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寺院巡禮篇▪P8

  ..續本文上一頁除了確定自己是真正的佛教徒,在日常生活中對他人要有喜舍布施,對世間要有感恩美德,對物質要有知足修養,對處事要有結緣認識,對生活要有勤儉習慣等的修行,以樹立佛教徒的形象。

  程序:

  禮佛叁拜

  迎請和尚

  唱香贊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

  般若心經

  宣誓

  忏悔發願

  正授

  和尚開示

  回向

  禮謝和尚

  皈依須知:

  皈依不是素食,不是受戒,更不是出家,皈依叁寶是宣誓終身信奉叁寶,誓願不再改變信仰。也就是皈依後要改性不改宗(改變不好性格 ,除了佛教外,不再信仰其他宗教)。

  皈依叁寶後,仍然可以祭拜祖先,對于正派的,不是旁門左道的神明也是可以禮拜的;禮拜是一時的,皈依叁寶是一生的。

  要相信因果,相信大乘佛教,平時要有自我的修持功課,不起無明煩惱,不侵犯他人。

  皈依後,就是佛光會的預備會員,可參加各地佛光分會。

  本山將免費贈閱《覺世》。

  佛光會訂有檀講師、檀教師的甄選考試,以供信衆們報考。

  皈依後,要將初發心的一點信心,如同護禾苗一樣,好好維護,皈依 後,每天至少要誦一卷《般若心經》,持之以恒,必能開智慧。

  皈依後,要以佛法來規範身心,堅固信仰,變化氣質,把過去的貪心化爲喜舍,把瞋恨化爲慈悲,把懶惰懈怠化爲精進勇猛,把消極悲觀化爲積極樂觀,並進而求受在家五戒、八關齋戒等,來提升自己的信仰層次,並植下趣向菩提的種子。

  主辦皈依注意事項:

  皈依日期、地點應及早訂定,並對外通告。

  皈依前可安排講習,爲參加皈依者說明皈依的意義、程序、內容等。

  證盟師、引禮師應提前禮聘。

  主法大德須德學兼備,爲人所崇敬,並有宗派傳承者。

  安排糾察師現場指導規矩。

  灌頂灑淨須用"楊柳枝",不可使用其他樹枝。

  拂塵、錫杖、傳爐、侍者等,應事前准備齊全。

  一個月前開始受理皈依報名。

  1 瑜伽焰口法會

  據《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載,有一天,阿難于林間習定,定中見一餓鬼,名爲焰口,形色枯槁,面貌醜惡,頭發散亂,爪牙長利,腹大如山,喉細如針,口中火燃,阿難驚訝不已。餓鬼告訴阿難,叁日以後,亦當命盡,墮餓鬼道中。阿難大 驚,立刻到佛前求哀救度,佛乃爲說焰口經及施食之法。

  瑜伽焰口法會是以餓鬼道衆生爲主要施食對象,能令餓鬼得度,也是對亡者追薦的佛事之一。法會當中除了施食,解除餓鬼饑虛之外,最重要的是爲他們說法、皈依、受戒,令他們具足正見,不再造罪受苦,早日脫離苦趣,成就菩提。

  程序:

  焰口施食儀軌內容有淨壇、供養、皈敬叁寶,以手結印,口誦有關施食滅罪等各種神咒及變食真言等。詳見《瑜伽焰口施食要集》。

  1 萬緣水陸法會

  水陸法會是中國佛教中,儀式最隆重、功德最殊勝的法會,略稱悲齋會、水陸會、水陸道場,全稱是"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逐句分解開來,即:

  法界:指諸佛與衆生本性平等,理常一致,通稱法界。

  聖凡:指十法界的四聖六凡。佛、菩薩、緣覺、聲聞||四聖,天、人、阿修羅、餓鬼、畜生、地獄||六凡。

  水陸:指衆生受報之處,分爲水陸空叁界。但因水中、陸中的衆生受苦較重;天空中的衆生,如欲界天、色界天,受樂較多,因此普濟著重水陸二處,故名水陸。

  普度:對六道衆生悉皆度化,使令解脫。

  大齋:指不限製的普施飲食。

  勝會:除了施食以外,又有誦經持咒的法施,可令受苦衆生心開意解,得法水滋潤,故名勝會。

  水陸法會緣起于梁武帝夜夢異僧告之"六道四生,受苦無量,惟啓建水陸無遮大法會拔濟之,始能脫苦"。帝乃披覽群經,綜合慈悲梁皇寶忏、阿難遇面然鬼王建立平等施食一事,用製儀文,首于金山寺啓建,由梁武帝當齋。因此最早的水陸法會是由朝廷發起啓建,時至今日,由一般信徒共同發起,集資修設,稱爲"衆姓水陸";如果財力雄厚,發大心獨資營辦,稱爲"獨姓水陸"。佛光山向以廣結善緣爲原則,每次啓建水陸法會都希望以萬緣共成佛事,故稱"萬緣水陸法會"。

  啓建一堂水陸法會,需七晝夜才能功德圓滿。分內壇、外壇等七個壇口,外壇共分大壇、諸經壇、法華壇、淨土壇、楞嚴壇、華嚴壇。總計一次水陸法會約需百位以上法師,動員人力、物力頗钜,一般寺院並不輕易啓建。

  佛門中天人慣于早食,佛午食,餓鬼晚食,平常我們供佛齋天是請天人食,農曆七月十五日僧寶節以供僧爲主,而"水陸法會"是普施齋食于水陸有情,所以又稱爲"悲齋會"。

  程序:

  大壇:禮拜《梁皇寶忏》,諷誦《藥師經》、《金剛經》、《梵網經.心地品》等。

  藥師壇:諷誦《藥師經》、禮拜藥師佛聖號等。

  法華壇:諷誦《法華經》、《楞嚴經》等。

  淨土壇:諷誦《阿彌陀經》、念佛、繞佛、拜佛等。

  諸經壇:諷誦《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金光明經》、《圓覺經》等。

  華嚴壇:默誦《華嚴經》等。

  內壇:結界、發符懸幡、上堂、上供、告赦、請下堂、供下堂、授幽冥戒、圓滿供、圓滿香等佛事。

  另有小齋天、延生普佛、叁時系念、瑜伽焰口等佛事。當法會圓滿時,舉行送聖儀式,到此法會功德圓滿。

  1 供佛齋天法會

  正月初九,俗稱"拜天公",佛教名爲"供佛齋天"。"供佛齋天"用通俗的話講就是"請客"。一般民間"拜天公"只請一人吃飯。"供佛"就是供養叁寶,"齋天"就是請天人吃飯,有天神、天將的代表二十四位,而非世俗所謂的拜天公而已。

  程序:

  嚴淨壇場

  請聖

  獻齋

  上供

  送聖

  1 甘露施食法會

  蒙山施食旨在利濟孤魂。蒙山,位于今四川名山縣境,傳言宋時有甘露法師,居于四川蒙山,曾爲普濟幽靈所集。

  一般寺院、道場視情況而作此施食法,可于每日下午叁時起施食。

  1 仁王護國息災法會

  仁王護國息災法會是爲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而講贊《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的法會。

  《仁王般若波羅蜜經》是佛陀爲十六大國王說示守護佛果、十地之行,及守護國土的因緣。當國家混亂,罹受災難之際,若持誦此經,則可令五谷豐收,民康物阜。

  在中國,此法會始于南北朝陳武帝永定叁年(五五九),帝敕令于大內設仁王大齋,以後遂每年定期舉行二次法會,講《仁王經》,後代皆盛行。

  程序:

  爐香贊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

  叁皈依

  回向

  午供

  開示說法

  1 念佛共修法會

  芸芸衆生終日奔波勞碌,皆爲養其口體,少有時間注意心靈的淨化。因此,佛光山全世界各地別分院于每周六晚上七時叁十分舉行念佛共修法會,仰仗佛陀的威德及大衆的力量,洗滌塵慮,長養福德善根。

  程序:

  爐香贊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叁稱)

  阿彌陀經

  念佛

  繞佛

  叁皈依

  回向

  開示說法

  

  

《寺院巡禮篇》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人生禮儀篇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