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圓融之道
藥山禅師向石頭希遷禅師問道:
“我對佛法叁藏十二分教,已略有所知,但對于南方所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道理卻始終不能了解,懇請禅師爲我指點!”
石頭希遷禅師說道:“肯定的不對,否定的也不對,肯定的否定,否定的肯定也不對,恁這麼時,該怎麼辦?”
藥山禅師雖有契入,但未接心,過了一會,石頭希遷說道:
“你的因緣不在我這裏,還是到馬祖大師那邊去吧!”
藥山禅師去參拜馬祖時,提出同樣的問題。馬祖說:
“我有時叫他揚眉瞬目,有時又不叫他揚眉瞬目;有時揚眉瞬目是他,有時又不是他。你究竟怎樣去了解他呢?”
藥山聽罷,一句話不說,便向馬祖禮拜。馬祖問道:
“你見到了什麼,要向我禮拜?”
藥山回道:“我在石頭禅師那兒,正像蚊子叮鐵牛。”
聽明白後,融會于心,那是理解;見到什麼,體會實踐,那是境界。
境界的深淺,不可言語,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藥山禅師遊走“江湖”,從湖南的石頭希遷禅師,到江西的馬祖道一禅師,江湖問道。所謂禅心,所謂本性,如果要能實踐,石頭禅師對他把肯定與否定放在一邊,馬祖禅師用揚眉瞬目也說是他不是他。是他是肯定,不是他是否定,其實,道--是否一如,空有一如。禅,原來是圓融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