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成法。故以心印心心心不異。能印所印俱難契會。故得者少。然心即無心得即無得○佛有叁身。法身說自性靈通法。報身說一切清淨法。化身說六度萬行法。法身說法不以語言音聲形相文字。無所說無所證。自性靈通而已。故曰。無法可說是名說法。報身化身皆隨機感現所說法。亦隨事應根以爲攝化。皆非真法。故曰報化非真佛。亦非說法者○所言同是一精明分爲六和合者。一精明者一心也。六和合者六根各與塵合。眼與色合。耳與聲合。鼻與香合。舌與味合。身與觸合。意與法合。中間生六識爲十八界。若了知十八界空無所有。束六和合爲一精明。一精明者即心也。學道人皆知此。但不能免作一精明六和合解。遂爲法縛不契本心。如來現世欲說一乘真法。則衆生不信興謗沒于苦海。若都不說則佛墮悭貪。不爲衆生普舍妙道。遂方便說叁乘。乘有大小得有深淺。皆非本法。故雲。惟此一乘道余二即非真。然終未能顯一心法。故召迦葉同法座坐。別付一心離言說法。此一枝法今別行。若能契悟者。便至佛地。
裴休相國傳心偈。
予于宛陵鍾陵皆得親黃檗希運禅師。盡傳心要。乃作傳心偈爾。
心不可傳。以契爲傳。心不可見。以無爲見。契亦無契。無亦無無。化城不住。迷額有珠。珠是強名。城豈有形。即心即佛。佛即無生。直下便是。勿求勿營。使佛覓佛。倍費功程。隨法生解。即落魔界。凡聖不分。乃離見聞。無心似鏡。與物無競。無念似空。無物不容。叁乘外法。曆劫希逢。若能如是。是出世雄。
嘗聞。河東大士親見高安導師傳心要。于當年著偈章而示後。頓開聾瞽。煥若丹青。予惜其所遺。綴于本錄雲爾。
慶曆戊子歲南宗字天真者題(傳心法要內改十一處。除落叁字添入九字。並按四家錄並別錄爲據也)
景德傳燈錄卷第九景德傳燈錄卷第十
懷讓禅師第叁世下六十一人池州南泉普願禅師法嗣一十七人
湖南長沙景岑禅師 荊南白馬昙照禅師
終南山雲際師祖禅師 鄧州香嚴下堂義端禅師
趙州東院從谂禅師 池州靈鹫閑禅師
鄂州茱萸山和尚 衢州子湖利蹤禅師
洛京嵩山和尚 日子和尚
蘇州西禅和尚 宣州刺史陸亘池州行者甘贽(已上一十叁人見錄)
資山存製禅師 江陵道弘禅師
宣州玄極禅師 新羅國道均禅師(已上四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杭州鹽官齊安禅師法嗣八人
襄州關南道常禅師 洪州雙嶺玄真禅師
杭州徑山鑒宗禅師(已上叁人見錄) 唐宣宗皇帝
白雲昙靖禅師 潞府渌水文舉禅師
新羅品日禅師 壽州建宗禅師(已上五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婺州五泄山靈默禅師法嗣四人
福州龜山正原禅師(一人見錄) 甘泉寺曉方禅師
明州棲心寺藏奂禅師 甘泉寺元遂禅師(已上叁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洛京佛光寺如滿禅師法嗣一人
杭州刺史白居易(一人見錄)
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師法嗣叁人
新羅國迦智禅師 杭州天龍和尚(已上二人見錄)
新羅國忠彥禅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荊州永泰寺靈湍禅師法嗣五人
湖南上林戒虛禅師 五臺山秘魔岩和尚
湖南祇林和尚(已上叁人見錄) 呂後山文質禅師
蘇州法河禅師(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幽州盤山寶積禅師法嗣二人
鎮府普化和尚(一人見錄) 鎮州上方和尚(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京兆興善寺惟寬禅師法嗣六人
京兆法智禅師 京兆無表禅師
京兆慧建禅師 京兆元淨禅師
京兆慧光禅師 京兆義宗禅師(已上六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雲水靖宗禅師法嗣二人
華州小馬神照禅師 華州道圓禅師(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潭州龍牙山圓暢禅師法嗣二人
嘉禾藏廙禅師(一人見錄) 羊腸藏樞禅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汾州無業國師法嗣二人
鎮州常貞禅師 鎮州奉先義禅師(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廬山歸宗寺智常禅師法嗣六人
福州芙蓉山靈訓禅師 漢南谷城縣高亭和尚
新羅大茅和尚 五臺山智通禅師(已上四人見錄)
洪州高安大愚禅師 江州刺史李渤(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魯祖山寶雲禅師法嗣一人
雲水和尚(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紫玉山道通禅師法嗣一人
唐襄州節度使于□(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華嚴寺智岩禅師法嗣一人
黃州齊安和尚(一人見錄)
懷讓第叁世下前池州南泉普願禅師法嗣
湖南長沙景岑號招賢大師。初住鹿苑爲第一世。其後居無定所。但徇緣接物隨請說法。故時衆謂之長沙和尚。上堂曰。我若一向舉揚宗教。法堂裏須草深一丈。我事不獲已。所以向汝諸人道。盡十方世界是沙門眼。盡十方世界是沙門全身。盡十方世界是自己光明。盡十方世界在自己光明裏。盡十方世界無一人不是自己。我常向汝諸人道。叁世諸佛共盡法界衆生是摩诃般若光。光未發時汝等諸人。向什麼處委。光未發時尚無佛無衆生消息。何處得山河國士來。時有僧問。如何是沙門眼。師雲。長長出不得。又雲。成佛成祖出不得。六道輪回出不得。僧雲。未審出個什麼不得。師雲。晝見日夜見星。僧雲。學人不會。師雲。妙高山色青又青。僧問。教中雲。而常處此菩提座。如何是座。師雲。老僧正坐大德正立。僧問。如何是大道。師雲。沒卻汝。僧問。諸佛師是誰。師雲。從無始劫來承誰覆蔭。僧師。未有諸佛已前作麼生。師雲。魯祖開堂亦與師僧東道西說。僧問。學人不據地時如何。師雲。汝向什麼處安身立命。僧雲。卻據地時如何。師雲。拖出死屍著。僧問。如何是異類。師雲。尺短寸長。僧問。如何是諸佛師。師雲。不可更拗直作曲邪。僧雲。請和尚向上說。師雲。阇梨眼瞎耳聾作麼。師遣一僧去問同參會和尚雲。和尚見南泉後如何。會默然。僧雲。和尚未見南泉已前作麼生。會雲。不可更別有也。僧回舉似師。師示一偈曰。
百丈竿頭不動人 雖然得入未爲真
百丈竿頭須進步 十方世界是全身
僧問。只如百丈竿頭如何進步。師雲。朗州山澧州水。僧雲。請師道。師雲。四海五湖皇化裏。有客來谒。師召曰。尚書。其人應諾。師曰。不是尚書本命。對曰。不可離卻即今秖對別有第二主人。師曰。喚尚書作至尊得麼。彼雲。恁麼總不秖對時。莫是弟子主人否。師曰。非但秖對。與不秖對時。無始劫來是個生死根本。有偈曰。
學道之人不識真 只爲從來認識神
無始劫來生死本 癡人喚作本來身
有秀才看佛名經問曰。百千諸佛但見其名。未審居何國土還化物也無。師曰。黃鶴樓崔颢題後秀才還曾題未。曰未曾。師曰。得閑題一篇何妨。僧問。南泉遷化向什麼處去。師雲。東家作驢西家作馬。僧雲。此意如何。師雲。要騎即騎要下即下。僧皓月問。天下善知識證叁德涅槃未。師曰。大德問果上涅槃因中涅槃。曰問果上涅槃。師曰。天下善知識未證。曰爲什麼未證。師曰。功未齊于諸聖。曰功未齊聖何爲善知識。師曰。明見佛性亦得名爲善知識。曰未審功齊何道名證大涅槃。師有偈曰。
摩诃般若照 解脫甚深法
法身寂滅體 叁一理圓常
欲識功齊處 此名常寂光
又曰。果上叁德涅槃已蒙開示。如何是因中涅槃。師曰。大德是。又問。教中說幻意是有邪。師曰。大德是何言欤。雲恁麼幻意是無邪。師曰。大德是何言欤。雲恁麼即幻意是不有不無邪。師又曰。大德是何言欤。雲如某叁明盡不契于幻意。未審和尚如何。明教中幻意。師曰。大德信一切法不思議否。雲佛之誠言那敢不信。師曰。大德言信。二信之中是何信。雲如某所明二信之中是名緣信。師曰。依何教門得生緣信。大德雲。據華嚴雲。菩薩摩诃薩以無障無礙智慧。信一切世間境界。是如來境界。又華嚴雲。諸佛世尊悉知世法及諸佛法性無差別決定無二。又華嚴雲。佛法世間法。若見其真實一切無差別。師曰。大德所舉緣信教門甚有來處。聽老僧與大德明教中幻意。若人見幻本來真。是則名爲見佛人。圓通法法無生滅。無滅無生是佛身。又問。蚯蚓斷爲兩段兩頭俱動。佛性在阿那頭。師雲。動與不動是何境界。雲言不幹典非智者所談。只如和尚言。動與不動是何境界。出自何經。師曰。灼然言不幹典非智者所談。大德豈不見首楞嚴經雲。當知十方無邊不動虛空。並其動搖地水火風均名六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師有偈雲。
最甚深 最甚深 法界人身便是心
迷者迷心爲衆色 悟時刹境是真心
身界二塵無實相 分明達此號知音
又問。如何是陀羅尼。師指禅床右邊曰。遮個師僧卻誦得。又問。別有人誦得否。又指禅床左邊曰。遮個師僧亦誦得。雲某甲爲什麼不聞。師曰。大德豈不聞道。真誦無響真聽無聞。雲恁麼則音聲不入法界性也。師曰。離色求觀非正見。離聲求聽是邪聞。雲如何不離色是正見。不離聲是真聞。師乃有偈曰。
滿眼本非色 滿耳本非聲
文殊常觸目 觀音塞耳根
會叁元一體 達四本同真
堂堂法界性 無佛亦無人
僧問。南泉雲。狸奴白牯卻知有。叁世諸佛不知有。爲什麼叁世諸佛不知有。師曰。未入鹿苑時猶較些子。僧曰。狸奴白牯爲什麼卻知有。師曰。汝爭怪得伊。僧問。和尚繼嗣何人。師曰。我無人得繼嗣。僧曰。還參學也無。師曰。我自參學。僧曰。師意如何。師有偈曰。
虛空問萬象 萬象答虛空
誰人親得聞 木叉丱角童
僧問。如何是平常心。師雲。要眠即眠要坐即坐。僧雲。學人不會。師雲。熱即取涼寒即向火。僧問。向上一路請師道。師雲。一口針叁尺線。僧雲。如何領會。師雲。益州布揚州絹。僧問。動是法王苗。寂是法王根。如何是法王。師指露柱曰。何不問大士。因庭前向日。仰山雲。人人盡有遮個事。只是用不得。師雲。恰是請汝用。仰山雲。作麼生用。師乃蹋倒仰山。仰山雲。直下似個大蟲(長慶雲。前彼此作家。後彼此不作家。乃別雲。邪法難扶)自此…
《004 景德傳燈錄(宋 道原 纂)》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