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德女所問經”(德女所問的大乘佛教道理)。講完了,他師父就說:“你對于大乘佛法覺得有什麼好處呢?有什麼奇特的地方呢?你舍小乘而學大乘,大乘的教義就是講空,空就是什麼都沒有了,你學它有什麼用處呢?空,本來就是空的,你何必又去學呢?”鸠摩羅什法師說:““空”裏邊還有“有”,真空裏邊才有妙有,妙有裏邊也就是真空。大乘佛法才是究竟徹底的佛法,不像小乘有太多的名相,那麼拘謹約束,死板呆滯而得不到解脫。”
他師父答道:“我現在有個譬喻來反駁你所說的道理。譬如有個狂人請了一位織匠工爲他織絲綢,織完一匹細到極點的絲綢給狂人看,但狂人還是說粗,說匠工的手工不夠巧妙。這時匠工就騙狂人說:“你說這匹粗,不過我現在又有另一匹細綿是在虛空裏。”匠工以手指著虛空叫狂人看,狂人看來看去說:“沒有啊!虛空裏沒有絲綿嘛!”這匠工就答道:“虛空裏的絲綿是最細致的,以我織絲綢的人尚且不能看見,你不會織絲綢的人當然是更看不見啦!這是最細的了。”狂人一聽,認爲很有道理,于是就賞給織工一筆大酬金。以後其他很多織匠工,也是如此這般的來騙狂人說:“我的絲綢在空中是最精致細膩的,無人可比得上。”狂人一聽,又給了他們很多錢。你所講的大乘法,就是空,空裏頭才有妙用,而看不見,和這個譬喻是一樣的。”
鸠摩羅什法師說不是的,于是又爲他師父講了很多大乘妙語,且又來往辯論了一個多月,才把他的小乘師父說服。槃陀菩達多這時明白了大乘真空妙有的道理之後,就對鸠摩羅什法師說:“我現在要拜你做師父了。”鸠摩羅什法師說:“這不可以的,以前我是拜你爲師,你現在怎麼可以拜我做師父呢?”槃陀菩達多就說:“我是你的小乘師父,你是我的大乘師父。各有其師,各有其乘,這沒有關系的。”他這樣一講,鸠摩羅什法師就收他的師父做徒弟。由槃陀菩達多反拜徒弟爲師的這段故事來看,我們可以知道古來的人沒有我相,而是以道爲師,只要你的道德比我高,我就拜你爲師,而沒有人我相的觀念。
鸠摩羅什法師在龜玆國的時候,有一次,天氣非常幹旱,很久沒有下雨,當時他就大顯神通求雨,他設好法壇後,就預言在叁天之內定會有雨。果然不到叁天就下雨了,所以一般人民對鸠摩羅什法師更加恭敬信仰。甚至于有些國家的國王請鸠摩羅什法師去講經說法,以身爲床座。即是國王以自己的身體爲座,讓鸠摩羅什法師坐在上面來講經說法。這是表示對佛法最恭敬、最崇拜的一種表現。鸠摩羅什法師在印度各處都講經說法,弘揚佛法,教化衆生。在他小的時候跟著母親各處參方時,遇到一位開悟的羅漢,這羅漢當時就對他母親說:“你要好好保護這個小沙彌,這小沙彌不是平凡人。他若到叁十六歲不破戒,而能精持戒律,他所教化的人就有印度第四祖麴多法師所教化的人那麼多。”(麴多尊者當時住在石洞行道時,每度一個人就投一枝竹簽到洞裏,到了最後,石洞裏都塞滿了竹簽。可見得度人之多。)鸠摩羅什法師很相信羅漢對他母親講的話。他母親證到叁果阿羅漢後,就觀察而知道自己兒子將來的因緣,故對他說:“你將來要度的衆生是在東震旦(中國),可是對你自身非常不利。”鸠摩羅什法師說:“只要我能把佛法流傳弘揚到東震旦去,無論多麼艱辛困難,即使是粉身碎骨,我都要去實行。因爲菩薩發心不爲己,但只爲衆生。”這是鸠摩羅什法師當時已發的大菩提心,要把佛法弘揚到中國來。
且說鸠摩羅什法師被呂光擄到西涼的情形。當時呂光有位寵臣名叫張知,生了重病。來了個婆羅門教騙子說他能治好張知的病,可是鸠摩羅什法師知道此人是個騙子,于是對呂光說:“你就是花多少錢也不能治好張知的病,我可以證明給你看。我現在把一串五色線燒成灰,然後放人水裏。若灰變回五色線,張知的病則不能治愈,若灰在水中仍是灰,張知就會好轉過來。”一試之下,灰末在水中不可思議的變回成五色線。不久,張知果然病重而亡,而且呂光也花了一大筆金錢而毫無用處。這就是鸠摩羅什法師的神通境界,不是一般凡夫所能測知的。
呂光死後不久,他的兒子呂纂繼位。在呂纂當朝的第二年,有一只叁頭豬産下,且有人看見一條龍從東方升出,蟠踞于宮殿前,傍晚方隱沒,呂纂以爲這是吉祥之兆,故把皇宮更名爲“蟠龍”。又有人看見一條黑龍在禦房城門外,呂纂又將其名“九官閘”改爲“升龍閘”。可是鸠摩羅什法師對呂纂說:“這些龍的示現是極凶之兆。這些陰龍屢次示現時,則表示國內將有災難。我的忠告,是立刻修功立德以化解將臨之災害。”可是呂纂興致當頭,一點也不把這些警言放在心上。一天,呂纂與法師下棋,他吃了一顆法師的棋子說:“我斬胡奴的頭。”鸠摩羅什法師吃了一驚道:“你不能斬胡奴的頭,胡奴將要斬人頭。”法師說這話正是提醒呂纂,但他始終不悟。呂光的弟弟——呂保,有個兒子名叫呂超,小名胡奴,呂超在當時正計謀想暗殺呂纂。不久,呂超果然殺了呂纂,立其兄呂隆爲皇帝。這時才有人悟知法師的預言。呂隆在涼州即位後,姚興發兵討伐,而把法師接回中國。
鸠摩羅什法師抵達中國晨安後,即被尊爲國師。他是翻譯經典中心之首,有八百多僧人和學者參與其事,法師到長安,直至逝世,翻譯的經典有叁百多卷。我們能證明法師的翻譯是非常正確的。當鸠摩羅什法師將圓寂時,他要求火化,且說:“我一生之中翻譯了許多經典,可是我自己不知道其中文義是否正確?若是正確的話,當我焚身之後,舌不焦爛;若有錯誤,舌乃焚燼。”鸠摩羅什法師于弘始十一年卒于長安,火焚之後,薪滅形灰,唯獨舌頭安然,如生不毀。在唐朝時代,終南山道宣律師(持戒精進,感召天人送供),有一次他問天人:“世人喜讀鸠摩羅什法師所翻譯的經典,這是什麼道理?”天人答道:“鸠摩羅什法師生生都發願:每當佛出現于世時,他都要擔任翻譯經典的法師。過去七佛到現在,都是他來翻譯經典,所以他譯的經文是精確無比的。”
鸠摩羅什法師精通佛教教理的叁藏l——經、律、論,故稱爲“叁藏法師鸠摩羅什”。“鸠摩羅什”是梵文,此雲“童壽”。他雖是童子,可是具有長者的風度、德行,與智慧、品學。
所以姚秦叁藏法師鸠摩羅什即爲梵文譯成中文妙法蓮華經的翻譯者。
《妙法蓮華經淺釋 釋名題 述譯傳》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