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平等
有一只貓,捉到一只老鼠。老鼠對貓抗議道:“你是生命,我也是生命,大家應該平等相處,你怎麼可以吃我呢?”
貓一聽,沒想到老鼠也懂得平等,還要求平等。那好,貓就告訴老鼠說:“我就給你吃吧 !”
老鼠說:“你是貓,那麼大,我怎麼吃你呢?”
“你那麼小,既然不能吃我,那我就吃你了 !”
老鼠默然!貓說:“不要再抗爭了,這本來就是很平等的嘛!”
平等,不是用強製的手段逼迫對方就範;平等,應該視人如己,互易立場;平等,應該顧及對方的尊嚴、權益,唯有人我共尊,才能達成彼此的平等。
佛陀說:“四河入海,不複河名;四姓出家,同爲釋姓。”佛教主張“人人皆有佛性”,這種本性上的平等。
不過,理上雖然“生佛平等”,事上卻有“因果差別”。因此,從本性上說,雖然人人接得成佛;但在事相上,因爲個人的福德因緣不一,就有聖凡之分。所以,“平等性中,絕生佛之假名;真如界裏,無自他之形相。”這也是平等。
兒女與父母要求平等,認爲父母爲什麼一定要坐上座?兒女要求與父母平起平坐,這是不懂倫理,而非平等,因爲平等要“長幼有序”;屬下與長官要求平等,認爲長官能,爲什麼我不能?屬下與長官要求同等待遇,這是不懂規矩,而不是平等,因爲平等要“尊卑有別”。
真正的平等是立足點的平等,而非齊頭式的平等。一場賽跑,每個人的起跑點都一樣,但是槍聲一響,大家奮勇向前,各人的速度快慢不一,彼此各憑本事爭取第一,不能要求大家同時抵達終點,這才是真正的平等。
漁夫靠海吃海,平日捕魚維生,大家認爲理所當然;山中的樵夫捕捉鳥雀,大家卻以保護候鳥爲名而大加撻伐,難道伯勞應保護,烏魚就該保人的口腹?平常社會上遇有緊急災變,如:九二一地震、梅山礦災等,各界莫不發揮同胞愛,紛紛施予援手,然而這只是一時的平等,社會上更需要的是,平時的平等。
“平等”的主張可以消弭人世間的不公平;平等必需植基于人我互尊,要能不分大小、不分貧富,都要互尊,才能做到自他平等。事理都能平等才能帶來世界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