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泥馬渡康

  泥馬渡康

  

  

  常聽老人們講,北宋末年靖康之難後朝庭南渡時主要渡口便在泰興、靖江一線。抗金名將嶽飛爲掩護南渡曾任柴墟宣撫使,宣撫司先設在柴墟鎮(原泰興口岸鎮)後移至濟川鎮(今泰興),率領嶽家軍與追擊金軍展開大戰,留下了很多遺迹,文革前泰興縣的大小嶽王廟就有數十座之多。相傳,脍炙人口的“泥馬渡康王”的傳說就發生在泰興,還與泰興城的千年古寺,建于北宋鹹平二年的慶雲禅寺有關呢。

  事情要從北宋靖康叁年說起,金軍攻破東京汴梁後,擄徽、欽二帝北撤。時金國完顔皇帝降旨,將二帝幽禁于北國五國城不得釋放。隨即又派四太子會斡離不南侵。會斡離不起胡兵十萬,從太原進發。哨馬報至中原,百姓如驚弓之鳥,四下逃生。金軍行至河北真定,會斡離不聽聞自宋朝二帝被俘後,朝臣們推舉康王趙構主持朝政,便生一計,預派人向康王下書,讓他到軍中議和,方肯退兵。不然,大軍再抵汴梁,寸草不留。康王接書後十分慌亂便于朝臣協商,有一奸臣名王雲,本爲金國內奸,花言巧語力勸康王爲社稷蒼生前去議和。那康王生性柔懦,無決斷便聽信了王雲之言,不顧其他朝臣的勸阻,命王雲爲副使,和他一起前去議和。臨上車時,康王想想不對勁,又不想去。王雲則仗金人之勢,又以彼強我弱爲借口,脅迫康王上車,更無君臣之禮,送行的大臣們一個個恨得牙根癢癢的。一行人走到相州時遇到宗正少卿宗澤,宗澤是抗金名將,嶽飛的老師。宗澤聽說康王要去金營議和,知道是鴻門宴,便攔住康王勸以要害。王雲還想再次脅迫,被宗澤率軍殺死。

  康王方如夢初醒,趕忙調轉馬頭就跑。會斡離不開始聽王雲密報,知道康王上當還洋洋得意,不久聽哨馬來報說王雲被宗澤所殺,康王跑了。後悔不已,急忙率軍來追,不想被宗澤攔住,兩軍一通撕殺。康王則馬不停蹄,不回汴梁直往南跑,他知道金軍勢大,汴梁經曆一番戰火後是守不住的。這一路換馬,一直從黃河邊跑到了長江邊,金軍沖破了宋軍阻攔,也馬不停蹄向南追來。康王到了江邊,馬已累死,只得先找個地方歇腳。向逃難的百姓們一打聽才知道到泰興縣。當時泰興縣還沒有西鄉的過船、蔣華、大生等鎮,長江緊挨著縣城。因爲早就聽傳金兵要來,縣官及大部分百姓早就逃過江去了,留下了一座空城,只有城中的一座小寺院還有二個留著看廟的老僧。寺院門前有兩匹泥塑的馬,看匾額名叫“圓悟堂”。

  康王走了進去,也沒人招呼,精疲力盡的他一屁股坐在大殿的蒲團上稍作喘息。回過神來後,他環顧四周,只見彩塑的佛菩薩像莊嚴華麗,牆上壁畫精美絕倫,便生了歡喜愛慕之心。于是撩起衣袍跪倒在佛像前暗暗祈禱,懇求佛菩薩保祐他脫此大難,日後若登大寶必定重整河山、保境安民,重修廟宇,再塑金身。發此願後,便倒在了蒲團上呼呼大睡。少時近二更時分,金兵數十鐵騎搶入寺來,舉起火把,四下搜尋。康王驚醒,忙躲于佛像身後,瑟瑟發抖。一會兒,聽見有人說,只有兩個老和尚,其他什麼人也沒有。一定是過江去了,快追!金兵們急忙擁出寺院上馬走了。

  康王始安下心來,躺在佛像身後朦胧欲睡。忽然聽見耳邊有人大喝:“快起來上馬,追兵又來了!”康王嚇得跳了起來,茫然說道:“馬已累死了,叫我如何跑得過金人鐵蹄!”那聲音又說:“已備下馬了,大王只顧快馬加鞭,不要猶豫了”。康王急忙跑出寺外,只見星光下,果然有匹馬打著響鼻立在臺階旁。于是抽身上馬加上叁鞭,疾向城外狂奔。天未明,已至江邊,只見江水滔滔,大浪拍岸,無船無渡,兩眼一黑,差點暈了過去。身後已見火把點點,耳聞馬蹄哒哒,向江邊移來,已是窮途末路,生死關頭。

  驚慌之下,提起缰繩,向馬屁股上狂抽一鞭,欲跳江自盡。只見那馬長嘶一聲,跳入濤濤江水中,康王一閉眼,只覺得周圍濤聲陣陣,水響隆隆,不時有水珠打在臉上,也不敢睜眼,只得聽天由命。約過一個時辰後,聽見水聲變小了,心想莫不是已到了陰曹地府?壯著膽子睜眼一瞧,人馬俱已站在了江岸上。康王定下神來,一看已到了對岸,佛菩薩相助,便松了一口氣,下馬朝江北遙拜,再牽馬時,只見馬僵立不動,定睛一看,原來是泰興圓悟堂前的一匹泥馬。康王趕忙又跪下朝渾身是水的泥馬拜了叁拜,起身離去。

  行至一村,覺得腹中饑餓,便向村民討點吃的,順便一打聽方知已到武進縣界。那村民告訴他,幾個時辰前有幾十個胡人騎著馬在追一個人,還向他們打聽康王的下落。村民們知道被胡人追的一定是好人,于是哄他們說康王已過去兩天了,那些胡人聽了跺著腳著說,可惜、可惜,便搶了船回去了。康王趙構一直逃到臨安,果然即位成了皇帝,廟號高宗。安頓下來後,他專門派人到江北泰興縣重修了圓悟堂,賜名“慶雲禅寺”,一直相承至今。

  

✿ 继续阅读 ▪ 歸去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