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了發揮互助互愛的精神,在佛光山的慈悲基金會、臺北普門寺、宜蘭雷音寺等各別分院都設有友愛服務隊,定期或不定期到育幼院、教養院、養老院、仁愛之家以及孤苦無依老人、行動不便殘障者居處服務。工作內容包括:居住環境清理,爲老人、殘障者盥洗、洗頭、剪指甲、油漆、縫補衣服、增添日用物品,並教他們念佛修行。像蘭陽仁愛之家、樂生療養院、真光教養院、慈德育幼院、高雄私立仁愛之家、慈惠教養院、岡山榮民之家、佛光精舍等處,都是友愛服務隊常去服務的地方。 海外地區也相繼成立友愛服務隊,將佛光普照到各地,如澳洲昆士蘭佛光協會、 菲律賓協會等,就常常到養老院慰問、關懷,澳洲雪梨佛光協會假佛光山南天寺舉行"敬老周活動",菲律賓慈恩寺法師率衆二十人前往養老院慰問等。服務隊的成員皆由信徒發心,本著拔苦與樂的悲願,到育幼院、養老陀、仁愛之家,或至孤苦無依的老人院,爲他們打掃環境,做初步的醫療,給與急難救助等,是實踐"同體共生"理念的社會服務。 1.急難救助會 我認爲:慈悲不應該有省籍的界線與地域的分別,而應該是一種不以己悲,不以物喜,卻能以天下之憂爲憂,以天下之樂爲樂的胸懷。 一九五○年,韓戰爆發,我雖然居無定所,卻到處爲前線官兵募集衣服書籍。一九五一年,花蓮發生大地震,我那時雖然一貧如洗,住在善導寺裏,以放骨灰壇的櫃子爲床,卻爲了震區災民而奔走募款。 一九六七年佛光山開山後,成立"急難救助會",對突遭變故者給予救助,施物、施糧、施財、施棺等,協助受難者度過難關。凡經案主自薦,或案主親友,鄉、鎮、村、裏長或信徒提供,報紙刊登、慈善團體、家扶中心、醫院社工中心轉介,查明屬實,立即給予救助。世界五大洲天災頻仍,人禍不斷,我也都以國際佛光會會長的身分,多方奔走,發起會員們出錢出力,如: .一九七五年,越南淪陷,發生海上難民潮,我雖忙于弘法,也不辭辛勞,到各地呼籲社會大衆雇船到海上去救助難民,承蒙大家幫忙,活人無數。 .一九八六年迄今,佛光山長期舉辦全省性的冬令救濟,赈濟各地貧戶。 .一九八八年起,佛光山每年均至蘭嶼冬令救濟。 .一九九一年七月大陸嚴重水患,海內外各地佛光協會樂捐善款,達新臺幣八百萬元,赈濟大陸華東洪患災民。 .一九九二年六月四日佛光山援助孟加拉吉達港暴風雨災區一萬美金。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國際佛光會與西來寺共同捐贈一萬美金赈濟佛羅裏達飓風受害居民,由國會議員霍華.柏曼(Conessman Howard Berman) 代表轉達。 .一九九叁年十月二十八日美國南加州地區火災,佛光山美國西來寺發動捐款,赈濟災民。 .一九九叁年十一月六日,印度馬哈拉士達省地震,佛光山捐助二萬美金赈濟災民。 .一九九四年叁月九日,贊助孟加拉達馬惹吉卡孤兒院、印度馬德拉斯、亞洲之光佛法僧伽會、俄羅斯莫斯科佛教研究中心、印度孟買那爛陀公益基金會、孟加拉科米拉佛教青年會、印度拉達克兒童學校、印度孟買阿姜塔佛寺、尼泊爾加德滿都佛教仁愛之家等。 .一九九四年叁月二十八日,星雲以個人版稅所得新臺幣叁百萬元捐助"愛滋病防治協會"、"陽光基金會"、"心路文教基金會"、"善牧修女會"、"財團法人基督教晨曦會"、"臺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等六個慈善團體。 .一九九四年六月十一日佛光山赈濟宜蘭南澳地震災情。 .一九九四年七月十叁日佛光山南非南華寺在南非布朗市援助非洲饑民赈災。 .一九九四年八月佛光山發起救援臺灣八一二水災,捐款千余萬元予受災戶。 .一九九四年九月二十日國際佛光會南非新堡協會發起"送愛心到印度"赈災。 .一九九五年一月日本兵庫縣南部震災,大阪臨濟宗佛光山寺暨佛光協會加入救災行列,並捐贈慰問金。 .一九九五年二月高雄市旗津區實踐裏火災,佛光山發放慰問金予海軍官兵眷戶。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國際佛光會菲律賓協會赈濟菲律賓計順省羅百斯社水災受害五萬名災民。 .一九九六年八月國際佛光會暨佛光山發起赈濟賀伯臺風災情活動,捐贈美金四十萬元。 .一九九七年元月,國際佛光會捐款贊助孟加拉難民營。 其它如: .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二日,佛光山捐款協助流離失所的藏胞,得安身之處。 .一九九二年七月七日佛光會贊助拉達克建校及水道設施共計四萬美金。 .一九九四年七月,佛光山協助印度各地建校,捐款五萬美金。 .一九九五年四月八日,國際佛光會捐助拉達克女尼院五萬美金。 .一九九七年四月,佛光山捐贈薪火版稅贊助花蓮基督教門諾醫院。 1.施診醫療隊雲水醫院 一九八叁年佛光山爲了擴大照顧交通不便,缺乏醫療資源的貧困同胞,特別成立施診醫療隊,將醫師、護士、醫藥送到偏遠地區,免費施診,解除病患的痛苦。 除了診治身體上的疾病,法師亦隨行開示佛法,給予精神的鼓勵、安慰。 一九八七年將施診醫療隊擴大爲"雲水醫院",以佛光山各別分院爲據點,每日有數十部義診車如行雲流水般將佛陀的甘露法水送到臺灣各地。既是流動性往返于各鄉鎮,必定能讓更多的貧病患者在醫藥與佛光加持下離苦得樂,身心康泰。不但國內民衆能受到妥善照顧,雲水醫院的醫護人員也曾遠征泰北難民村施診,使得佛光照耀世界各地苦難大衆的心靈。 只要是人就一定要"活動",人若不能活動,不是病人就是死人。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士,每天都要"各以衣祴盛衆妙華供養十方諸佛",就是在活動;佛陀持衣.入舍衛大城,飯後經行;觀音菩薩叁十叁身度化衆生;地藏菩薩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都是在活動;唐代玄奘大師經八百裏流沙的艱辛路途,若無此活動,東土怎會有佛經? 所以,"動"是人生的意義,"動"是我們的生命力,因爲有動才能向前,才能活躍,才能學習,才有參加。活動,能散發活力與朝氣;活動,也能凝聚力量與信仰。尤其,佛法不是一種知識,不能只當學術研究;佛法要靠修行,才能體證。但是,如果只重自我修行,沒有社團活動,則佛教不容易走向人群,走入社會。因此,要讓佛教廣爲弘傳,除了寺院一般性的法會共修以外,還需要組織社團,舉辦各種活動, 透過活動才能動員廣大信徒,影響社會大衆。
《社會團體篇》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