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煩有恒
在近代“快餐文化”的潮流影響,現代人凡事都講求速成,修行的人希望當生成就;個學問的人希望即刻金榜題名,經商的人希望一夕就能致富等等。俗語說:“強摘的花不香,強采的果不甜”,無論做什麼事,沒有經過養深積厚、韬光養晦,那能把事情做好?因爲“一年的樹木只能當木柴燒,十年的樹木只能當桌椅用,百年的樹木才能成爲棟梁。”因此,“飯未煮熟,不能強自一開;蛋未孵熟,不要妄自一啄。”能夠經得起歲月的熬練,能夠厭煩有恒,才是成功的根本。
“耐煩”是一種藝術,“有恒”是一種希望。耐煩、有恒,讀書才會通曉;耐煩、有恒,修行才有成就;耐煩、有恒,做人才能通達。古人爲了功成名就,十年寒窗,萬卷苦讀,因爲有恒而成功的例子不勝枚舉。例如漢朝董仲舒,年輕時代立志向學,叁年不窺園,終于成爲一代的名儒學者;晉朝王羲之,臨池磨硯,寫完一缸水又再換一缸,終于成爲曠古的書法大家。
耐煩有恒,才會根深柢固;根深柢固,枝葉才會繁茂。世界上,只要肯耐煩學習,沒有不能成就的事。甘肅有名的敦煌石刻,是經過多少朝代,成千上萬的藝術家們窮盡一生的智能與生命,才能完成的奇偉傑作。如果沒有這些藝術家耐煩有恒的雕刻,今日如何能有萬丈光芒的藝術品流傳于世?
耐煩有恒對于成功立業實在太重要了;然而“不耐煩”幾乎成了今日青年們的通病;沒有恒心,也看出今日青年們的膚淺。現代青年缺乏安住的耐心定力,不但身心浮動,經常更換工作,尤其對工作不耐煩,沒有恒心,不能安于自己的崗位,如此怎能讓主管放心的把責任交付給他?一個不能受到主管信任、器重的人,如何能成爲堅固不移的盤石呢?所以今日吾人應該時時自問:我讀書耐煩嗎?我工作耐煩嗎?我對人耐煩嗎?如果不耐煩而又沒有恒心,即使掘井九仞,最後還是功虧一篑,仍然沒有水喝。所以立身成功的秘訣,只在于“耐煩有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