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蒲團

  蒲團

  說起我來,人們對我一定不感到生疏。因爲,我並不一定要到清淨莊嚴的佛寺中才能見到,同時我也不是佛教中專有的東西;在中國,無論大家小戶和貧富貴賤的人家,都有我的存生,而我也就一視同仁的普及在社會各階層,給一切人利用。 蒲,本是水草的名字,用它來做成一個團圓形的墊子給人來跪拜,免得地上的灰塵弄髒了衣服,因此蒲團的名稱和用途確立了,我就這樣奴隸似的一天一天的度著時光。

  在我們中國各地,因爲氣候、地理、産物的不同,所以有好多的地方只有蒲團的名稱,而並不都是用蒲做起來的團。

  你不是常常在寺院中見到嗎?有的是用布做成蒲團的形式;更有的只用板做成長長的,像一張小矮凳似的;蒲團的形式雖沒有了,但蒲團的名稱,還是照常習慣的用著並無人見怪。

  我的形式固然不同,人們在蒲團上禮拜的樣子也是花樣百出。不曾皈依佛教的人,不懂宗教的儀式,在禮拜的時候,他的樣子像個叩頭如搗蒜似的連連點了幾下頭;已經學佛的人,在他禮拜的時候,非常虔誠莊嚴,隆重威儀,所謂有「兩把半”的規定,兩掌翻開,以頭著地,這是最恭敬的禮拜儀式。大凡學佛有年,或有些功夫的人,禮拜時的態度都很安靜、平和;一些初學佛而脾氣急躁的人,禮拜的樣子,就顯得飄浮、不定了。所以在蒲團上拜過的人,從他那浮躁、沈著的態度上,便可看出他學佛的程度了。

  還有一些學佛不久,或是貢高我慢,不明學佛行儀的人,進了大殿,非要跪在中央的蒲團上,大模大樣的禮拜不可。好像在兩邊的蒲團上拜,供奉在中間的佛菩薩就沒有看見似的。他又那裏知道中央的蒲團,乃是規定給寺院裏的方丈或是大法師所專用的呢!

  "念佛一聲,罪滅河沙;禮佛一拜,福增無量。”就是因爲念佛拜佛的功德是如此之大,所以一些學佛忙了生死的修道者,常常兩腿一盤,眼睛一閉,收心攝念,坐在蒲團上念佛;或是穿起海青袈裟,端正的一次一次的在我的身上跪拜,以表示對蓮座上諸佛菩薩最虔誠的敬意。我好似一道橋梁,衆生*要往佛國中跑,必要走我身上經過,因此我在一個修道者的眼光中看來是多麼的重要了。

  我和那些拜佛的人常常接近,所以我知道他們拜佛有種種的好處和功德,有一種人把拜佛當一種運動,他說多多的拜佛,不但能增長自己的福慧,而且也能使身體健康,尤其是患有胃病的人,多禮拜,他就會更易痊愈。

  禮拜諸佛菩薩,是爲了去除去驕慢的習氣,驕傲的習氣去除了,方受人的恭敬,弘法布教才能使人信服,佛法也才能更易向外宣揚。同時,拜佛更能收拾散亂的身心,不致去放逸造罪……我不是來向人說教,我想拜佛的種種好處和功德,這裏不想多說,親自去體會比我說得更好。

  大凡世間上的事情不盡是像花朵那麼的美麗,我因爲看不慣人世虛僞的假道學,心中也是有著說不盡的煩惱!

  我所以終日躺在地上爲修學佛法的人服務,完全是要人糾正自己不正的行爲,和不正的思想,但有些人把拜佛也弄成虛僞欺騙不忠實,使我實在感歎萬分!有一次有一位以長老自居的人,教一位年輕的師傅到我上面來拜佛,他說即使不願意修行,也該來拜給人家看看。這位長老的言論,弄得這位年輕的師傅啼笑皆非,從此發願在人衆多的地方決不拜佛,恐怕會給別人譏爲像那位長老說的是拜給人看的。拜佛不是從內心發出對佛陀的恭敬心,而是沽名釣譽拜給別人看的,這是太侮辱拜佛的意義和價值了。

  更常見到一些號稱學佛的人,每到寺院中的時候,都是先和住持方丈之流的老和尚見禮,然後再到大雄寶殿上向佛陀行禮,或者有些人簡直是只有向人行禮,而不向佛行禮,使我心中老布滿了疑雲。我真不解,學佛的人究竟應該先向佛爲禮呢?先向人爲禮呢?假若你以爲佛陀是慈悲的,不同他行禮他不會來責怪你;而人是勢利的,愛受人的尊敬,所以你不得不先人而後才佛,那麼我告訴你:你不必去學慈悲偉大的佛陀而去學勢利嚇人的人好了!

  又有一些人,見到別人就向人宣說:我每天念佛一萬聲呀!我每天拜佛叁百拜呀!好像是向人討功勞似的,假若拜佛也是可以當做功利主義的話,我不禁爲拜佛的尊嚴而感到非常的懷疑!

  現在常聽到一些不信佛教的人批評佛徒禮拜佛菩薩的聖像是一種偶像的崇拜,我初聽到這話的時候,不覺大吃一驚!以爲拜佛既遭人反對,跟著而來的是我的命運也就會遭到不幸!可是我後來細細思維:基督教堂裏挂了耶稣的像,各機關學校挂了 國父孫先生的遺容,每一個人的家中都有祖宗八代的牌位,這是爲了什麼?如果說挂 國父遺像、挂耶稣的像、供祖宗八代亡人牌位是爲了一種信仰和恭敬,那麼,我不是爲了愛替自己辯護,拜佛也是爲了恭敬和信仰啊!

  拜佛不一定已經信佛的人拜,即使對佛教還未有信仰的人也常常拜佛求菩薩。例如:有的人求升官發財,有的人求消災免難,有的是拜把兄弟的求佛菩薩證明,有的是求佛菩薩添子添孫;假若把這些拜佛的人與已經學了佛而來拜佛,求了生死、求增福慧的佛徒相對照一下,前者的知見當然還待正信的佛徒去糾正,免得把在蒲團上拜佛的神聖的行爲搞得烏煙瘴氣!

  拜佛,當然是正信的佛徒修持的一種法門,但現在有很多人都不是爲了修持而在寺中拜佛,有的卻是爲了鈔票跑入齋主家中去拜鬼,致使替佛教帶來了不少的譏嘲!當初憨山大師也是一個做經忏的人,當他放了焰口歸家的途中,走路的聲音驚動了一家屋子裏的老夫婦,老太婆驚奇這半夜叁更還有什麼人走路,老頭兒回答說:“半夜叁更走路的,不是賊骨頭就是經忏鬼*”。把賊骨頭和經忏鬼看在一起,戆山大師認爲侮辱了自家的身份,從此發願"甯可蒲團靜坐死,不作人間應赴僧!”,所以他後來才能成爲受人崇仰的一代祖師。

  做一個出家人,應該要發願度生,造福人類,如果不能做到這種大乘佛法的精神,"甯可蒲團靜坐死”還不失爲一個于人無害的人!

  

  衆生:

  意即衆緣和合而生,此處即指有生命活動的動物。

  經忏鬼:

  此爲譏諷專替人念經拜忏,不作弘法利生事業的人。

  

✿ 继续阅读 ▪ 燭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