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舉祖師雲。正說知見時。知見即是心。當心即知見。知見即如今。師雲。若道是教外別傳。又說道即如今。況此一心知見。爲複是諸人即今一心知見。爲複是諸佛知見。若道是諸人即今一心知見。有底又不肯。說心說性。若道是諸佛知見。又有何差別。試爲泐潭定當看。若定當不出。虛消信施。
上堂。今朝十一月。節候又嚴寒。倏忽光陰過。死生君自看。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須知人人赤肉團上有一物。能隨萬事變。不逐四時凋。且道。是什麼。喝一喝下座。
上堂。舉僧問雲門。如何是學人自己。門雲。遊山玩水。師雲。且道。雲門答這僧。不答這僧。莫謗雲門好。若道不答這僧。什麼處是不答處。衆中多是師承學解。承言者喪。縱不在文字語言上。又打在無事裏。所謂滯句者迷。若識得雲門大師。即識得自己。可見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爲觀自在。
上堂。祖師西來教外別傳。所謂如牛駕車。車若不行。打車即是。打牛即是。大衆。人各有一頭水牯牛。駕個車子。即是毛色有異。心相不同。有赤者白。者青者黃者黑者。如今莫待下痛鞭。各自拽個車子。歸堂吃茶去下座。
元旦日上堂。問話畢。師雲。一問一答皆是當人各各神通光明清淨妙心。一一從自己運將出來烜赫現前。自是衆生迷情。不覺不知改旦新元。伏惟知事首座大衆尊候萬福。良久雲。昨日今朝事不同。人人依舊主人翁。雖然平等添新歲。夢覺雲來總是空。是空卻不空。二十空門元不著。一性如來體共同。喝一喝下座。
供養羅漢上堂。叁界唯心萬法唯識。未有一法不從心之所生。心若滅也一切法滅。所以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叁際既不有。一心何所生。大衆。但盡浮想。盡證阿羅漢。浮想不盡。總屬流浪生死。喝一喝下座。
上堂。古人雲。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雲門雲。一切智通無障礙。拈起扇子雲。釋迦老子來也。又拈起扇子雲。勃跳上叁十叁天。築著帝釋鼻孔。東海鯉魚打一棒。雨似盆傾。好一切智智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佛手開驢腳步。東西生緣別處。喝一喝下座。
上堂。今日供養羅漢。夜來四方高人。諷誦妙法蓮華經安樂行品一遍。大衆。作麼生是安樂行。擬心早不安樂了也。乃喝一喝雲。豈不是安樂行。如何是透法身。北鬥裏藏身。豈不是安樂行。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豈不是安樂行。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談糊餅。豈不是安樂行。以至僧俗。大衆一一清淨光明住持。豈不是安樂行。乃至一佛二菩薩一一羅漢一一辟支佛。無不清淨實相住持。所謂安樂行也。大衆。唯有髻中寶珠。不妄與之。雖然不與。亦人人具足。十二時中光明烜赫。阿誰欠少。還會麼。歸堂吃茶去。喝一喝下座。
上堂。衲僧門下有賓有主。有時賓也。和其光同其塵。四五百條花柳巷。二叁千處管弦樓。有時主也。奪賊馬殺乎賊。披毛戴角入[(纏-糸)+(郊-交)]來。優缽羅花火裏開。大衆。只如賓主未分時如何。今朝叁月十五。章江長老來上堂。舉僧問雲門。如何是諸佛出身處。門雲。東山水上行。泐潭即不然。若有人問。如何是諸佛出身處。但向伊道。遠離洪井深入寶山。大衆且道。是同是別。忽有個衲僧出來雲。這裏是什麼所在。說同說別也難得。須是實到這田地始得。若未到。且不得草草。
上堂。舉僧問雲門。如何是學人自己。門雲。遊山玩水。而今多作自己會。承言者喪。既不作自己會。又作麼生會。滯句者迷。德山入門便棒。其僧擬議。山雲。不得作棒會。既不作棒會。又作麼生會。臨濟一喝不作喝用。既是一喝。何故不作一喝用。宗旨如何。其宗旨者。諸佛諸祖教外別傳。不屬文字言句。其文字言句是心外戲論之法。既不屬戲論。直須自悟。若自悟也。事同一家。苟不然者。彼我途轍。喝一喝下座。
上堂。今朝四月二十五。栽秧漸漸遍南畝。半饑半飽淡飯羹。泥裏雨裏可憐許。唯有高僧總不知。各自歸堂吃茶去。
上堂。衲僧門下有春有冬有秋有夏。有陰有陽有晝有夜。天地蓋載日月運行。成就四時長養萬物。善知識者觀機設教。應病與藥成就衆生。種種方便亦複如是。然則無智人前莫說。打你頭破額裂。
上堂。釋迦老子道。一切衆生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大衆。要得生死不相續妄想心滅。但直下識取自己常住真心性淨明體。則自然生死不相關。共生慶快。所謂一得永得。若信不及不聽受。則沈在業識無明海。喝一喝下座。
供養羅漢上堂。大衆。一切法即諸佛法。一切心即諸佛心。一切語即諸佛語。一切道即羅漢道。法也心也。語也道也。且道。是一也是二也。是同別也。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萬法無咎。
上堂。二月複叁月。一一應時節。柳絲弄春風。梨花白如雪。門門法界門。法法離言說。蓦拈柱杖雲。欲知交參處。杖頭諸佛刹。乃擲下雲。不妨抛來擲去。總在諸人眼睛裏。
上堂。今朝叁月初五。普天之下好雨。非但百姓歌謠。老僧不勝手舞。何也。豈不見。乾闼婆王奏樂。迦葉起舞。直得須彌岌嶪海水騰波。蓦拈柱杖雲。大衆。一波才動衆波隨。萬法皆從一法歸。衲子大家同會取。七顛八倒總光輝。擲下柱杖下座。
上堂。今朝又是叁月半。離念身心登彼岸。泯其所以歸自然。兩個五百作一貫。喝一喝下座。
上堂舉。世尊問波斯匿王曰。汝以何相觀佛。王曰。觀身實相。觀佛亦然。觀佛實相。觀法亦然。法界衆生界。根根塵塵。一切清淨。大衆。欲識如來大寂滅。汝但盡攀緣。喝一喝下座。
閉馬祖塔上堂。祖宗門下總有關捩子。應機接物。有開有閉。苟開而不能閉。喪家失計。閉而不能開。誰辨往來。或開而能閉也。不妨遊戲。閉而能開也。重重善財。或不開不閉時又作麼生。大衆。僧堂裏隨例軟餅念頭。橫咬豎咬。喝一喝下座。
上堂。心生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喚作什麼作釋迦老子。蓦拈起柱杖雲。假名叁十二。八十也空聲。一切人間總強名。卓柱杖下座。
上堂雲。又心得自在。盛熱複清涼。衲僧如薦得。珍重法中王。喝一喝下座。
上堂。佛言。舍家出家難。學道見性難。元來舍家出家難。學道見性複難。如今學道者。如恒河沙。見性者未有一二。佛又言。性成無上道。永嘉雲。自性天真佛。雲門雲。如今諸方多是說心說性。教裏才哩。師雲。雲門又不許說心說性。佛言性成無上道。且道。佛說底是。雲門說底是。大衆。差之毫厘謬以千裏。
上堂。知事首座大衆。出入相抛歸來依舊南山對北山。忙者自忙閑自閑。閑忙彼此不相關。依舊水雲間上堂。舉僧問雲門。如何是佛法大意。門雲。春來草自青。又僧問首山。如何是佛法大意。山雲。楚王城畔汝水東流。忽有人問泐潭。如何是佛法大意。向伊道。久雨不晴。此叁轉語。有一轉語。可以作諸佛如來之法藥。治一切衆生病。有一轉語。可以作諸祖之秘關。菩薩直截之要道。有一轉語。可以作衲僧解脫大道場。是禅者放身命處。大衆。若擇得出。如久客歸家。若擇不出。若行人失路。喝一喝下座。
上堂。諸佛如來說。一切衆生身中有叁大。何者爲叁。體大相大用大。又古德雲。十方無壁落。四面亦無門。露裸裸赤灑灑沒可把。既沒可把。喚什麼作叁大。莫有人擇得出麼。若擇得出。不妨好手。若擇不出。衆生日用而不知。喝一喝下座。
上堂。大衆。好雨點點不落別處。且道。落在什麼處。莫是落在法堂前麼。莫是落在田野中麼。莫是落在山林間。若是通達底人。神通妙用無可不可。有一般人。更不求妙悟。但作平常一路實頭見解。又喚做不走作人。此之見解。未出常流。若妙悟明眼底人。他一一知來處。一一知落處。更不颟顸。大衆且道。落在什麼處。久參先德一舉便了。後進初機更宜子細。因雪上堂。舉龐居士辭藥山因緣。師雲。全禅客。當斷不斷返遭其亂。且道。全禅客當時合下得什麼語。免被龐公折挫。如今莫有扶持佛事者麼。出來開發大衆眼目。亦表自己參學身心。如無。老僧爲你說破。今日臘月初十。山門街坊丐者入寮打疊。忽有人問諸丐者。已在寮中時又作麼生。良久乃喝雲。相逢不下馬。各自有前程。
上堂。今朝又是叁月一。大道何曾有得失。桃花處處靈雲心。卻笑玄沙弄不出。只這弄不出。罕遇知音。
上堂。今朝七月秋初一。時節循環夏又畢。衲僧活計柱杖頭。去兮住兮無固必。去住自由。且道。祖意是同是別。只如古人雲雞寒上樹鴨寒下水。意旨如何。喝一喝下座。
上堂。雲門雲。久雨不晴劄。大衆且道。雲門一劄。與德山棒臨濟喝。是同是別。若道別。祖宗門下豈有兩般。若道同。爭柰德山臨濟雲門家風有異。衲僧到這裏如何剖判。若剖判得出。可謂無邊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離于一劄。今朝叁月二十五。各自歸堂吃茶去。
上堂。舉印宗法師問盧行者雲。仁者在黃梅。有何言教旨趣傳授。盧曰。彼指授者。唯論見性作佛。不說禅定解脫無念無爲。宗雲。何故不說禅定解脫無念無爲。盧曰。況是二法。不是佛法不二之法。宗雲。如何是不二之法。盧曰。如仁者講涅槃經。明見佛性。是名佛法不二之法。師雲。彼時小巧禅道。早是中半了也。如今叢林多是唯論禅定解脫無念無爲。且道。六祖底是。如今底是。分即是。不分即是。若分去。有違有順。有是有非。若不分。又不辨邪正。埋沒我宗乘。譬如世間道路有直有迂有險有善。其行路者可行即行可止即止。大衆。還識泐潭老僧麼。良久雲。將此深心奉塵刹。是則名爲報佛恩。喝一喝下座。
師首座時在仰山。結夏小參雲。莫有真師子兒。試出來對衆哮吼看。時有僧出禮拜。師雲。不知是不是。是即也大奇。僧問。鍾聲才動大衆雲臻。禁足已臨如何指示。師雲。大家在這裏。進雲。莫便是和尚爲人處也無。師雲。多是向言句中轉卻。進雲。一堂風冷淡。千古意分明。師雲。且莫…
《009 古尊宿語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