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天臺幽棲和尚。一日鳴鍾上堂。衆才集。棲雲。誰打鍾。僧雲。維那。棲雲。近前來。僧近前棲遂與一掌。歸方丈。師雲。賤如泥沙。貴如金璧。當時若安詳登座。活得者僧。
中秋上堂。僧問。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是人知有。未審中間樹子。屬甚麼人。師雲。有契券者得。僧雲。恁麼則天香桂子落紛紛。師雲。爾早錯認了也。僧雲。馬大師玩月。次一人道正好供養。一人道正好修行。一人驟步便行。此意如何。師雲。一畝之地。叁蛇九鼠。僧雲。馬大師道。經入藏禅歸海。唯有普願。獨超物外。師雲。打驢聽馬知。僧禮拜。師噓一聲。
乃雲。與日雙運。鑒物無私。自是暗中之人。責冬裘比夏葛。當此良夜衆星推遜之時。可憐不見華亭叟。冷照海濤空渺彌。
上堂。僧問。望見資福刹竿。便回腳跟下好與叁十。此意如何。師雲。臭肉來蠅。僧雲。望見雪峰。便參主事。又作麼生。師雲。何樓漆器休拈出。僧雲。望見寶林雙楊塔尖。便悟去。師雲。沙裏淘金。僧雲。和尚也是年老心孤。師雲。宣人之過未爲好手。
乃舉。欽山同岩頭雪峰。到德山乃問。天皇也與麼道。龍潭也與麼道。未審德山作麼生道。德山雲。汝試舉天皇龍潭底看。欽擬議。德山便打。遂至延壽雲。是則是打我太殺。岩頭雲爾與麼。他後不得道見德山。師雲。欽山只個擬議。德山岩頭俱納敗阙。若是龍門上客。必爲點頭。其如聽響之流。墮在區宇。
上堂。九九之節謂之重陽。陽德既剛。元化以洽。衲子分上。明得甚麼邊事。卓主丈。交。
上堂。一大藏教。不出個鴉鳴鵲噪。九經諸史。不出個之乎者也。會得。雲歸華嶽。水到潇湘。不然。有伴即來。切須記取。
達磨第四忌拈香。打一圓相。香至國王之子。神光斷臂之師。耽憨面嘴。恐亦是伊兒孫。不必更懷疑。故我達磨鼻祖圓覺大師。浚發靈機。有無之宗頓釋。廓然無聖第一之義昭然。前梁後魏人我相高。此土西天是非競起。丁茲末運遐想余光。列藻陳蘩。用酬慈蔭。
上堂。舉。南泉因。兩堂首座爭貓兒。泉雲。道得即不斬。兩堂無語泉。遂斬之。趙州從外歸。泉舉前話。州脫草鞋。安頭上出。泉雲。子若在救得貓兒。師雲。趙州借手拈香。要與兩堂雪屈。殊不知。狸奴已死南泉手。直至如今鼠子多。
冬至小參。陰魔沮伏。暖氣未升。好個衲僧消息。若能直下承當。不逐四時消長。便見深山岩崖。人迹不到處。爛葛藤抽枝引蔓。其如未然。且向舊曆日上。點指頭子數過。只如陰魔沮伏。暖氣未升。是衲僧甚麼消息。卓主丈。魚行水濁鳥飛毛落。
複舉。沩山向火。次問仰山。終日向火。因甚無暖氣。仰作向火勢。沩雲。子只得物體。能所未在。仰雲。某甲只如此。和尚作麼生。沩亦作向火勢。仰雲。和尚只得物體。能所未在。沩雲。如是如是。師雲。盡謂沩仰父子兩口一舌。殊不知。風竊虎威能偃草。水欺龍臥出前山。
除夜小參。新底不知舊底已往。舊底不知新底已來。新舊不相知。物物還對偶。衲僧家以爲極則。殊不知。半夜叁更。蒲團上豎起脊梁。誰管爾漏箭推遷更點遲速。猶被人喚作無轉智大王。何況如矮子看戲。隨人上下。雖然只知暖日生芳草。那料春風暗著人。
複舉。僧問雲門。如何是雲門一曲。門雲。臘月二十五。師雲。雲門汗血功高。惜乎放過了五日當時若道得個恰好臘月叁十夜。者僧必有可觀。今則既往不咎。只得順時保愛。有問雲黃一曲。只向他道半遏行雲。
元宵上堂。世間之燈。莫若心燈最明。心燈一舉。則毫芒刹海。光明如晝。其間不善剔撥者。雖有如無。要見心燈麼。卓主丈。仰山開畬。歸宗拽石。
寶林語錄終
虛堂和尚語錄卷之二
虛堂和尚語錄卷第叁
慶元府阿育王山廣利禅寺語錄
侍者德惟似泾如阜編
慶元府請疏
朝散郎。集英殿修撰。知慶
元軍府事。兼管內勸農使
兼沿海製置使 陳 昉撰
右伏以。尊者放光明。指八祥六勝之地。育王捧舍利。現十洲叁島之區。個是釋迦古道場。直須覺士正丈室。選從四衆。斷自九重。虛堂愚公長老禅師。慧海慈航。宗門心印。堂虛貯明月。絕無片點塵埃。林邃撼清風。掃盡諸般障礙。遍主淅江名刹。暫眠靈隱閑雲。好向玉。幾峰。橫出一枝。便據金獅座。旁行四句。東歸衣錦再傳鹫嶺之燈。北面瓣香仰。祝聖人之壽。謹疏。
師。寶祐四年四月初七日。在靈隱鹫峰庵。受請十九日入寺。
指山門。道不及處。方便盡多。只是易見難入。諸人氣宇如王。莫認門頭戶底。
指佛殿。老子傍若無人。到處稱尊。今日自知理虧。還我一坐具地。展具雲。大衆退後。
據方丈。橫按主丈雲。莫有生而知之者麼。入來我者裏。買帽相頭。不比盲枷瞎棒。靠主丈。
師至法座前。焚香望阙。謝恩畢。捧敕黃。示衆雲。約束萬象。聳動人天。風雲會合。來自日邊。縱饒海。口亦難宣。
拈製府疏。宣發聖人之妙。如春行萬國。豈在乎叁寸筆端重新點出。苟或尚存知解。高聳聽官。
拈諸山疏。刹竿標處。鍾梵相聞。要知暖氣相噓。總在裏許。
拈山門疏。同門出入。未嘗謾爾諸人。苟或粉飾太過。山僧只得掩耳。
指法座。人人腳跟下。有此座子。何必平地升高。爾若蹈得著。燈王退身有分。
師升座拈香雲。此一瓣香。爇向爐中。恭爲祝延。今上皇帝聖躬萬歲萬歲萬萬歲。陛下恭願。堯仁廣被。舜德日新。
次拈香雲。此一瓣香。爇向爐中。奉爲大丞相樞使國公。同知樞密。參政相公。洎文武百僚。增崇祿算。伏願。尊崇廊廟。撫鎮華夷。
次拈香雲。此一瓣香。爇向爐中。奉爲判府製帥。集撰侍郎。省郡縣文武官僚。增崇祿算。伏願。柱石邦家。金湯祖道。
此香絕氣息者久矣。無端撥著冷灰。重新騰焰。奉爲前住安吉州道場山護聖萬歲禅寺。先師運庵和尚。爇向爐中。用酬法乳。
師斂衣就座。索話。人天交接。兩得相見。莫有不承言不滯句底麼。時有僧問。一般擔板得人憎。十載深雲獨掩扃。今日大方親捧敕。阿師真個藥頭靈。學人上來。請師祝聖。師雲雲靜日月正。僧雲。昔日梵王請佛。蓋爲群生。今朝聖主特差。有何祥瑞。師雲。天高蓋不盡僧雲。與麼則四衆沾恩去也。師雲。誰不承恩。僧雲。只如判府製師集撰侍郎。以忠正剛大之道。爲法擇人。還許學人借水獻花也無。師雲。迦葉門前風凜凜。僧雲。若如是則名滿天下去也。師雲。爾不得忘卻。僧禮拜。
師乃雲。黃面老漢。末上放乖。向靈山會上萬百衆前。以佛法付囑國王大臣有力檀那。迨今二千余年。代不乏賢。使我沙門釋子。得以流通慧命仰助國風。若謂佛法果有付囑。則謗于黃面老子。若謂佛法果無付囑。則今日王舍城中。君聖臣賢。遞相欽奉。以致海內生靈。無不同瞻麗正之光。松柏之茂。畢竟以何爲據。卓主丈。南嶽峰頭八字碑。
複舉。本朝太宗皇帝因。僧朝見。帝宣對。僧奏雲。陛下還記得否。帝曰。何處相見來。僧雲。自從靈山一別。直至于今。帝曰。以何爲驗。僧無對。後來雪窦代雲。貧道得得而來。師雲。垂衣端拱百國來賓。者僧不是無對。無奈天威逼人。
當晚小參。今夜略去佛法玄妙機關。單單與諸人。說些細大法門。以表進寺識面之初。諸人又不可作等閑。入在情識裏胡蔔亂蔔。若說舍利初自烏石嶺頭。飛入山中放光現瑞。此又是不出諸人共知。若說六殊勝地。自寶幢市。四十五裏。直到明州。此又是不出諸人共見。作麼生。得不落知見去。所以道。法離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況古鄮禅叢。俊衲如市。個個附托得人。誰肯受爾者般祭鬼飯食。蓦喚侍者雲。收起鞏縣茶瓶。
複舉。陳操尚書。一日同衆官登樓。遙見數僧。中間一士雲。來者總是行腳僧。尚書雲。不是。士雲。焉得知其不是。尚書雲。待近。與諸公勘過。須臾僧至。尚書召雲。上座。僧悉舉首。尚書雲。不信道。師雲。盡謂清明之下。昧者尤多。殊不知。壺中天地。別有日月。山僧此者來赴育王。首見帥府節齋陳侍郎。一問一答。和氣滿前。要且無許多勘辨。且道。與陳操尚書相去多少。卓主丈杖。情閑岩樹看愈好。室靜澗泉聞轉幽。
行禮到大慈。請上堂。見不見之形。對揚有准。察不察之色。撈捷無垠。若能轉向那邊。鴉飛不度。不以形器拘。不以色塵礙。自然超諸聖廛。出大方表。溪山雲月處處同歸。水鳥樹林互相顯發。然雖如是。爭柰我慈峰老子未肯橫點頭在。何故。卓主丈。壺中自有佳山水。終不重尋五老峰。
複舉。堂頭物初和尚。舉。五祖道。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恁麼會便。不是了也。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恁麼會方始是。師雲。五祖當時一時落草。自謂土曠人稀。殊不知。今日被慈峰老子。掐定咽喉。直得無取氣處。育王到此。客聽主裁。只得放過。何故。人情做得冤家結得。
仗錫和尚至。上堂。舉。盤山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如石含玉不知玉之無瑕。若能如是是真出家。師雲。盤山其實只要出家兒萬法不相到。山僧昔寄霞谷。與棘林老子也如是。別去一十余年。今日相見亦如是。且道。其中意作麼生。卓主丈。如是如是而已矣。
解夏小參。防微杜漸。深切著明。也是無風。匝匝之波。更若立製安居。何異破珠求影。衲僧家。智遊象外。妙入環中。點破生佛未興。不落古今窠臼。說甚麼鳗湫浚潔玉幾高寒。直饒舉得頭來。早是枯桑變水。育王恁麼告報。不出常情。只如克期取證一句。又作麼生。卓主丈。善學柳下惠。終不師其迹。
複舉。雲門示衆。平地上死人無數。出得荊棘林者是好手。時有僧出雲。恁麼則堂中第一座有長處也。門雲。蘇嚧蘇嚧。師雲。雲門大似任公子設以五十犗。投竿釣東溟。山僧尋常善于包荒。不欲宣人之過。因甚如此。擊拂子。何官無私。何水無魚。
次日上堂。長期百二十日。短期九十日。夏月蟲蟻多。黃面老子。恐爾東走西走殺生害命。故立製以禁…
《027 虛堂和尚語錄(元 妙源 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