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33 四家語錄▪P3

  ..續本文上一頁。幾人得大用。仰山雲。百丈得大機。黃檗得大用。余者。盡是唱道之師。沩山雲。如是如是。

  馬祖一日問師。甚麼處來。師雲。山後來。祖雲。還逢著一人麼。師雲。不逢著。祖雲。爲甚麼不逢著。師雲。若逢著。即舉似和尚。祖雲。甚麼處。得這個消息來。師雲。某甲罪過。祖雲。卻是老僧罪過。

  上堂雲。靈光獨耀。回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問。如何是奇特事。師雲。獨坐大雄山。僧禮拜。師便打西堂問師。你向後作麼生開示于人。師以手卷舒兩過。堂雲。更作麼生。師以手點頭叁下。

  馬祖。令人持書。並醬叁甕與師。師令排向法堂前。乃上堂。衆才集。師以柱杖指醬甕雲。道得即不打破。道不得即打破。衆無語。師便打破。歸方丈。

  有一僧哭入法堂。師雲。作什麼。僧雲。父母俱喪。請師揀日。師雲。明日一時埋卻。

  問。依經解義。叁世佛冤。離經一字。如同魔說時如何。師雲。固守動靜。叁世佛冤。此外別求。如同魔說。

  師有時說法竟。大衆下堂。乃召之。大衆回首。師雲。是甚麼。

  師因普請開田回。問運阇梨。開田不易。檗雲。衆僧作務。師雲。有煩道用。檗雲。爭敢辭勞。師雲。開得多少田。檗作鋤田勢。師便喝。檗掩耳而出。

  師問黃檗。甚處來。檗雲。山下采菌子來。師雲。山下有一虎子。汝還見麼。檗便作虎聲。師于腰下取斧。作斫勢。檗約住便掌。師至晚上堂雲。大衆。山下有一虎子。汝等諸人。出入好看。老僧今朝親遭一口。後沩山問仰山。黃檗虎話作麼生。仰山雲。和尚如何。沩山雲。百丈當時便合一斧斫殺。因什麼到如此。仰山雲。不然。沩山雲。子又作麼生。仰山雲。不唯騎虎頭。亦解把虎尾。沩山雲。寂子。甚有險崖之句。

  師每日上堂。常有一老人聽法。隨衆散去。一日不去。師乃問。立者何人。老人雲。某甲于過去迦葉佛時。曾住此山。有學人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對雲。不落因果。墮在野狐身。今請和尚代一轉語。師雲。汝但問。老人便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師雲。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告辭師雲。某甲巳免野狐身。住在山後。乞依亡僧燒送。師令維那白槌告衆。齋後普請送亡僧。大衆不能詳。師領衆至山後岩下。以杖桃出一死狐。乃依法火葬。至晚參。師舉前因緣次。黃檗便問。古人錯對一轉語。落在野狐身。今日轉轉不錯是如何。師雲。近前來。向汝道。黃檗近前。打師一掌。師拍手笑雲。將謂胡須赤。更有赤須胡。時沩山在會下作典座。司馬頭陀。舉野狐話問。典座作麼生。典座。以手撼門扇叁下。司馬雲。太粗生。典座雲。佛法不是這個道理。後沩山舉黃檗問野狐話。問仰山。仰山雲。黃檗常用此機。沩山雲。汝道。天生得。從人得。仰山雲。亦是禀受師承。亦是自宗通。沩山雲。如是如是。

  黃檗問。從上古人。以何法施人。師良久未語。黃檗雲。後代兒孫。將何傳授。師雲。將謂你這漢是個人。便歸方丈。

  師與沩山作務次。師問。有火也無。沩山雲。有。師雲。在什麼處。沩山把一莖柴。吹過與師。師接過雲。如蟲蝕木。

  因普請鋤地次。有僧。聞鼓聲。舉起鋤頭。大笑歸去。師雲。俊哉。此是觀音入理之門。後喚其僧問。你今日見甚道理。雲某甲早晨未吃粥。聞鼓聲歸吃飯。師乃呵呵大笑。

  問。如何是佛。師雲。汝是阿誰。雲某甲。師雲。汝識某甲否。雲分明個。師豎起拂子問。汝見拂子否。雲見。師乃不語。

  師。令僧去章敬處。見伊上堂說法。你便展開坐具禮拜。起將一只鞋。以袖拂卻上塵。倒頭覆下。其僧到章敬。一依師旨。章敬雲。老僧罪過。

  沩山五峰雲岩侍立次。師問沩山。並卻咽喉唇吻。速道將來。沩山雲。某甲道不得。請和尚道。師曰。不辭向汝道。恐巳後喪我兒孫。又問五峰。峰雲。和尚亦須並卻。師雲。無人處斫額望汝。又問雲岩。岩雲。某甲有道處。請和尚舉。師雲。並卻咽喉唇吻。速道將來。岩雲。師今有也未。師雲。喪兒孫。

  上堂。謂衆雲。我要一人去。傳語西堂和尚。阿誰去得。五峰雲。某甲去得。師雲。汝作麼生傳語。峰雲。待見西堂即道。師雲。見後道什麼。峰雲。卻來舉似和尚。

  因僧問西堂。有問有答。即且罝。無問無答時如何。堂雲。怕爛卻那。師聞舉。乃曰。從來疑這個老兄。雲請和尚道。師曰。一合相不可得。

  師謂衆曰。有一人。長不吃飯不道饑。有一人。終日吃飯不道飽。衆無對。

  雲岩問。和尚。每日區區爲阿誰。師曰。有一人要。岩雲。因什麼不教伊自作。師曰。他無家活。

  師。童年之時。隨母入寺拜佛。指尊像問母。此是何物。母雲。是佛。童雲。形容似人無異。我後亦當作焉。

  師。凡作務執勞。必先于衆。衆皆不忍。蚤收作具。而請息之。師雲。吾無德。爭合勞于人。師既遍求作具不獲。而亦忘食。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言。流播寰宇矣。師于唐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示寂。春秋九十五。長慶元年。敕谥大智禅師。塔曰大勝寶輪。

  百丈廣錄卷叁

  問。如何是大乘入道頓悟法要。師雲。你先歇諸緣。休息萬事。善與不善。世出世間。一切諸法。並皆放卻。莫記莫憶。莫緣莫念。放舍身心。全令自在。心如木石。口無所辯。心無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現。如雲開日出。但歇一切攀緣。貪嗔愛取。垢淨情盡。對五欲八風不動。不被見聞覺知所閡。不被諸法所惑。自然具足一切功德。具足一切神通妙用。是解脫人。對一切境法。心無诤亂。不攝不散。透一切聲色。無有滯閡。名爲道人。善惡是非。俱不運用。亦不愛一法。亦不舍一法。名爲大乘人。不被一切善惡。空有垢淨。有爲無爲。世出世間。福德借慧之所拘系。名爲佛慧。是非好醜。是理非理。諸知解情盡。不能系縛。處處自在。名爲初發心菩薩。便登佛地。

  問。對一境。如何得心如木石去。師雲。一切諸法。本不自言。空不自言。色亦不言。是非垢淨。亦無心系縛人。但爲人自生虛妄系著。作若幹種解會。起若幹種知見。生若幹種愛畏。但了諸法不自生。皆從自已一念妄想顛倒取相而有。知心與境。本不相到。當處解脫。一一諸法。當處寂滅。當處道場。又本有之性。不可名目。本來不是凡不是聖。不是垢淨。亦非空有。亦非善惡。與諸染法相應。名人天二乘界。若垢淨心盡。不住系縛。不住解脫。無有一切有爲無爲縛脫心量。起于生死。其心自在。畢竟不與諸妄虛幻塵勞蘊界生死諸入和合。迥然無寄。一切不拘。去留無閡。往來生死。如門開相似。

  夫學道人。若遇種種苦樂稱意不稱意事。心無退屈。不念一切名聞利養衣食。不貪一切功德利益。不爲世間諸法之所滯礙。無親無愛。苦樂平懷。粗衣遮寒。粝食活命。兀兀如愚。如聾如啞相似。稍有相應分。若于心中。廣學知解。求福求智。皆是生死。于理爲益。卻被知解境風之所飄溺。還歸生死海裏。佛是無求。人求之理乖。理是無求。理求之即失。若著無求。複同于有求。若著無爲。複同于有爲。故經雲。不取于法。不取非法。不取非非法。又雲。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亦無虛。但能一生心如木石相似。不被陰界諸入五欲八風之所飄溺。即生死因斷。去住自由。不爲一切有爲因果所縛。不被有漏所拘。他時還以無自縛爲因。同事利益。以無著心。應一切物。以無礙慧。解一切縛。亦雲應病施藥。

  問。如今出家受戒。身口清淨。巳具諸法。得解脫否。師雲。少分解脫。未得心解脫。亦未得一切處解脫。

  問。如何是心解脫。及一切處解脫。師雲。不求佛。不求法。不求僧。乃至。不求福智知解等。垢淨情盡。亦不守此無求爲是。亦不住盡處。亦不忻天堂畏地獄。縛脫無礙。即身心及一切處皆名解脫。汝莫言有少分戒。身口意淨。便以爲了。不知恒沙戒定慧門。無漏解脫。都未涉一毫毛。努力向前。須猛究取。莫待耳聾眼暗。面皺頭白。老苦及身。悲愛纏綿。眼中流淚。心裏慞惶。一無所據。不知去處。到恁時節。整理手腳不得也。縱有福智名聞利養。都不相救。爲心慧未開。唯念諸境。不知返照。複不見佛道。一生所有善惡業緣。皆悉現前。或忻或怖。六道五陰。俱時現前。盡敷嚴好。舍宅舟船車輿。光明顯赫。皆從自心貪愛所現。一切惡境。皆悉變成殊勝之境。但隨貪愛重處。業識所引。隨著受生。都無自由分。龍畜良賤。都總未定。

  問。如何得自由分。師雲。如今得即得。或對五欲八風。情無居舍。悭嫉貪愛。我所情盡垢淨俱忘。如日月在空。不緣而照。心心如土木石。念念如救頭然。亦如大香象渡河截流而過。使無疑誤。此人。天堂地獄。俱不能攝也。

  筠州黃檗山斷際禅師傳心法要卷四

  唐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禅師。法諱希運。住洪州高安縣黃檗山鹫峰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孫。西堂百丈之法侄。獨佩最上乘離文字之印。唯傳一心。更無別法。心體亦空。萬緣俱寂。如大日輪升虛空中。光明照耀淨無绉埃。證之者無新舊。無淺深。說之者不立義解。不立宗主。不開戶牖。直下便是。運念即乖。然後爲本佛。故其言簡。其理直。其道峻。其行孤。四方學徒望山而趨。睹相而悟。往來海衆常千余人。予會昌二年廉于鍾陵。自山迎至州。憩龍興寺。旦夕問道。大中二年廉于宛陵。複去禮迎至所部。安居開元寺。旦夕受法。退而紀之。十得一二。佩爲心印。不敢發揚。今恐入神精義不聞于未來。遂出之。授門下僧太舟法建。歸舊山之廣唐寺。問長老法衆。與往日常所親聞。同異何如也。時唐大中十一年十月初八日序。

  師謂休曰。諸佛與一切衆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此心無始巳來。不曾生不曾滅。不青不黃。無形無相。不屬有無。不計新舊。非長非短。非大非小。超過一切限量名言蹤迹對待。當體便是。動念即乖。猶如虛空。無有邊際。不可測度。唯此一心即是佛。佛與衆生更無別異。但是衆生著相外求。求之轉失。使佛…

《033 四家語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