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32· 佛光山的體製

  星雲法語

  32.佛光山的體製

  

  不少人到過高雄佛光山朝山禮佛,乃至參加佛光山所舉辦的信徒講習會及各種活動,他們看到佛光山的諸多硬件建設、修行體製都感到好奇,很想了解,而佛光山有些什麼體製,讓佛光山的徒衆遵循而不踰矩呢?

  一、徒衆不私有:佛光山所有的徒衆沒有個人的徒弟,所有的徒弟、弟子都是公家的,只以第一代、第二代、第叁代爲序。因爲不私收徒弟,徒衆之間就不會爲了徒弟而産生紛爭。

  二、金錢不儲蓄:佛光山所有的人都不可以有私人的財産,私人不可以儲蓄金錢,金錢都歸于常住。所以每個徒衆弟子都沒有錢,也就沒有個人的妄想。例如:如果徒衆弟子擁有私人財富,我管教他,他可能不服氣地說:“我自己到外面去建一座道場。”此人可能就從佛門流失。徒衆弟子沒有金錢,並不代表他們的生活沒有保障,反而他們的衣、食、住、行、疾病、留學、參學、拜訪,甚至于剃度以後回家探望父母的禮品,我們都會替他准備。在佛光山,一切金錢歸于常住,個人不私存,但是他們卻在常住健全的製度下,享有最完善的福利。

  叁、人事要調動:依“流水才是活水,滾石永不生苔”的原則,佛光山的人事是調動的。每一座別院、分院、講堂、布教所,都不是個人所有的。所以今年在這裏做住持,明年可能調派到另一座寺院去,因此每個人都不會想到哪裏個寺院是我個人的。

  四、序級有製度:佛光山的弟子,從清淨士、學士、修士到開士,逐級升等,是依每一位徒衆在道業、事業、學業上的努力而評核序級。

  因爲佛光山有這麼好的體製,大家共識共遵,所以佛光山能夠和諧的順利發展。佛光山的體製是:

  一、徒衆不私有。

  二、金錢不儲蓄。

  叁、人事要調動。

  四、序級有製度。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