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六課 總說
釋尊應種種機,說種種法,故有大小,權實、漸頓、真俗、偏圓、空有等的不同,此皆應病予藥。行者但于諸法中,擇其適合于我之根機個性者,勤而行之,自能收效。倘若不解此意,而大小互輕。權實互非,漸頓互謗,真俗互許,偏圓互執,空有互爭,則醍醐 (1)成毒藥矣。
在經論中,因衆生多執有,故般若叁論,特說空義,以破其迷執。後來學者,因受了說空的影響,以空爲究竟義,陷于偏空,由是瑜珈唯識,乃說妙有,以爲補救。在宗派中,禅宗是一法不立,連佛都沒有著落何論處;何論其他;然而淨土叁經中,說彌陀行願,極樂莊嚴處,卻極其詳盡,禅淨二宗,其立場不同,所以其所標榜之法亦不同。有智慧的行人,自能優遊于兩宗之間,融會而貫通之,而各得其益,惟有淺見之流,才堅據一義,以抨擊他人。
學者若不了解:禅門掃除蹤迹,直顯真心的深意,而但學丹霞燒佛 (2),德山雲門,呵佛罵祖 (3) 的舉動,則會購成出佛身血,及毀謗叁寶的罪愆,縱使千佛涅槃 (4),果報尚在無間地獄中受苦。這就是不悟古人宗旨,而但效法其補偏救弊的過激行動,所招致的惡果。
說到律:它是修持途徑上的重要因素,善見律 (5) 中說:「毗尼 (6) 藏者,是佛法壽,毗尼若住,佛法亦住。」所以不管那一宗,不管出家或是在家,對戒律,都要一樣的尊重。佛門如果無戒律,則一切行人,不特身份不分明,而且也無從維持秩序。尤其生善去惡,是要借重戒律,才會生效,因此律是各宗所普遍遵守的,不但律宗。
至于教呢?它是轉凡成聖的法寶,佛門一切宗旨法則,都包含在裏面,因爲有了這經律論叁藏,二千數百年來,就不知度了多少人?嚴格說起來:懂得教義的信,才是正信,而不是迷信;懂得教義的修,才是真修,而不是盲修。行者在叁大阿僧祗劫中,經過叁賢十聖,一步步都要解行並運,以解導行,以行證解,然後才至走入歧途,教義的重要性,可以想見。
若是自度,則須選擇下手易面功效高,既有自力,複具他力之法,勤而行之,即生便可成辦。若兼度他,則非深入教理不可。古人說法,僅一字之差,尚且五百世墮野狐身 (7),倘若信口開合 (8),離經叛教,則當入拔舌犁泥 (9),既是佛門弟子,多少總有向人說法的機會,所以對于教理,不能不稍爲涉獵 (10),以免開口便錯,斷人慧命。
舉要說起來:敬叁寶,守戒律,研經論,念佛號,這都是學道的重要基本,不論如何造次顛沛 (11),都放松不得;若是行有余力,則學禅學密,亦無不可。當知法法門門。皆是從如來覺源心海中流出,亦是一切衆生,自性中所本有。我所行者,他人未必能行,他人所行者,我亦未必能行,所以如來才說種種教,以接種種機,若執一而謗其余,則罪過無量。
諸佛甚深微妙法,我今次第隨順說,願同一切見聞人,命盡即生極樂國。
【注釋】
(1)
食品名,自牛乳製煉而成,味中第一,亦可作藥醫病,涅槃經中,以喻佛性。
(2)
鄧州丹霞山天然禅師,曾到洛東慧林寺,因天寒,遂取殿中木佛,燒之取暖,院主見之呵曰:爲何燒我木佛?師以杖撥灰曰:吾燒取舍利。院主說:木佛安有舍利?師曰:既無舍利,再取兩尊燒之。院主遂悟自。這是破除世人執外間土木偶像爲佛,不見自性佛之弊。
(3)
唐朝州德山院,宣铿禅師,一日上堂雲:「我這裏,佛也無,法也無,達摩是個老臊胡,十地菩薩是擔糞漢,等妙覺是破戒凡夫,菩提涅槃是系驢橛,十二分教是點鬼薄,拭瘡紙,佛是老胡屎橛。」又僧問韶州雲門山文偃禅師:如何是佛?雲答:「乾屎橛」。他曾說過:「釋迦初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顧四方雲:天下天上,惟我獨尊,老僧當時若見,一捧打殺與狗子吃,貴圖天下太平。」這都是提醒世人:凡有相者,皆是虛妄,縱是經典佛像,或聖或賢,既落形迹,皆屬生滅,並不是真常如實之道。
(4)
現在的住中劫,名爲賢劫,在此中劫的二十小劫中,應出一千佛,是爲賢劫千佛,本師釋迦牟尼佛,是其中的第四尊。
(5)
善見律毗婆娑的簡稱,爲小乘律部五論之一,系廣釋四分律者,共十八卷,蕭齊僧伽跋陀羅譯。
(6) 舊譯爲毗尼,新譯爲毗奈耶,即律藏的梵胎,義爲治或戒律。
(7) 有一老人,在百丈禅師處聽法,謂百丈曰:昔我住此山,有人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遂對曰 :「不落因果」,以此錯誤,五百世墮野狐身,請和尚爲我下一轉語,師曰:你但問,老人便問,師曰:「不昧因果」老人大悟曰:今已脫野狐身,在山後,乞依亡僧例焚化。
(8)
言將口任意開合,捏造言語也,後遂通作信口開河,因合與河,音相近也。
(9)
梵話泥犁,譯爲地獄,作口業之惡者,當墮拔舌地獄,從口中拔出其舌,以鐵釘張之,如張牛皮。
(10) 略學而未專精,名爲涉獵。
(11)
造次是急遽苟且之時,顛沛是傾覆流離之際,論語:「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習題】
(一) 般若叁論,爲何說空?瑜伽唯識爲何說有?
(二) 丹霞燒佛,是什麼作用?德山雲門,呵佛罵祖,是什麼作用?
(叁) 何以律爲要各宗所普遍遵守?
(四) 行者叁大阿僧祗劫中,何故要解行迸進?
(五) 學道的重要基本有那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