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金的餐桌
在佛教的一間道場裏,餐廳內擺了幾張十人份的圓餐桌,是用現代的叁角板建材所製成,經過油漆,並以金色的鋁條鑲邊。有某一信徒見後,批評說:寺廟應該簡單樸素,怎麼可以用豪華的桌子請客?聽者都以這位信徒的批評有理,實際上這位信徒的見解愚癡,鄙陋之極!
佛教雖然不太重視資用生活,但是世間還是要藉物質來表達莊嚴。一個寺廟裏,大雄寶殿如果不是巍峨堂皇,怎麼會有人來參拜?佛像如果沒有裝金,怎麼會有人尊敬?西方極樂世界,因爲黃金鋪地,七寶樓閣,富麗堂皇,所以才能接引衆生,欣然往生其國。假如現在用簡陋的設備來請客吃飯,請問你肯光臨嗎?
淡泊物質,是自我要求,但不能用此標准來要求別人,否則寺廟道場苦心設備,准備佳肴,請了我們吃飯,茶足飯飽之後,我們還要來批評他的種種不是,牛糞心和佛心又怎麼能比較呢?
世間人的見解往往只知一半,不知另外一半的內容,所以所見偏狹膚淺,知見差矣!
另有一例:寺廟請客,信徒飽餐之後,剩下的茶水飯菜,服務的侍者將之清理倒掉,信者見了就批評說:這個寺廟不知惜福,雖是剩菜殘湯,也可以留待下餐佐用。此說雖然明知不合事理,聽者卻仍認爲非常中肯。但如果反問一句:你是第二批貴客,知客師對你說,剛有前面的一批客人吃剩的一些飯菜,現在請你節約惜福,將就食用,不知你的心裏以爲如何?萬一有人再吃出病來,輿論借機宣染,擴大罪名,批評寺廟不重衛生,致使病媒傳染,請問你的批評合理嗎?公道嗎?
所以,我們在要求別人之前,先要要求自己,己如不能,不可施于他人。是故吾人應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否則口業之過,縱然先前曾經做了些許功德,功過亦難相抵,可不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