題兩句。頌不居陰界。不涉衆緣已了。且藏教法數。五陰十二處十八界。喚作叁科。尊者略舉首尾。攝其中間。梵語安那般那。譯雲出息入息。其法有六。一數二隨叁止四觀五還六淨。具如天臺止觀。預備不虞者不可不知。沩山警策道教理未嘗措懷。玄道無因契悟。寶藏論可憐。無價之寶。隱在陰入之坑。何時得靈光獨耀迥脫根塵去。天童雲犀玩月燦含輝。古詩有犀因玩月紋生角。好言語可惜。折合向文才情思上。木馬遊春駿不羁。此頌出息不涉衆緣。可謂善行無轍迹也。眉底一雙寒碧眼。洛浦道。單明自己法眼未明。此人只具一只眼。若要雙眼圓明。除是不居陰界不涉衆緣。無影林中。高懸日月。不萌枝上。暗辨春秋始得。看經那到透牛皮。長慶雲。眼有何過。楞嚴經雲。汝今谛觀此會聖衆。用目循曆。其目周視。但如鏡中無別分析。這裏蹉過。藥山道。底牛皮也須穿透。萬松道。卻具金剛眼。明白心超曠劫。叁祖道。但不憎愛洞然明白。一念萬年受持不盡。鹿門道。遍大地是學人一卷經。盡乾坤是學人一只眼。以這個眼。讀如是經。千萬億劫常無間斷。萬松道。看讀不易。英雄力破重圍。後漢王莽遣弟王尋王邑。至昆陽。圍光武數十重。光武兵弱而欲降尋邑。邑不肯。光武乃益堅諸將。出兵卻戰。尋邑大敗。尊者文武雙全。出將入相。陰界衆緣。非但重圍也。妙圓樞口轉靈機。爾雅樞謂之椳。郭璞注雲。門扉樞也。流水不腐。中樞不蠹。言其活也。尊者未點先行。不撥自轉。這邊那邊無可不可。天童披沙揀金。分星擘兩。花判了也。末後兩句更有余才道。寒山忘卻來時路。拾得相將攜手歸。此頌國筵海衆鑽紙穿窗。尊者老婆略與。鈎簾歸乳燕。穴紙出癡蠅。用寒山詩。若合符節。詩雲。欲得安身處。寒山可長保。微風吹幽松。近聽聲愈好。下有斑白人。唠唠讀黃老。十年歸不得。忘卻來時道。闾丘胤訪後與拾得相攜。出松門更不還寺。有本雲。喃喃讀黃老。此頌弱喪忘歸與迷人指路也。後唐莊宗皇帝。請華嚴休靜禅師。入內齋。大師大德總看經。唯師一衆默然。帝問何不看經。靜曰。道泰不傳天子令。時清休唱太平歌。帝曰。師一人不看即得。徒衆何亦不看。靜曰。獅子窟中無異獸。象王行處絕狐蹤。帝曰。大師大德爲甚麼總看。靜曰。水母元無眼。求食須賴蝦。帝大悅。況祖師尊者從遠劫來。號大勢至。誦甚深修多羅。因此從師名般若多羅。元來習氣也不除。輸他華嚴卻有衲僧巴鼻。萬松到此不覺失笑。且道。笑個什麼。雲居羅漢披襟處。鞏縣茶瓶接嘴時。

  第四則  世尊指地

  示衆雲。一塵才舉。大地全收。疋馬單槍。開疆展土。便可隨處作主。遇緣即宗底。是甚麼人。

  【舉】世尊與衆行次(隨他腳跟轉)。以手指地雲。此處宜建梵刹(太歲頭上不合動土)。帝釋將一莖草。插于地上雲。建梵刹已竟(修造不易)。世尊微笑(賞罰分明)。

  師雲。世尊因布發掩泥。獻花于然燈佛。佛指布發處雲。此一方地。宜建一刹。時有賢首長者。插標于指處雲。建刹已竟。諸天散花。贊歎庶子有大智矣。天童舉話。大同小異。萬松道。世尊祖業轉典與然燈。便有長者承頭收後。如今交付與天童。須要出個合同文契。頌雲。

  百草頭上無邊春(夾山猶在)。信手拈來用得親(入荒田不揀)。丈六金身功德聚(不審)。等閑攜手入紅塵(逢場作戲)。塵中能作主(一朝權在手)。化外自來賓(看取令行時)。觸處生涯隨分足(不從人得)。未嫌伎倆不如人(面無慚色)。

  師雲。天童先以四句頌公案了。然後鋪舒梗概。展演化風。趙州拈一莖草。作丈六金身用。世尊當風指出。帝釋信手拈來。天童人境交加頌出。非但古聖。爾即今塵中作得主。化外亦來賓。且道。風流劉驸馬。起此報恩院。與帝釋插草同別。師豎起拂子雲。千年常住一朝僧。

  第五則  清源米價

  示衆雲。阇提割肉供親。不入孝子傳。調達推山壓佛。豈怕忽雷鳴。過得荊棘林。斫倒栴檀樹。直待年窮歲盡。依舊盂春猶寒。佛法身在甚麼處也。

  【舉】僧問清源。如何是佛法大意(小官多念律)。源雲。盧陵米作麼價(老將不論兵)。

  師雲。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師初參六祖便問。當何所務即得不落階級。祖雲。汝曾作甚麼來。源雲。聖谛亦不爲。祖雲。落何階級。源雲。聖谛尚不爲何階級之有。祖深器之。會下學徒雖衆。師居首焉。亦猶二祖不言。少林謂之得髓矣。據這僧問佛法大意。也是本色乍入叢林底人。要隨文殊遊鐵圍山。清源是聖谛亦不爲底人。卻只作尋常相見顧問道。…

《015 從容庵錄(萬松老人 評唱 天童覺和尚 頌古)》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