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太子成道
悉達多太子自己一個人,渡過尼連禅河,走到迦耶山附近的菩提迦耶 BODHIGAYA,時有割草童子,在一棵菩提樹下,用草鋪了一個座位,讓太子在上面靜坐。當時太子發出堅強的誓願:「我不成正覺 (1),誓不起此座。」
過了第七日深夜,太子在禅定中現出魔境擾亂,即魔王波旬MARA-PAPIYAN (2),派遣魔女來誘惑他,發動魔兵魔將來威嚇他;太子意志 堅定,始終不被他所動搖,結果魔王被降伏了。這是說明太子內心克服情欲與威勢的心理過程。
降魔後,太子把精神全力集中起來,運用最高的智慧,去思考大地衆生的問題。終于在叁十五歲那年(五月月圓日)夜半,看見明星,豁然覺悟一切真理。從此世人就尊稱他爲佛陀 BUDDHA (3),聖號就是釋迦牟尼佛。
佛陀所覺悟的真理是什麼?最重要的是緣起 (4) 的理法。宇宙人生是從緣起而有的,萬法是由因緣和合共依存。例如我們的軀體是由父母生育爲緣,自己的生命爲因,由于過去所做的無明煩惱 (5) 業力 (6),所以招感這個身體果報,有了果報身體的生,那麼老、病、死、就不能避免,所以要解脫生老病死的痛苦,只有修道斷除根本煩惱的「無明」。
當佛陀在菩提樹下成道時說:「奇哉,奇哉,大地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7),但以妄想 (8) 執著,不能證得。」這是說一切衆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而不能成佛的原因,是無明煩惱障蔽了佛性。故佛陀的成道,是了悟緣起,斷除無明,內心清淨,燃起了真理光芒,照耀人間。
備注:
(1) 正覺 ── 佛所證的智慧,因爲無有偏邪,所以稱爲正覺。
(2) 魔王波旬 ── 惡魔名稱,譯爲殺者或惡者。
(3) 佛陀 ── 佛是覺行圓滿的大聖人,已斷煩惱,了脫生死輪回。
(4) 緣起 ── 一切事物皆由衆緣和合而生名緣起。
(5) 無明煩惱── 指愚癡的心,能惱亂心神,對真理不能明了。
(6) 業力 ── 行爲造作名爲業,有善惡二種作用,總名爲業力。
(7) 如來智慧德相── 如來爲佛的十個稱號之一,由修持智慧所得之莊嚴相,又可名爲佛性。
(8) 妄想 ── 不實在的稱爲妄。由不實在的心念分別而取種種外境,名爲妄想。
習題:
(一) 太子在菩提迦耶一棵菩提樹下,發何誓願?
(二) 魔王波旬與太子的心理戰略談!
(叁) 佛陀所覺悟的真理是什麼?
(四) 佛陀成道時說些什麼話?
(五) 無明煩惱何以要除?
(六) 佛是覺者,有何叁種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