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十四) 學佛的目的任務
無論做什麼事,都有一個目的。做事如果不預定一個目的,不但浪費時間,徒耗精力,而且結局也決不會收到美滿的效果,甚至或會留下許多懊悔,造成自己一生的遺憾和不幸!
學佛,自然也需要認清目的。學佛的目的是什麼呢?簡單的說,就是「轉迷成悟」各「離苦得樂」。
迷和悟,是相對的名詞。迷就不悟,悟就不迷。不迷,就是聖者,不悟,就是凡夫。凡夫愚昧,不明宇宙緣起無常的事相,所以執我執法,起惑造業,流浪生死,長淪苦海。佛號覺者,有大智慧,對于人生宇宙緣起的事相,有透徹的理解,知道是緣生性空,緣起無我,不再執著,造惡業,自尋煩惱,以招苦果。這便是迷悟的界線,也就是聖凡的分野。
因此,學佛的目的,不外乎轉迷爲悟,轉凡成聖。但迷是迷個什麼?悟又悟個什麼?迷是迷昧真理實事,成了貪嗔癡的煩惱,不知修習戒定慧的道法;悟是悟理見性,明辨事相,從修戒習定,由定發慧,打破無明的羅網,截斷生死的根源,證登涅槃的彼岸,生起離苦得樂的勝用。
爲了世人沈迷,所以我們提倡學佛,而能獲致這種修養。要使身心恬澹甯靜,少欲知足,必須要了解諸法性空,緣起無我的道理。對于世間一切的事物, 看得透徹,不爭不報,即于現世,便可減少許多自尋煩惱的苦痛了。若再能依戒定慧的叁學去修習,斷除貪嗔癡的叁毒習氣,那麼,就可獲得出世解脫的涅槃之樂。
但是,學佛的目的,不只是爲自己離苦得樂;還要普爲一切衆生解除苦難,得到快樂。在現世少欲知足,減少煩惱的痛苦;或修習戒定慧的道法,得證涅槃。這都是在消極方面,爲了自己要離苦得樂,所達到的目的。我們在達到這種目的之後,更須進一步的拿出積極的精神,來爲社會服務,來教導社會,來化度社會,來爲社會廣大的人群謀福利,使廣大的人群都走上離苦得樂的境地。學佛的人能夠這樣做,那麼,不特學佛的目的達到,亦是學佛的任務完成。
習題:
(一) 學佛之目的是休麼?
(二) 迷的情況怎樣?
(叁) 悟的情況怎樣?
(四) 迷個什麼?悟個什麼?
(五) 學佛爲何可以解脫痛苦?
(六) 學佛的任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