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何法示人
臨濟禅師與鳳林禅師交往時,有一次鳳林禅師問道:“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您,不知您願不願意回答?”
臨濟禅師回答道:“誰不知道鳳林上人是位大詩人,我可不要挖自己的肉作瘡!不過我倒很好奇您的問題是什麼?”
鳳林:“海月澄無影,遊魚獨自迷。”
臨濟:“海月既無影,遊魚何得迷?”
鳳林:“觀風看浪起,翫水野帆飄。”
臨濟:“孤輪獨照江山靜,長嘯一聲天地秋。”
鳳林:“任將叁寸輝天地,一句臨機試道看。”
臨濟:“路逢劍客須呈劍,不是詩人莫獻詩。”
鳳林至此已無話可說,于是臨濟禅師乃吟頌著:
“大道絕同,任向西東;
石火莫及,電光罔通。”
後來沩山禅師看到這句頌詞,就問仰山禅師道:“其速度之快,既然連石頭的火花都追不上,甚至連閃電的光線也都達不到,那麼古聖先賢又用什麼方法來教導後學呢?”
仰山:“老師您的意思呢?”
沩山:“只要是能言說的,皆無實義。”
仰山:“我並不以爲然。”
沩山:“爲什麼呢?”
仰山:“凡所言說,皆是佛法;凡所佛法,皆在心源;心念一動,遍十方界,石頭之火,雷電之光,均不及心快。”
沩山:“確實不錯,海月也好,遊魚也好,風浪也好,帆船也好,寂靜的江山,蕭條的秋天,詩人劍客,天地機遇,總在心中,何關迷悟?何關遲速?”
禅者好問,因爲他們對人生,佛道、禅心,充滿疑問,但另一方面的回答,往往又答非所問,看起來答問沒有關連,但實際上絲絲入扣,緊密相連。所謂真理,有時同中有異,有時異中有同,其實同異皆一如,動靜皆一如,東西皆一如,空有皆一如,迷悟皆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