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會古人語)。
李翺尚書見老宿獨坐問曰。端居丈室當何所務。老宿曰。法身凝寂無去無來(法眼別雲。汝作什麼來。法燈別雲。非公境界)。
有道流在佛殿前背坐。僧曰。道士莫背佛。道流曰。大德本教中道。佛身充滿于法界。向什麼處坐得。僧無對(法眼代雲。識得汝)。
禅月詩雲。禅客相逢只彈指。此心能有幾人知。大隨和尚舉問禅月。如何是此心。無對(歸宗柔代雲。能有幾人知)。
臺州六通院僧欲渡船。有人問。既是六通爲什麼假船。無對(天臺韶國師代雲。不欲驚衆)。
聖僧像被屋漏滴。有人問。既是聖僧爲什麼有漏(天臺國師代雲。無漏不是聖僧)。
死魚浮于水上。有人問僧。魚豈不是以水爲命。僧曰是。曰爲什麼卻向水中死。無對(杭州天龍機和尚代雲。是伊爲什麼不去岸上死)。
僧問雲臺欽和尚。如何是真言。欽曰。南無佛陀耶(大章如庵主別雲。作麼作麼)。
江南國主問老宿。予有一頭水牯牛萬裏無寸草。未審向什麼處放(歸宗柔代雲。好放處)。
南泉和尚遷化。陸亘大夫來慰院主問。大夫何不哭先師。大夫曰。院主道得亘即哭。無對(歸宗柔代雲。哭哭)。
江南相馮延已與數僧遊鍾山。至一人泉問。一人泉許多人爭得足。一僧對曰。不教欠少。延已不肯。乃別雲。誰人欠少(法眼別雲。誰是不足者)。
有施主婦人入院行衆僧隨年錢。僧曰。聖僧前著一分。婦人曰。聖僧年多少。僧無對(法眼代雲。心期滿處即知)。
法燈問新到僧。近離什麼處曰廬山。師拈起香合曰。廬山還有遮個也無。僧無對(師自代雲。尋香來禮拜和尚)。
僧問仰山。彎弓滿月齧镞意如何。仰山曰。齧镞。僧擬開口。仰山曰。開口驢年也不會。僧無對(南泉代側身而立)。
有一行者隨法師入佛殿。行者向佛而唾。法師曰。行者少去就何以唾佛。行者曰。將無佛處來與某甲唾。無對(沩山雲。仁者卻不仁者。不仁者卻仁者。仰山代法師雲。但唾行者。又雲。行者若有語即向伊道。還我無行者處來)。
偃臺感山主到圓通院相看。第一座問曰。圓通無路。山主爭得到來(歸宗柔代雲。不期又得相見)。
有僧入冥見地藏菩薩。地藏問。是爾平生修何業。僧曰。念法華經。曰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爲是說是不說。無對(歸宗柔代雲。此回歸去敢請流通)。
歸宗柔和尚問僧。看什麼經。曰寶積經。柔曰。既是沙門爲什麼看寶積。無對(柔自代雲。古今用無極)。
劉禹端公因雨問先雲居和尚。雨從何來。曰從端公問處來。端公歡喜贊歎。雲居卻問端公從何來。無語。有老宿代雲。適來道什麼(歸宗柔別雲。謝和尚再叁)。
昔有叁僧雲遊。擬谒徑山和尚。遇一婆子時方收稻次。一僧問曰。徑山路何處去。婆曰。蓦直去。僧曰。前頭水深過得否。曰不濕腳。僧又問。上岸稻得恁麼好。下岸稻得恁麼怯。曰下岸稻總被螃蟹吃卻也。僧曰。太香生。曰勿氣息。僧又問婆。住在什麼處。曰只在遮裏。叁僧乃入店內。婆煎茶一瓶將盞子叁個安盤上謂曰。和尚有神通者即吃茶。叁人無對。又不敢傾茶。婆曰。看老朽自逞神通也。于是便拈盞子傾茶行。
法眼和尚謂小兒日。因子識得爾爺爾爺名什麼。無對(法燈代雲。但將衣袖掩面)。
法眼卻問一僧。若是孝順之子合下得一轉語。且道合下得什麼語。無對(法眼自代雲。他是孝順之子)。
僧問講彌陀經座主。水鳥樹林皆悉念佛念法念僧作麼生講。坐主曰。基法師道。真友不待請如母赴嬰兒。僧曰。如何是真友不待請(法眼代雲。此是基法師語)。
泉州王延彬入招慶院。見方丈門閉問演侍者。有人敢道大師在否。演曰。有人敢道大師不在否(法眼別雲。太傅識大師)。
僧舉。佛說法有一女人忽來問訊。便于佛前入定。時文殊近前彈指。出此女人定不得。又托升梵天亦出不得。佛曰。假使百千文殊亦出此女人定不得。下方有網明菩薩能出此定。須臾網明便至問訊佛了。去女人前彈指一聲。女人便從定而起(五雲和尚雲。不唯文殊不能出此定。但恐如來也出此定不得。只如教意怎生體解)。
志公雲。每日拈香擇火不知身是道場。玄沙雲。每日拈香擇火不知真個道場(玄覺征雲。只如此二尊者語還有親疏也無)。
雲岩院主遊石室回。雲岩問。汝去入到石室裏許看爲只恁麼便回來(院主無對)洞山代雲。彼中已有人占了也。雲岩曰。汝更去作什麼。洞山曰。不可人情斷絕去也。
鹽官會下有一主事僧。將死鬼使來取。僧告曰。某甲身爲主事未暇修行。乞容七日得否。使曰。待爲白王。若許即七日後來。不然須臾便至。言訖去。至七日後方來覓其僧不見。後有人舉問一僧。若來時如何抵擬他(洞山代雲。被他覓得也)洞山會下有老宿去雲岩回。洞山問。汝去雲岩作什麼。答雲。不會(洞山自代雲。堆堆地)。
臨濟見僧來舉起拂子。僧禮拜。師便打。別僧來。師舉拂子。僧並不顧。師亦打。又一僧來參。師舉拂子。僧曰。謝和尚見示。師亦打(雲門代雲。只疑老漢。大覺雲。得即得猶未見臨濟機在)。
閩王送玄沙和尚上船。玄沙扣船召曰。大王。爭能出得遮裏去。王曰。在裏許得多少時也(歸宗柔別雲。不因和尚不得到遮裏)。
僧問老宿。如何是密室中人。老宿曰。有客不答話(玄沙雲。何曾密。歸宗柔別老宿雲爾因什麼得見)。
法眼和尚問講百法論僧。百法是體用雙陳。明門是能所兼舉。座主是能法座是所。作麼生說兼舉(有老宿代雲。某甲喚作個法座。歸宗柔別雲。不勞和尚如此)。
僧舉教雲。文殊忽起佛見法見。被佛威神攝向二鐵圍山(五雲曰。什麼處是二鐵圍山。還會麼。如今若有人起佛法之見。吾與烹茶兩瓯。且道賞伊罰伊。同教意不同教意)。
洪州大甯院上狀請第二座開堂。人問。何不請第一座(法眼代雲。不勞如此)。
洞山行腳時會一官人曰。叁祖信心銘弟子擬注。洞山曰。才有是非紛然失心。作麼生注(法眼代雲。恁麼即弟子不注也)。
法眼和尚因患腳。僧問訊次師曰。非人來時不能動。及至人來動不得。且道佛法中下得什麼語。僧曰。和尚且喜得較。師不肯(自別雲。和尚今日似減)。
九峰和尚入江西城。人問入[(纏-糸)+(郊-交)]教化以何爲眼。九峰曰。日月不曾亂(法眼別雲。待有眼)。
僧問龍牙。終日區區如何頓息。龍牙曰。如孝子喪卻父母始得(東禅齊雲。衆中道。如喪父母何有閑暇。恁麼會還息得人疑情麼。除此外且作麼生會龍牙意)。
僧問龍牙。十二時中如何著力。龍牙曰。如無手人欲行拳始得(東禅齊雲。好言語且作麼生會。嘗問一僧。他道無手底人何更行得拳也。及問伊佛法。伊便休去將知路布說。得無用處不如子細體取古人意好)。
鼓山曰。欲知此事如一口劍。僧問。學人是死屍如何是劍。鼓山曰。拽出遮死屍著。僧應諾便歸僧堂結束而去。鼓山晚間聞去乃曰。好與拄杖(東禅齊雲。遮僧若不肯鼓山有什麼過。若肯何得便發去。又鼓山拄杖賞伊罰伊。具眼底上座試商量看)。
有庵主見僧來豎火筒曰。會麼。曰不會。庵主曰。叁十年用不盡底。僧卻問。叁十年前用個什麼(歸宗柔代雲。也要知)。
招慶和尚拈缽囊問僧。爾道直幾錢(歸宗柔代雲。留與人增價)。
雲門和尚以手入木師子口曰。咬殺我也相救(歸宗柔代雲。和尚出手太殺)。
有座主念彌陀名號次。小師喚和尚。及回顧小師不對。如是數四。和尚叱曰。叁度四度喚有什麼事。小師曰。和尚幾年喚他。即得某甲才喚便發業(法燈代雲。咄叱)。
鹞子趁鴿子飛向佛殿欄幹上顫。有人問僧。一切衆生在佛影中常安常樂。鴿子見佛爲什麼顫(法燈代雲怕佛)。
悟空禅師問忠座主。講什麼經。曰法華經。悟空曰。若有說法華經處我現寶塔當爲證明。大德講什麼人證明(法燈代雲。謝和尚證明)。
僧問老宿。魂兮歸去來食我家園葚。如何是家園葚(玄覺代雲。是亦食不得。法燈別雲。汙卻爾口)。
官人問僧。名什麼。曰無揀。官人曰。忽然將一碗沙與上座又作麼生。曰謝官人供養(法眼別雲。此猶是揀底)。
廣南有僧住庵。國主出獵。人報庵主大王來請起。曰非但大王來佛來亦不起。王問。佛豈不是汝師。曰是。王曰。見師爲什麼不起(法眼代雲。未足酬恩)。
僧辭趙州和尚。趙州謂曰。有佛處不得住無佛處急走過。叁千裏外逢人莫舉(法眼代雲。恁麼即不去也)。
泗州塔前一僧禮拜。有人問。上座日日禮拜還見大聖麼(法眼代雲。汝道禮拜是什麼義)。
僧問圓通和尚。一塵才起大地全收。還見禅床麼圓通曰。喚什麼作塵。又問法燈曰。喚什麼作禅床(東禅齊雲。此二尊宿語明。伊問處。不明伊問處。若明伊問處還得盡善也未。試斷看。忽然向伊道。爾指示我。更要答語。又作麼生會。莫道又答一轉子)。
玄覺和尚聞鸠子叫問增。什麼聲。僧曰。鸠子。師曰。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輪(東禅齊雲。上座道是鸠子聲便成謗法。什麼處是謗處。若道不是還得麼。上座且道。玄覺意作麼生)。
保福僧到地藏。地藏和尚問。彼中佛法如何。曰保福有時示衆道。塞卻爾眼教爾觑不見。塞卻爾耳教爾聽不聞。坐卻爾意教爾分別不得。地藏曰。吾問爾。不塞爾眼見個什麼。不塞爾耳聞個什麼。不坐爾意作麼生分別(東禅齊雲。那僧聞了忽然惺去。更不他遊。上座如今還得麼。若不會每日見個什麼)。
福州洪塘橋上有僧列坐。官人問。此中還有佛麼(法眼代雲。汝是什麼人)。
人問僧。無爲無事人爲什麼卻有金鎖難(五雲代雲。只爲無爲無事)。
老宿問僧。什麼處來。曰牛頭山禮拜祖師來。老宿曰。還見祖師麼(歸宗柔代雲。大似不相信)。
有僧與童子上經了。令持經著函內。童子曰。某甲念底著向那裏(法燈代雲。汝念什麼經)。
一僧注道德經。人問曰。久向大德注道德經。僧曰。不敢。曰何如明皇(法燈代雲。是…
《004 景德傳燈錄(宋 道原 纂)》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