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十一善心所
善的定義,是對自己思想行爲有益的,對他人也是有益的,現今是好的,將來也是好的,才能算是純善。
佛教所說的善法,種類繁多,簡單來說,不出「五戒十善」,但趁心理來研究分析,善的心理有十一種,稱爲善心所法:
(1) 信 ─ ─ 信實事實理,信佛法僧叁寶功德,信善惡因果,即對佛教有堅強信仰,爲生起一切道德善法的根源。華嚴經雲:「信爲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能有深的信仰,則能生出一切善法。
(2) 慚 ─ ─ 慚恥,自覺知識學問不如人而感慚恥,如不發奮努力,則對不住自己。
(3) 愧 ─ ─ 抱愧,不敢做不道德的事,損害他人,怕對他人不住。倘若做錯了事,便自覺抱愧,則能改過爲善。
(4) 無貪 ─ ─ 不悭貪,對五欲無所眈著愛戀。
(5) 無鎮─ ─ 不鎮恚發怒,遇不順境界,能慈心忍受。
(6) 無癡 ─ ─ 不愚癡,能以智慧辨別善惡是非,明白事理而無錯誤。(一切善法,由無貪、無鎮、無癡叁善根而生。)
(7) 精進 ─ ─ 精而不雜,進而不退,就是勤勉的意思。即勤修一切善法,勤斷一切惡法。
(8) 輕安 ─ ─ 即心中輕快安樂。要除貪鎮癡等粗重煩惱,則內心便可得輕快安樂。
(9) 不放逸 ─ ─ 不放蕩縱逸,任性胡爲,能依不貪、不鎮、不癡叁善根爲體,防惡修善。
(10) 行舍 ─ ─ 行是修行,舍是舍棄,即修行人應舍棄我相和法相,也即行一步舍一步的修善。
(11) 不害 ─ ─ 不損害人家名譽、生命、財産、能慈心容忍愛護一切衆生。
以上十一種善心所法,是屬于唯識學的「心所有法」。心所有法共五十一種,或善或惡不定,唯有這十一種心所有法,是純粹善法,爲一切佛教徒所需要學習。
習題:
(一) 善的定義是什麼?
(二) 善的心理有多少種?稱爲什麼?試例其名!
(叁) 怎樣才能生出一切善法?
(四) 什麼叫做「叁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