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實之。連歲大稔倍常。頗有異迹。遷住長蘆。衲子輻湊叢林改觀。及妙喜住徑山。師來供施及飯大衆。洎歸長蘆。妙喜送以偈雲。人言棒頭出孝子。我道憐兒不覺醜。長蘆長老恁麼來。妙喜空費一張口。從教四海妄流傳。野幹能作師子吼。孰雲無物贈伊行。喝下鐵圍山倒走。後奉诏住徑山道望愈著。先是楊和王夢一異僧。長大皤腹緩行言。欲化蘇州一莊。覺而異之未言也。翌旦師忽杖屦徒步而至。門者呵不止。以白和王。和王出見之。遙望師奇偉與夢中見者無異。遽呼其眷屬出觀之。眷屬並炷香作禮。茶罷師首言。大王莊田至多。可施蘇州一莊以爲徑山供佛齋僧無窮之利。和王未有可否。因令辦齋。師飯罷便出更無他語。時內外哄然傳言。和王以蘇州莊施徑山長老。遂達孝宗聖聽。會和王入朝。上爲言。聞卿舍蘇州一莊施徑山。朕當爲蠲免稅賦。和王謝恩歸。次日以書至徑山請師入城。而師二日前先已遷化矣。自是和王宴居寤寐之際。或少倦交睫即見師在前。語曰。六度之大施度爲先。善始善終斯爲究竟。和王即以莊隸本山。北莊歲出十萬犁牛舟車。解庫應用百事具足。複有蠲賦之恩至今蒙其利。師于缁素有大因緣。所在施供雲委衲子臻萃佛事殊勝。江浙兩湖皆號之爲布袋和尚再出焉。
續傳燈錄卷第叁十二續傳燈錄卷第叁十叁目錄
大鑒下第十七世
龍翔圭禅師法嗣二人
雲居德升禅師
狼山慧溫禅師(已上二人見錄)
雲居悟禅師法嗣九人
雙林德用禅師 萬年道閑禅師
中際善能禅師
雲居自圓禅師(已上四人見錄) 靈瑞肱禅師
信州懷玉堅禅師 洪州同安隆禅師
靈岩宜方禅師
黃檗幻住印禅師(已上五人無錄)
烏巨行禅師法嗣六人
薦福休禅師 龜峰慧光禅師
長蘆守仁禅師(已上叁人見錄) 薦福忠禅師
天甯記禅師 智者修禅師(已上人無錄)
白楊順禅師法嗣二人
青原如禅師(一人見錄) 南安岩如禅師(一人無錄)
雲居如禅師法嗣二人
隱靖彥岑禅師 報恩成禅師(已上二人見錄)
道場辯禅師法嗣六人
覺報清禅師 何山然首座(已上二人見錄)
正法濟禅師 能仁朋禅師
金繩勤禅師 道場言禅師(已上四人無錄)
黃龍忠禅師法嗣四人
信相戒修禅師(一人見錄) 慈化印肅禅師
無爲道徽禅師
崇化道赟禅師(已上叁人無錄)
西禅琏禅師法嗣一人
西禅希秀禅師(一人見錄)
淨居尼蘊禅師法嗣一人
淨居尼法燈禅師(一人見錄)
大沩果禅師法嗣十五人
玉泉宗琏禅師 大沩行禅師
道林淵禅師 大洪祖證禅師
泐潭德淳禅師 保安可封禅師
石亭祖璇禅師
石霜宗鑒禅師(已上八人見錄) 吉祥燦禅師
石門立禅師 雙林遠禅師
穹窿覺文禅師 禾山暹禅師
*輪孜禅師 雪峰一禅師(已上七人無錄)
石頭回禅師法嗣一人
雲居德會禅師(一人見錄)
育王谌禅師法嗣七人
萬年昙贲禅師 天童了樸禅師
西岩宗回禅師 高麗坦然國師
龍華本禅師(已上五人見錄) 華藏先禅師
雪窦妙湛禅師(已上二人無錄)
道場琳禅師法嗣叁人
東山吉禅師(一人見錄) 狼山珸禅師
徑山了粹禅師(已上二人無錄)
道場慧禅師法嗣一人
靈隱道樞禅師(一人見錄)
光孝[敏/心]禅師法嗣二人
光孝悟初首座(一人見錄) 崇勝善行禅師(一人無錄)
中竺妙禅師法嗣二人
光孝深禅師(一人見錄) 靈隱蘊衷禅師(一人無錄)
南華炳禅師法嗣四人
四祖宗肇禅師 天甯法清禅師
正法月禅師 南華明禅師(已上四人無錄)
雪庭淨禅師法嗣一人
翠雲僧價禅師(一人無錄)
讷堂思禅師法嗣叁人
澄照行齊禅師 青原立禅師
智首座(已上叁人無錄)
大中海禅師法嗣一人
報恩法舟禅師(一人無錄)
蓬萊卿禅師法嗣一人
延福廣禅師(一人無錄)
真牧賢禅師法嗣二人
永福嗣衡禅師
無爲了悟禅師(二人無錄)
廓庵遠禅師法嗣一人
信相宜禅師(一人無錄)
古佛範禅師法嗣一人
烏回禧禅師(無錄)
毬堂忠禅師法嗣一人
上藍獨秀宏禅師(一人無錄)
夢庵信禅師法嗣四人
能仁琢禅師 鶴林妙禅師
孝感竦禅師
永甯道全禅師(已上四人無錄)
足庵鑒禅師法嗣一人
天童如淨禅師(一人無錄)
續傳燈錄卷第叁十叁目錄(終)續傳燈錄卷第叁十叁
大鑒下第十七世
龍翔圭禅師法嗣
南康軍雲居頑庵德升禅師。漢州何氏子。二十得度習講。久之辭谒文殊道禅師問佛法省要。殊示偈曰。契丹打破波斯寨。奪得寶珠村裏賣。十字街頭窮乞兒。腰間挂個風流袋。師擬對。殊曰。莫錯。師退參叁年方得旨趣。往見佛性機不投。入閩至鼓山禮觐便問。國師不跨石門句意旨如何。竹應庵聲喝曰。閑言語。師即領悟。住後僧問。應真不借叁界高超即不問。如何是無位真人。師曰。聞時富貴見後貧窮。曰擡頭須掩耳。側掌便翻身。師曰。無位真人在甚麼處。曰老大宗師話頭也不識。師曰。放爾叁十棒。
通州狼山蘿庵慧溫禅師。福州人姓鄭氏。遍參諸老晚依竹庵于東林。未幾庵謝事。複谒高庵悟南華昺草堂清皆蒙賞識。會竹庵徙閩之乾元。師歸省次庵問。情生智隔想變體殊。不用停囚長智道將一句來。師乃釋然。述偈曰。拶出通身是口。何妨罵雨呵風。昨夜前村猛虎。咬殺南山大蟲。庵首肯。住後上堂。釋迦老子四十九年坐籌帷幄。彌勒大士九十一劫帶水拖泥。凡情聖量不能鏟除。理照覺知猶存露布。佛意祖意如將魚目作明珠。大乘小乘似認橘皮爲猛火。諸人須是豁開胸襟寶藏運出自己家珍。向十字街頭普施貧乏。衆中忽有個靈利漢出來道。美食不中飽人吃。山僧只向他道。幽州猶自可。最苦是新羅。
雲居悟禅師法嗣
婺州雙林德用禅師。本郡戴氏子。上堂。拈槌豎拂。祖師門下將黃葉以止啼。說妙談玄。衲僧面前望梅林而止渴。際山今日去卻之乎者也。更不指東畫西。向叁世諸佛命脈中六代祖師骨髓裏。盡情傾倒爲諸人說破。良久曰。啼得血流無用處。不如緘口過殘春。
臺州萬年無著道閑禅師。本郡洪氏子。上堂。全機敵勝猶在半途。啐啄同時白雲萬裏。才生朕兆已落二叁。不露鋒铓成何道理。且道從上來事合作麼生。誣人之罪以罪加之。上堂。舉幹峰示衆雲。舉一不得舉二。放過一著落在第二。雲門出衆雲。昨日有人從天臺來卻往徑山去。峰曰。典座來日不得普請。師曰。相見不須嗔。君窮我亦貧。謂言侵早起。更有夜行人。
福川中際善能禅師。嚴陵人。往來龍門雲居有年未有所證。一日普請擇菜次。高庵忽以貓兒擲師懷中。師擬議。庵攔胸踏倒。于是大事洞明。上堂。萬古長空一朝風月。不可以一朝風月昧卻萬古長空。不可以萬古長空不明一朝風月。且如何是一朝風月。人皆畏炎熱。我愛夏日長。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會與不會切忌承當。
南康軍雲居普雲自圓禅師。綿州雍氏子。年十九試經得度。留教宛五祀。出關南下曆扣諸大尊宿。始詣龍門。一日于廊庑間睹繪胡人有省。夜白高庵。庵舉法眼偈曰。頭戴貂鼠帽。腰懸羊角錐。語不令人會。須得人譯之。複筴火示之曰。我爲汝譯了也。于是大法明了。呈偈曰。外國言音不可窮。起雲亭下一時通。口門廣大無邊際。吞盡楊岐栗棘蓬。庵遣師依佛眼。佛眼謂曰。吾道東矣。上堂。舉僧問雲門。如何是透法身句。門曰。北鬥裏藏身。師曰。南北東西萬萬千。乾坤上下兩無邊。相逢相見呵呵笑。屈指擡頭月半天。
烏巨行禅師法嗣
饒州薦福退庵休禅師上堂。風動邪幡動邪。風鳴邪鈴鳴邪。非風鈴鳴非風幡動。此土與西天。一隊黑漆桶。诳惑世間人。看看滅胡種。山僧不奈何。趁後也打哄。瓠子曲彎彎。冬瓜直儱侗。上堂。結夏時左眼半斤。解夏時右眼八兩。謾雲九十日安居。贏得一肚皮妄想。直饒七穴八穿。未免山僧拄杖。雖然如是。千鈞之弩不爲鼷鼠發機。上堂。先師尋常用腦後一錘。卸卻學者胸中許多屈曲。當年克賓維那曾中興化此毒。往往天下叢林喚作超宗異目。非唯孤負興化。亦乃克賓受辱。若是臨濟兒孫。終不依草附木。資福喜見同參。今日傾腸倒腹。卓拄杖曰。還知先師落處麼。伎死禅和如麻似粟。上堂。言發非聲是個甚麼。色前不物莫亂針錐。透過禹門風波更險。咄。
信州龜峰晦庵慧光禅師。建甯人。上堂。數日暑氣如焚。一個渾身無處安著。思量得也是煩惱人。這個未是煩惱。更有己躬下事不明便是煩惱。所以達磨大師煩惱。要爲諸人吞卻。又被咽喉小。要爲諸人吐卻。又被牙齒礙。取不得舍不得。煩惱九年。若不得二祖不惜性命。往往轉身無路煩惱教死。所謂祖祢不了殃及兒孫。後來蓮華峰庵主到這裏煩惱不肯住。南嶽思大到這裏煩惱不肯下山。更有臨濟德山。用盡自己查梨煩惱缽盂無柄。龜峰今日爲他閑事長無明。爲爾諸人從頭點破。卓拄杖一下曰。一人腦後露腮。一人當門無齒。更有數人鼻孔沒半邊不勞再勘。爾諸人休向這裏立地瞌睡。殊不知家中飯籮鍋子一時失卻了也。爾若不信。但歸家撿點看。
真州長蘆且庵守仁禅師。越之上虞人。依雪堂于烏巨。聞普說曰。今之兄弟做工夫正如習射。先安其足後習其法。後雖無心以久習故箭發皆中。喝一喝雲。只今箭發也看看。師不覺倒身作避箭勢忽大悟。上堂。百千叁昧無量妙門。今日且庵不惜窮性命。秖做一句子說與諸人。乃卓拄杖下座。嘗頌臺山婆話雲。開個燈心皂角鋪。日求升合度朝昏。只因風雨連綿久。本利一空愁倚門。
白楊順禅師法嗣
吉州青原如禅師。僧問。達磨未來時如何。師曰。生鐵鑄昆侖。曰後來如何。師曰五彩畫門神。
雲居如禅師法嗣
太平州隱靜圓極彥岑禅師。臺城人也。上堂。韓信打關。未免傷鋒犯手張良燒棧。大似曳尾靈龜。既…
《005 續傳燈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