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臺世界 中級佛學 第十叁課 普賢十大願王(二)

  第十叁課 普賢十大願王(二)

  六者請轉法/輪

   所謂「法/輪」者,以輪比喻佛陀之教法;「轉法/輪」即宣說佛法。因爲「輪」有叁義:一、運載義,謂佛法能運載衆生橫度煩惱流,直登涅槃彼岸;二、摧碾義,即佛法能摧毀衆生之無明、煩惱,令其超凡入聖,成就出世聖果。叁、圓滿義,因佛所說之教法圓融無礙,故以輪之圓滿喻之。

   經上記載,佛初成道時,曾自念言:「我所得法,甚深難解,唯佛與佛乃能知之。一切衆生薄福鈍根,雲何能解我所得法!我甯般涅槃。」幸賴大梵天王、釋提桓因,乃至他化自在天等,至誠乞請如來,以大悲力,轉妙法/輪,方有今日娑婆世界佛法之流布。

   佛陀說法,皆有其緣起,因有弟子請轉法/輪,故而開演無上妙法。如《圓覺經》即爲文殊、普賢等十一位大菩薩,以恭敬之叁業,懇請如來開示「本起清淨因地法行」、「菩薩修行漸次」……等問題,因而成爲今日行者奉爲修行圭臬之法寶。

   《大智度論》雲:「遇佛法/輪,一切煩惱毒皆滅。」爲佛弟子,當上求佛道,下化衆生,以佛法甘露,拔濟有情,不僅己身聞法受益,亦希望一切衆生同法雨,故當恒請一切諸佛菩薩、諸大善知識常轉法/輪,令衆生得受法益,共證菩提。

   因此,若能請轉法/輪,並廣行菩薩道,助佛轉輪,令衆生契悟究竟實相大法,必能普利群生。若更能時時保持正念,于紅塵度衆而心不染著,則爲轉自法/輪。如此,勤轉法/輪──請轉法/輪、助佛轉輪、轉自法/輪,自利利他,則能親證如來不可思議境界。

  七者請佛住世

   如來所說之法,爲世出世間之真理,能令衆生脫離生死苦海,得證涅槃大樂。佛陀萬德莊嚴,具足叁十二相、八十種好,能令衆生見而生喜,繼而勤修聖道;如阿難尊者,即是見佛相好,心生欣敬,而隨佛出家。

   《四十二章經》雲,人有二十難,其中之一難即是「生值佛世難」。佛法實爲難遭難遇,爲佛弟子,當至誠禮請諸佛世尊乃至一切賢聖僧,長久住世,作世間之明燈、人天之眼目,令衆生修行有所依怙。

   昔日佛陀涅槃前,在毘舍離城,曾叁次對阿難言:若得四神足者,可住世一劫。當時阿難爲魔蔽心,而不知請佛住世。若當時阿難能請佛住世,吾人今日仍能親見如來金色身、親聞世尊梵音聲。故行者當發願,若知諸佛如來、菩薩、緣覺、有學、無學乃至一切諸善知識,將欲示現般涅槃時,應立即恭敬勸請莫入涅槃,以利樂一切衆生。

   《法華經》雲:「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欲令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之知見即是人人本具之佛性、宗門所謂之本來面目。故知,諸佛住世之本懷,即爲接引衆生悟入此清淨自性。《六祖壇經》雲:「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因此,這念心清明作主,即是自性佛住世,是爲請佛住世之究竟義。

  八者常隨佛學

   修行學佛,即是學佛的清淨身、口、意叁業。時時以佛行爲己行、佛言爲己言、佛心爲己心,是爲常隨佛學。

   從佛陀因地初發心之精進修菩薩行:剝皮爲紙,析骨爲筆,刺血爲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叁千大千世界,無一非如來舍身命行布施之處。如此難行苦行,乃至于出家、成道、轉法/輪、入涅槃,一切示現,均爲行者學習之楷模。

   佛身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舉止具足威儀細行及神通妙用;以廣長舌、梵音聲、圓滿音,作師子吼,如大雷震,饒益有情,降伏群魔;慈悲喜舍無量,愍念衆生如一子,平等無二。是以佛弟子當常隨佛學,行住坐臥具足四威儀,身行一切善,蒊言法語、善語;心懷大慈愍;恪遵「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之教敕,以進趣涅槃道。

   《六祖壇經》雲:「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無論行住坐臥,身口意叁業皆能隨順本具清淨覺性而行,不起凡夫染汙心,安住正念,則清淨心時時現前,契入如來清淨法身,當下即在佛左右,常隨佛學。

  九者恒順衆生

   菩薩誓度無邊衆生,不論胎、卵、濕、化,種種相貌、種種族類、種種心性,皆能隨順承事、供養,如敬父母、師長、阿羅漢、如來,等無有異。時時秉持「衆生歡喜,諸佛歡喜」之心,平等饒益一切衆生,隨其所需,樂施一切,並隨機轉化衆生之煩惱,令趣向佛道。

   古德雲:「未成佛道,先結人緣」,菩薩以大慈悲心,廣學無量,以四攝法、六波羅蜜等菩薩行門,恒順衆生,隨機度化,廣結善緣。若無衆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故菩薩恒以大悲心饒益衆生,于無量舍身利他行誼中,成就諸佛智慧華果。行者隨順衆生,則爲隨順供養諸佛。

  

  十者普皆回向

   回向有叁義,一、「回己向他」義,即將己所修一切善法功德,回向法界一切衆生,願自身及衆生,皆得共成佛道。二、「回事向理」義,修一切善法,而心不執著,了達一切有爲法,緣起性空,諸法畢竟空寂,從有爲回向無爲,而契入不生不滅菩提、涅槃之理。叁、「回因向果」義,于因地勤修六度萬行,願未來際能成就無上佛果。

   《華嚴經》言:「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衆生,願令衆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諸衆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衆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是爲圓滿之回向義。

   修無上菩提者,于因地行普賢十大願,廣集福慧資糧,亦當發廣大回向心,不僅爲了自我解脫,更回向一切衆生皆得解脫,最後連回向之心亦了不可得。如《金剛經》雲:「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以此廣大無私心願,普遍回向,即能契入如來不可思議解脫境界。

  

  【結語】

   古德雲:「一乘任運萬德莊嚴是諸佛。」欲成無上佛道,當發普賢大願,「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此行願乃盡;而虛空界不可盡,衆生界不可盡,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行願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以此自我惕勵,精進行之,最後「修無修修」,必能成就萬德莊嚴之佛果。

  

  【習 題】

  一、 請從事上、理上,分別說明「請轉法/輪」、「請佛住世」之義理。

  二、 佛陀悲心廣大,爲何不長久住世度衆生,而入涅槃?

  叁、 日常生活中,如何「常隨佛學」?

  四、 何謂「恒順衆生」?要如何才不會變成隨順衆生的無明習氣?

  五、 功德自修自得,如何能回向他人?又,爲什麼要回向?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