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附錄 (一)盂蘭盆真義

  附錄 (一)盂蘭盆真義

  在農曆七月裏,華人聚居的地區,到處舉行「盂蘭勝會」。盂蘭勝會本是佛教的孝親節,通常在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稱爲「盂蘭盆(1)法會」。這法會是根據「佛說盂蘭盆經」的指示而舉行的。經中這樣說:

  佛陀的弟子目犍連初成道果,看見他的母親墮落在餓鬼道中受苦,瘦到皮骨連在一起。他的孝心懇切,即刻用缽盛飯,藉著神通的道力,送給他母親吃。那知他的母親業障深重,飯未入口,就變成火碳了。目犍連看到這種情景,悲哀得大哭起來,趕快跑去禀告佛陀,請求佛陀替他設法,救拔他的母親。

  佛陀說:「你母親的罪業很重,不是你一個人的道力能夠救他的,須靠十方衆僧的道力,才能救度你的母親脫離苦趣。」

  目犍連請佛陀指示如何會集十方衆僧,救度母親脫苦?佛陀說:「七月十五日是衆僧結夏安居(2),修行圓滿的日子。你應該在那天敬設盛大的盂蘭盆供,供養十方衆僧,仗他們的威神道大,才能救脫你的母親。」

  目犍連遵照佛陀的指示,在那年七月十五日,敬設齋筵,供養來自十方的衆僧。佛陀命令衆僧先爲施主家人念咒祈願,然後才接受所施的食物,目犍連的母親,就憑這供僧的功德,脫離了餓鬼的苦趣。目犍連滿懷高興,對佛陀說:「弟子的母親蒙佛陀慈悲,衆僧道力,現已脫離苦趣,但是不知道未來的佛弟子們,也能依照我所設的盂蘭盆供,救度各人的父母親嗎?」

  佛陀說:「可以的,凡佛弟子行慈孝者,都可以在這天,以百味飲食,設盂蘭盆供,供養衆僧,爲現生父母,增福延壽,爲過去父母,離苦得樂,這是報答父母養育深恩的好方法。」

  這部「佛說盂蘭盆經」傳入中國以後,翻譯爲華文。孝順父母,是中國的人倫道德,所以這部提倡孝道的盂蘭盆經,大受中國人民的歡迎與傳誦。到了南北朝時代,梁武帝創設「盂蘭盆勝會」,盛極一時!從此,盂蘭盆勝會在中國民間,到處盛行。可惜經過了一千多年的漫長時日,這個提倡孝道的盂蘭盆勝會,在民間流傳久了,慢慢地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淪爲祭鬼節。

  所以,符合佛教真正意義的盂蘭盆法會,佛教團體,應積極提倡,使這個宣揚孝親思想的「盂蘭節」,普遍地推行。

  

  備注:

  (1)

   盂蘭盆 ─ ─ 是印度的梵語(ULLAMBANA),意思是:「救倒懸」。「倒」是倒轉過去,「懸」是懸吊起來。這是指餓

  鬼道中衆生的受苦,好像頭腳倒轉吊起來的劇烈難受,急待拯救,所以叫「救倒懸」。

  

  (2)

   結夏安居 ─ ─ 每年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夏天的叁個月內,爲印度多雨的季節。佛徒在外托缽生活,不大方便,故規定

  這叁個月內,大衆安住下來專做禅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