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一▪P10

  ..續本文上一頁因是怎樣來的?他在往昔于迦葉佛時,是個很窮的乞婆子。有次見到一座破廟裏的佛像金漆剝落,于是就發心聯合叁十二位女人共同重修廟宇,裝飾佛金身。完成了這種殊勝功德,叁十叁人命終後,皆感現作天主。做首領的窮女人就作忉利天主,其余叁十二女人就于東八天、西八天、南八天、北八天,各爲天主。忉利天是在須彌山頂上,四王天在須彌山半腰。

  釋提桓因與其眷屬二萬天人,同時到法華會上。還有明月天子:此天子如明月之皎潔分輝,令人見到心悅清涼。又有普香天子:此天子喜歡香氣,身上常常放香,普薰法界。又有寶光天子:此天子喜歡寶貝,身上有股寶光。普香天子知道一切衆生也都歡喜香,于是放出一種普香于世上,把臭氣全都驅除。如果不是這位天子放香的話,我們人在世上就真的臭不可聞。寶光天子也知道一切衆生都有貪心,喜好珍貴之物,故他放出寶光,滿衆生願望。願滿則會發菩提心。這兩位天子不是只有自己喜歡香與寶,而是因爲一切衆生都歡喜聞香與寶貝,所以他們放出香氣寶光,滿足衆生心願。也令衆生覺悟在世界上,有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而發無上菩提心。香是持戒清淨,寶乃無相布施。

  又有四大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多聞天王,北方廣目天王。四大天王住在須彌山之半腰,他們保護著這個世界所有的衆生,故稱爲護世四王。四大天王與其同類之眷屬有一萬多天人,齊到法華會上。

  還有自在天子:此天子非常自在,住在化樂天上。化樂天的快樂是由變化而産生的,在其他天上的快樂,他可以把這快樂變化到自己的天來享受。又有大自在天子:就是他化自在天子。他那種快樂不是本天所有的,而是由其他的天,由他化現出來。此天子與其同類眷屬叁萬天子俱,同赴法華會。

  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屍棄大梵。光明大梵等。與其眷屬萬二千天子俱。

  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語。娑婆世界是個什麼世界?是甜的世界,此世界最甜了。

  有人說:“法師啊!我聽您講經那麼久,也沒聽您講錯過,但這回可真講錯啦!我看“娑婆”的翻譯是最苦的,您現在怎麼說是甜的呢?”

  “哦,那你知道是苦的,就不要留戀啰!爲什麼你還舍不了這世界?爲什麼我說它是甜的?就因爲我看你舍不得這世界,所以當然就是甜的吧!若是苦的,你早就舍了嘛!”

  “法師您這樣講,我也沒有什麼話可講。”

  “嘿!你沒有話講,我又有話講了。什麼話?這個世界既非苦,也非甜,而是一個沒有味道的世界。雖然什麼味道都沒有,但麻煩很多,有很痛苦的麻煩。所以“娑婆”譯曰堪忍,堪能忍受一切苦的環境。苦的環境有叁苦、八苦、無量諸苦。”

  叁苦——

  1、苦苦:苦中之苦,貧窮困苦,既無飯吃,無衣穿,又無屋住,你說這苦不苦?

  2、壞苦:或有富人,不但有屋住,且還住高棲大廈。不但有衣穿,且還穿最時髦美麗的绫羅綢緞。不但有飯吃,而且所吃的都是珍馐佳肴,山珍海味,嘗盡天下美味。但好景不常,忽然間遭遇意外損傷,或者著火、撞車、被賊打劫...等,所有的富貴快樂都被破壞了,這即是壞苦。

  3、行苦:非貧窮之苦苦,也非富貴之壞苦。但還有一樣苦,什麼苦?由少而壯,由壯而老,由老而病,由病而死。念念遷流不停,如隨波逐流,生生滅滅無有止境,這叫行苦。

  八苦——

  1、生苦。2、老苦。3、病苦。4、死苦。5、愛別離苦:你越愛一個人,但環境逼迫,不得不離開,你說這痛苦不痛苦?

  6、怨憎會苦:你很討厭一個人,不願與他在一起,而到另一地方去。但到另外一個地方,又遇到另一個人與你所討厭的人一樣,令你頭痛討厭。你說苦嗎?

  7、求不得苦:你想希求的,但求不到。苦嗎?

  8、五陰熾盛苦:這更厲害了。五陰(色受想行識)常跟著你,寸步不離,行住坐臥皆與你在一起,如火似的旺盛。這也是苦。

  有這麼多苦,皆堪能忍受,處之泰然。一般人都以爲這世界如蘋果,是香甜的,其實吃了才知道比黃連更苦!那麼知道這世界的苦,若于修道上能受更多的苦,總是一定會成佛。

  我以前有個弟子果舜,抗戰期間被日本人捉去做勞工,吃不飽、穿不暖、睡不夠,人若修道能受勞工所受的苦之一半,定會成佛的。所以他出家之後,日中一食,長坐不臥,行頭陀行。在我所有弟子中,他是頭陀行第一。

  以後,他自己不願意再逗留在娑婆世界上,所以用火自焚。燒完之後,身體仍是坐著,等到有人去看,用手摸他的身體,一碰就全落成灰,這就證明他有一種定力。如果沒有入定的功夫,我們普通人用火往身上一燒,定會蹦跳起來。所以無論那個人說自己有定力,能入定,你可以試驗他,用火燒一燒他,他若不跳起來,就真有定力。像果舜自焚化成灰,還是在那兒坐著,這才真有定力。沒有這樣的定力,就不要自誇有定力。所以我自己不敢說我有定力,否則就要受試驗了。

  主梵天王:“主”,做主;梵,大梵天王。

  屍棄大梵:“屍棄”是梵語,譯曰肉髻。

  光明大梵等:又有一位天王叫光明大梵,與其他天王等,有一萬二千天子那麼多都來到法華大會。

  有八龍王。難陀龍王。跋難陀龍王。娑伽羅龍王。和修吉龍王。德叉迦龍王。阿那婆達多龍王。摩那斯龍王。優缽羅龍王等。各與若幹百千眷屬俱。

  龍在以前有很多,人人都可見到。到今時,龍卻不出現。爲什麼現在龍不出現?因爲現在人太多了,把龍嚇得不敢出來。

  龍乃屬于畜類,但與一般畜生不同;它有神通變化,能變大變小,能隱能顯。龍是怎樣做龍的呢?龍的前生是修道人,修道時因“乘急戒緩”,故墮人龍身。現在略釋乘急戒緩。

  “乘急戒緩”:“乘”即大小乘之乘,“戒”即戒律之戒。這人修道雖很急進,但不守戒律,欲念未斷,尤其是淫欲未斷,對戒律苟且馬虎散漫,所以墮入龍身。但因他修大乘佛道很精勤勇猛,所以有神通。

  “戒急乘緩”:嚴守戒律,但不精進于大乘法。這種修道人來生也爲人。做什麼樣的人?很富貴,但不太聰明。他修持戒律很嚴謹,故做富貴人。但他不讀誦大乘經典,不研究佛法,所以沒有智慧,不太聰明。

  “乘戒俱急”:不但對大乘佛法非常精勤的向前修行,戒律也守得精嚴。這種修道人可以開悟證果。若不能證果,也將生到天上去,享受天福。

  “乘戒俱緩”:這種人既不修大乘佛法,也不持戒律,一天到晚非常懶惰。早晨睡到十點才起身,晚間早早就休息了。好像“日高叁竿身未起,算來名利不如閑。”(一竿大約有叁丈高,叁竿就有十丈高。)意思是太陽高有十幾丈了,但這個和尚還在床上睡覺未起身。那些求名求利的人不如我這麼清閑,什麼也不做,懶洋洋的更自在。乘戒俱緩者,不守戒律也不研究佛法。雖然挂名出家,實際上不修行不用功。歡喜躲懶偷安,有什麼工作都不去做,盡往後退。但有什麼好吃的,先偷吃些。時常好吃懶做,將來就會下地獄,一天到晚要你吃熱鐵丸子。歡喜吃喔!就請你吃這個。歡喜不做工,不歡喜研究佛法,到那地方不要你做,但只叫你受罪——上刀山、爬劍樹、下油鍋...,令你嘗遍滋味,看你還懶不懶?

  在此法華會上有八龍王,其余有許多小龍。講到此處,我就想起在東北時,果舜(前面講他將自己火焚,是個乘戒俱急的修道人,又守戒律又修大乘佛法)用茅草蓋了一間茅棚,請我去爲他開光。我帶領果能、果市、果佑數弟子前往。晚上在他的茅棚住宿。于是就來了十條龍,要求皈依叁寶。當時天正大旱,沒有下雨,我便問十條龍:“龍是管下雨的,爲什麼你們不下雨呢?”

  龍說:“下雨需要有天帝釋吩咐,有他的命令才可以下雨。否則我們是不敢隨便下雨的。”

  當時我跟龍說:“你們應該到釋提桓因那裏去替我請求,我的要求是在我這方圓四十裏內下雨。如果明天你們能請玉帝准許下雨,後天我就爲你們授皈依,收你們作佛門弟子。”

  我這樣子對它們講,果然第二天就下雨了,而且只在方圓四十裏內下雨,四十裏外就無雨下,所以在那後天我就給這十條龍授皈依。授皈依之後,諸龍皆發心修行。

  我給這十位龍王同起法名叫“急修、快度”——意謂快快修以便快快救度所有其他的龍種族。所以它們現在的工作就是教化龍呢!因當時在這十條龍未皈依前下雨,所以我把果舜的茅棚命名爲“龍雨茅棚”。下過雨之後,就舉行皈依儀式。講起這話,好像是神話似的,實際上一點也不是神話,這是我現生的經驗。

  龍可以變化無窮,有神通。雖然人看不見,但是有龍的存在。現在在法華會上有八位龍王,皆各有其名。

  1、難陀龍王。2、跋難陀龍王:“難陀”是梵語,譯曰歡喜。“跋難陀”譯曰善歡喜。這兩龍王是兩兄弟,以前很不守規矩,但遇到摩诃目犍連尊者把他們兩人降服了,以後就做佛教的護法,所以現在趕來法華會上聽經。他們兄弟兩人擁護摩羯陀國,風調雨順、風雨及時、五谷豐收。所以兩龍王對人很有益處。

  3、娑伽羅龍王:“娑伽羅”譯曰堿海。這龍王是住在堿海裏。

  4、和修吉龍王:“和修吉”也是梵語,譯曰多頭。一個龍身,有的生七頭、或九頭、或十二頭、或十五頭。此龍王是位多頭龍王。

  5、德叉迦龍王:“德叉迦”譯曰現毒。他能現出很多毒氣,人受此毒,則會死亡。

  6、阿那婆達多龍王:“阿那婆達多”譯曰無熱惱,沒有熱的煩惱。

  7、摩那斯龍王:“摩那斯”譯曰大身。此龍王身體龐大,叫大身龍王。

  8、優缽羅龍王:“優缽羅”也是梵語,譯曰青蓮華。這龍王叫青蓮華龍王。

  “等”:不僅僅這八龍王,又有很多其他龍族。每一個龍王“各與若幹百千眷屬俱”,帶了許多龍子龍孫、小龍們,皆趕到法華會上來聽佛講經。

  有四緊那羅王。法緊那羅王。妙法緊那羅王。大法緊那羅王。持法緊那羅王。各與若幹百千眷屬俱。

  不但有龍,又有緊那…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