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諸善功德。唯有念佛一法是多善根是多福德。自余雜善若望念佛。總是少善根少福德。念佛法門實非余門所及也。故知念佛一門是多善根多福德。又念佛法准諸經說。極甚難值。何以得知。大阿彌陀經雲。過去有一國王。能起信心。擬作念佛要法。遂至善知識所。志求念佛要法。爾時善友報大王言。此念佛要法極理難聞。大王貴聖。豈能學。王報大師。苦能爲我說念佛要法者。吾當終身供給走使。爾時善友報大王雲。王擬修念佛要法者。宜舍國位此處供給。多時不退。即爲王說念佛要法。爾時大王遂舍國位。即隨善友供給所須。時世人民壽命無量。經八千歲。苦處先登。不避勞倦。不生退轉。于其中間。兩度聞說念佛叁昧。于後世後時得值二萬八千諸佛。並爲王說念佛叁昧。其王聞念佛法故遂得成佛。何況今時得聞。至誠信念。豈不往生極樂世界。億億衆生沈淪惡道不得成佛。只爲不逢念佛法門。故知念佛極難逢
第六挍量齋福門
問念佛法門亦複持齋已不。
答。念佛之法亦須持齋。大行和上一食持齋長時無阙。
問。持齋得幾功德。
答。大雲密藏經。齋法清淨經。挍量齋福利經中所說。齋有五時。寅時齋者。得八萬四千億歲余糧。卯時齋者。得八萬億歲余糧。辰時齋者。得六萬億歲余糧。巳時齋者。得四萬億歲余糧。午時齋者。得五百日余糧。午時後不得成齋。得罪無一分功德。言余糧者。余則不盡。故言余糧。今生多足衣食。皆是過去持齋所獲。所以大行和上說。念佛之人要須持齋。又譬如一日得糧食。尚不可思議。何況十年糧食。十年糧食尚不可思議。何況百年糧食。乃至百億千億萬億八萬億糧食。既准經說。故知持齋功德不可思議。念佛人要須持齋
第七疑謗得罪門
問。贊歎念佛得何功德。誹謗念佛得何罪。
答。准雜集經說。一度謗念佛人。千劫墮泥梨地獄。一度贊念佛人。滅卻身中百劫極重惡業。大行和上說。人不志心念佛。亦謗佛故遂即謗法。直入阿鼻獄中。受諸苦痛。無有出期
又問。阿鼻地獄如何莊嚴。
答。阿鼻地獄者。觀佛叁昧經說。縱廣正等八千由旬。七重鐵城七重鐵網。有七鐵幢。八萬四千劍林。八萬四千熱湯。銅狗鐵蛇鐵烏滿此獄中。一人入獄。亦皆遍滿。多人入中。亦複不牢。一墮此獄。長時受苦。無有出期。無有間隔。經八萬大劫。然後得出。複墮畜生。由謗念佛法故。墮地獄中受無間苦。若不回心念佛。無間等罪無由得出。若能志誠念佛。無間等罪並皆消滅。又准法華經中。見有讀誦書持經者。輕賤憎嫉而懷結恨。即墮無間地獄。何況謗念佛之人。其人罪重。于謗誦經讀經書經人。百千萬倍。所以大行和上。違情能忍。打罵莫報。恐招罪。故遺教經雲。劫功德賊。無過嗔恚。甚于猛火。常當防護。無令得入。猛火能燒世聞諸珍寶。嗔心猛火能燒七聖財。是故念佛之人亦須忍辱。又華嚴經雲。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生。又准觀經。贊歎他好。自得功德。以罵他惡。自得罪報。何以得知。報恩經雲。均提沙彌爲罵上座。音聲如狗吠。均提沙彌由一惡言。五百生中常作狗身。故知罵他還自得罪。又雜阿含經中說。有一人贊歎修道人善事勝妙。五百生中常得端正。形貌殊好。口氣常香。遍體香潔。如優缽羅華香氣逆風四十裏聞香。故知贊他並得善報。念佛人兼須贊善。准法華經雲。不說他人好惡長短。唯專念佛速生淨土。不果沈淪
第八誓願證教門
問。既專念阿彌陀佛。定生淨土。定得無量功德。未審有何保證令不遣信耶。
答。大有保證。准阿彌陀經中。六方諸佛恒河沙數。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不诳衆生。當信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說。念佛定得無量功德。一日七日稱念阿彌陀佛。定得往生淨土。一依此教不生淨土诳汝。口中出舌已便當壞爛。不還入口。此是六方諸佛以願證處。又准大寶積經。阿彌陀佛作法藏比丘時。發四十八大弘誓願中說。若我得成佛時。十方天人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法總持者。不取正覺。生我國土不得叁十二相者。不取正覺。十念成就不生我國者。不取正覺。若生我國中。更重墮地獄及叁塗惡道者。不取正覺。生我國土。形貌不平。一有好醜者。亦不取正覺。生我國中。不得天眼天耳六通自在者。不取正覺。十方衆生稱我名字。不得十方諸佛咨嗟贊歎我名者。不取正覺。若女人厭惡女身。求生我國。臨命終時。不轉女身成男子複受女身者。不取正覺。言正覺者亦明菩提。若一切衆生乘我願力。不得如上果報。我即不證無上菩提。即是诳諸衆生。我誓當在惡道中不得無上菩提。此是阿彌陀二立誓願處。又阿彌陀經雲。說經之日。阿彌陀佛成佛已來于今十劫。阿彌陀佛既得成佛。念佛定得往生。又本師釋迦說。專念佛名亦爲難事。我行此念佛得無上菩提。說阿彌陀經意者。爲本師釋迦因中發願。是故法華經中說。我本立誓願。欲令一切衆如我等無異。如我昔所願。今者已滿足。化一切衆生。皆令入佛道。此是釋迦佛立誓願處。又觀音經雲。弘誓深如海。曆劫不可思議。侍多千億佛。發大清淨願。此是觀世音菩薩發願處。又善導阇梨在西京寺內。與金剛法師挍量念佛勝劣。升高座遂發願言。准諸經中世尊說。念佛一法得生淨土。一日七日一念十念阿彌陀佛定生淨土。此是真實不诳衆生者。即遣此堂中二像總皆放光。若此念佛法虛不生淨土。诳惑衆生。即遣善導于此高座上即墮大地獄。長時受苦永不出期。遂將如意杖指一堂中像。又皆放光。此是善導阇梨立誓願處。又大行和尚言。若有人。能依阿彌陀經念佛。不取相貌。心唯信佛。口唯稱佛。身唯敬佛。違情能忍。惡衣先著。粗食先吃。孝義並仁慈。專心念佛。逢緣不退至死不移。雜善及惡亦皆不作。唯專念佛。能如是者。大行皮中剝與作衣服著。肉中截割與作飯食吃。若依經念佛不生淨土。念一口佛。不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不得八十億劫微妙功德。不剝皮與著。不割肉與吃。诳惑衆生。使大行立請交報。六根壞爛遍體生瘡。使人眼見苦痛難忍。當來直入地獄更不再出。此是大行和上立誓願處。又喻誓願猶如寶車。有諸寶車多載珍寶。擬上國王求官職。車載寶物。要須繩索縛束牢固。然始到京。不被傾側。珍寶不失。王得寶物。遂與官職。念佛亦然。要須誓願。行始得成。不失念佛功德珍寶。乃至淨土早證菩提。若當無願所修行。行無由得成。故阿彌陀經。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第九廣攝諸教門
念佛總持辯才無礙。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及方便願力智無不具足。由念佛故。猶如如意寶殊所求皆得。若自能念佛布施他人。教他念佛。此即當布施。由念佛故滅除諸罪。即是持戒。惡法不生即是忍辱。行住座臥念佛名字不離心口。即是精進。深信不疑。志誠念佛所生淨土不生退轉。即是禅定。由久用功念佛名號。一切經教披文即解。此即智慧。是故念佛總持辯才無礙。又准念佛。攝六度果報。何以。由念佛故往生淨土。衣食自然財寶總足。即攝布施。由念佛故往生淨土。得男子身具六神通。即攝持戒。由念佛故往生淨土。得端正可喜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即攝忍辱。由念佛故當生淨土。水鳥樹林佛及菩薩總皆說法。聞是音已皆自然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即是精進。由念佛故生彼國已。更無異緣。常住叁昧故。即是禅定也。生彼國已。自然解了一切諸法。即是智慧。故念佛一法攝六度果報。過于財施百千萬倍。所以涅槃經雲。念佛一口分作十六分功德。若有一人布施一世界衆生經叁月。只將念佛十六分中一分功德亦複勝彼。故知念佛過于財施百千萬倍
念佛鏡本
念佛鏡末
第十釋衆疑惑門
問。諸有疑惑請乞除斷。故般若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者。何以故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得見如來。
答。般若遮不見如來者。爲所一相貌及以音聲皆求人我不求往生及無上菩提故。只行邪道不見如來。觀經阿彌陀經等。應當起想念。及專稱名號。不求人我。唯求擬生淨土速證無上菩提。名正道。得見如來。若望法身。無相爲正。色相音聲以得爲邪。此對十地已上菩薩。觀經及阿彌陀經。觀一相好。及以聞名見報身如來。此對凡夫二乘諸小菩薩。若望報身。觀佛稱名以將爲正。無相爲邪。若對法身。所有即論無相。又複說般若經時。世尊先向忉利諸天。爲母說法。當時世尊初從天來至閻浮提。須菩提憶念世尊。入定觀佛。遂在先來。于時有一天女。不知所以。先見世尊。既見佛已。女即問佛言。我最在先見佛不。世尊言。汝在後見。天女曰雲。我初來到。無一人來見佛者。何故在後。世尊語言。有須菩提。在先入定。除去人我。觀見法身在天女前。故在先見。女爲起人我心觀我色身故。在後見世尊。爲對彼天女故。說頌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此頌即對外道益當時。不忤未來世事。不同觀經。又複般若爲遮外道計四大五蘊是常。計色爲我。計聲爲我。所以般若經遮彼外道。不見如來。今依觀經等。說厭患門。願離生死速生淨土早證菩提。不觀我相。遂見如來不同般若。
問。往生論雲。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觀經何故說韋提希並五百侍女同得往生。中品叁人二乘往生。
答。准往生論說。女人二乘不往生者。爲無決定往生者性。女人唯愛女身。不求淨土。不肯念佛。論遮不生。二乘根缺亦複如是。唯住小果。不生淨土。不解念佛。所以不生。觀經及阿彌陀經等說往生者。二乘根缺及女人回心念佛厭惡女身。自此已下名對法論。更分爲六
一念佛對叁階門 二念佛對彌勒門
叁念佛對坐禅門 四念佛對講說門
五念佛對戒律門 六念佛對六度門
一念佛對叁階門
問。叁階法中。不坐僧床。不吃僧食。念佛法中。未知許吃僧食坐僧床及過齋已不。
答。念佛法中。通許僧食及坐僧床並過齋何以故。爲念佛猶如國王。亦如王子堪受國王祿[打-丁+升]。堪受如來…
《1966 念佛鏡(唐 道鏡.善道共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