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位
在一般人家中所謂正堂的枱子之上,都供有木頭的或紙的"牌位”;在佛教寺院裏的延生堂*上的長生祿位或功德堂*上的亡人牌,那也是叫做"牌位”。牌位,就是在下的名字。 我雖然是一紙或一木做成的,只要我上面有了無論死人或活人的名字,就非常受後人或他們的子孫的供養恭敬。有了我,那些古德聖賢才會活在人的心中。因爲紙木雖然沒有貴賤,但現在你心上的那一念心,卻是無比的尊貴啊!
你的尊長不幸去世了,想到他對你的種種恩惠,爲了要慎終追遠,就得用我來紀念;你又想到這些偉人聖賢,你爲了要效法他們的爲人,除了你心靈上的仰慕之外,形式上自然就會流露出你的敬意和崇拜,因了這些,就不得不來借用我牌位。
很多敗家子孫,靠了先人留給他的遺産,往往揮金如土不知愛惜,但當他目光觸到正堂上的我的身上,一念之下,他會想到先人創業維艱的苦心,因此才知慚愧,才會奮發圖強。文天祥在幼年的時候,到一個寺院中去玩,見到枱子上的幾位聖賢遺像受人恭敬膜拜,他一心思想將來自己的名字也要給人刻到那牌位上去,所以他後來能赤膽忠心、爲國爲民;說我是一種趨善的教育,想來大家總會同意。
我除了長生祿位的延生牌和魂歸極樂的亡人牌以外,還有種種不同的牌位:
在過去君主時代家家都供有"萬歲牌”,上面寫著"萬歲萬萬歲”;現在我國是一個民主國家了、所以我上面又改寫爲"中華民國萬歲萬萬歲”了。從一個君主的萬歲,一變而爲全國的人民萬歲,全國的人民緊緊的和我在一起,我感到有無限的興奮!
"報恩牌”,在一些知恩報德的人家中,可以常常看到,爲著不忘別人對自家的好處,所以在我的上面寫著:"某某恩公之位”,早燒香晚換水,念念記著別人的恩德。但看看現在這個世界,人心已經變了,人人都喜愛記著別人的仇恨,甚至如小說書上記載,把自己不高興的人的生辰八字寫在牌位上,天天對著咒罵,希望他所恨的冤家早點得暴病而亡。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這一個世界永是愛惡交戰的場所!
孔老夫子也有牌位,所謂"至聖先師之位”; 國父中山先生也有牌位,所謂"國父遺像”。因爲有孔老先生的牌位,人們的心中還有個人倫道德禮義綱常存在;因爲有 國父的遺像,人民才曉得締造民國的艱難。前時聽說耶稣教徒藉口不崇拜偶像,不肯向 國父遺像行禮,我聽了真氣憤填膺!幸而政府賢明,對這些無國無父的人下了一道命令,要向我敬禮,如不服從,就要撤職查辦。不是我喜歡幸災樂禍,實在那些上帝的兒子們說不崇拜偶像的話是要不得。
這裏,我要對藉口不拜偶像的人下一忠告:你們以爲崇奉我就是偶像嗎?其實人人都有偶像觀念。你心中有個父母的影子,父母就是偶像;你信奉耶稣,耶稣就是信奉的偶像;你對上帝禱告要上帝帶你到天國去,上帝和天國都是你敬仰的偶像;如果不崇拜偶像,除非你自己不承認是人,是人就得有偶像觀念。你說不拜偶像,那是你的無知呵!
供奉我,有的是爲了慎終追遠,有的是爲了紀念和崇敬,但也有的是爲了懼怕,有一種敬鬼神而遠之的意思,好比供有"某某大仙之神位”的,就是爲了怕失火、怕死人、怕倒黴,這和對一些聖賢的崇敬而紀念的比起來,是差得太多了。
除了崇敬和懼怕而供的牌位外,還有一種爲同情和憐憫而供的"孤魂牌”,上寫著"法界之內鐵圍山中九幽十類一切水陸孤魂之靈位”,從人的同情心而普及到一切鬼道,這是人類悲心的發揚,實是難得!
也有的地方供我之後,但又怕牌位上沒有亡靈魂,所以有什麼"引魂*”之舉,這種多余的舉動,真是一個大笑話!
時代變遷,我現在給照相術逐漸淘汰,每在祭祀時,靈堂上見到的都是"某某先生之遺像”或"某某夫人之遺容”。當然,遺容遺像比起"某某先生之靈位”幾個字的牌位來得親切得多了。
供靈位最多的地方是寺院中的功德堂,供長生祿位最多的地方也是寺院中的延生堂,不過只是把靈位與祿位兩邊分開,生與死隔得並不太遠。生者是祿位,大都用了紅紙做成牌位;死者之靈位,大都用了黃紙做成牌位;紅紙與黃紙,也可以說是表明生與死的分界線!
現在火葬特別風行,有時也可把我省除,因爲人們死後用火焚化,把骨頭用盒子收藏起來,在盒子上寫上××省××縣×××之靈位,生于某年某月某日,卒于某年某月某日,這樣一來,在祭供的時候就不用我了。放這骨灰盒子最多的地方是寺院旁的靈塔,在那些靈塔中不知有多少個靈魂因此而不用我了。放這骨灰盒子最多的地方是寺院旁的靈塔,在那些靈塔中不知有多少個靈魂因此而上升;在那些盒子中,不知有多少個生命之火熄滅。有時也有幾個我們小牌位放在收藏骨灰的盒子前,多少人見到骨盒子而流淚,多少人見到我而傷心。我和那骨盒子,不知分散人多少美滿的家庭,多少年輕的戀人,多少知心的朋友呵!平時,很多到塔裏來的人都覺得我們住的這地方是陰森森的使人害怕,他們又好像覺得有一具具的骷髅從四面八方向他們攏來,僅僅這一盒之隔,人世與陰間就又這樣截然的分開!
你莫說你是年輕,你莫說你是健康,你不能說明天我陪伴你就沒有可能,多少年輕和多少健康的人的白骨都和我在一起,所以我寄語各位:你們應該要及時努力,莫把生命虛擲;"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願以此語贈給諸位作一座右銘。
上面我噜噜蘇蘇的說了這些,我心中的真心話尚未道出,因我並不期望在我身上寫些活人和死人的名字,我希望我上面今日能寫著"佛教真精神複活之靈位”,若能如此,我不覺要破顔微笑了!
延生堂:
對寺院有過貢獻和有功德的人,用數間房屋,把他的名字刻在牌位上供奉,那個地方名爲延生堂。
功德堂:
堆放靈骨的地方。
引魂:
接引死了的亡魂來受甘露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