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32 說粗說細

  32 說粗說細

  唐朝宣宗皇帝尚未即位時,曾經因爲避難而隱居在佛寺叢林裏,擔任鹽官禅師的書記。對禅門所謂不立文字、不著形象、不假外求之天真灑脫的禅道,頗爲欣賞。

  其時,該寺黃檗禅師是擔任首座。有一天,這位唐朝天子書記,看到黃檗禅師以七尺之軀,五體投地的禮拜佛像,便問道:“首座禅師!你過去一向教誡我們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現在你這麼虔誠地禮拜,你究竟所求什麼?”

  黃檗禅師聽後不高興,立即呵斥道:“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應該要如是求,你懂嗎?”

  宣宗聽後不服氣,用譏諷的口吻責問道:“既然如此,那禅師禮拜又有什麼用呢?”

  黃檗禅師聽了以後,毫不客氣地用力打了宣宗一個巴掌,天子書記愣了一下,便非常不高興地批評道:“還虧你是個修道人,怎麼這樣粗暴呢?”

  黃檗禅師又是給他一個耳光,說道:“這是什麼地方,你居然敢在這裏說粗說細!”

  宣宗不甘示弱地抗辯道:“你能拜佛拜法拜僧,我爲什麼不能說粗說細?”

  黃檗禅師聽後,非常歡喜,笑道:“你說得不錯,我可以拜佛、拜法、拜僧,你可以說粗說細。”

  黃檗禅師是一個有獨立精神的禅師,他的思想寬容,心胸闊大,但不喜歡人雲亦雲,他最強調的禅法是“諸佛與一切衆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此法即心,心外無法,此心即法,法內無心,心自無心,亦無無心者,將心無心,心即成有。”禅師繼承了親師的心印,他又提出了無心的禅道。不著佛法僧求,這是無心的禅;當作如是求,這是有心的求。有心與無心,其實皆爲真心,甚至說粗說細,皆從真心中流露出之佛法僧。

✿ 继续阅读 ▪ 33 人面瘡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