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法語
33.佛光山的處事原則
一九六七年,我初到高雄縣大樹鄉麻竹園建設佛光山,至今已二十多年。目前佛光山有二千五百余人,大家都非常和樂的在一起讀書、修道,彼此沒有紛爭。很多人都感到訝異,佛光山的大衆,爲什麼能如此和諧地相處在一起?我把佛光山處事的原則以四點分別說明:
一、光榮歸于佛陀:在佛光山,每一個人做事的成績表現,所有的成果,都不歸功于個人,而將一切光榮歸于佛陀。因爲,我們都是仗佛的光明,仗佛的庇佑而成事,所以要將一切榮耀都獻給佛陀。
二、成就歸于大衆:在佛光山講究集體創作,不標榜個人的特殊貢獻,因此個人不居功,所有的一切成就,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所以一切成就歸于大衆。
叁、利益歸于常住:佛光山平時所收的油香,善心人士所捐獻的善款,乃至過年期間徒衆所收的紅包,都不是私人所有,都是歸于常住,歸于公家。在佛光山上,真正做到涓滴歸公,因此就沒有利益的爭執。
四、功德歸于信徒:假如說佛光山對于國家社會大衆所做的貢獻,有了一些功德,這些功德是誰的呢?我把它歸于信徒,因爲這都是十方信徒平時奉獻心力、金錢的結果。因爲有他們的布施,他們的捐獻,佛光山才能成就事業,如信徒捐款給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佛光山慈悲基金會,佛光山才能做出很多文化、教育、慈善方面的事業,才能利益社會大衆。
所以,佛光山今日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是因爲佛光山有很好的處事原則,那就是:
一、光榮歸于佛陀。
二、成就歸于大衆。
叁、利益歸于常住。
四、功德歸于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