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示六
古人說:修行要識路頭,路頭若識得,生死當下休。什麼是路頭?禅堂裏說“離心意識參”,《楞伽經》上說“淨除妄想六識”,能夠離心意識參哪,這個就是路頭。
禅堂裏這些老前輩提出來看話頭,怎麼叫話頭?話頭就是還沒有說話,思想還沒有動念頭的時候,這個時候清淨本然,一念不生,這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照顧好這個境界,這就是看話頭,也就是上面說的離心意識,淨除妄想六識。
那就是廢除見聞覺知,把自己的觀點,自己所想、所准備的這一切,把這一切內思想、外思想,這觀點、那觀點統統去掉,這就是路頭,別的再沒有路頭,另外再找個什麼路頭啊?假若你要在生滅之中找個路頭,百千萬劫也沒有路。
古人說:有覺有照是生死,無覺無照是頑空。這是說不能執著話頭,話頭不屬于有無,你有心找個話頭,就是找到了也不是話頭,你無心找,什麼都沒有,也不是話頭。禅宗說:起心動念,即乖法體,有心即錯,動念即乖。這都不是路頭。
那什麼才算路頭呢?禅宗的老師父說:“有知無妄”,這是路頭。有知啊,這個知要了了常知,一定要認識這個是路頭啊!這個路頭很容易知道,不管哪個人滿嘴都是路頭,要想做到啊,很不容易。說離心意識參,這不是很容易嘛,我們是不是離了?還不是一天到晚分別心在作怪!那就是正念站得住,功夫踏實,淨除妄想六識,分別心、妄想心這個沒有了,這就是路頭,一定要這樣用,不這樣用就不是的。
佛教千經萬論,也就是指示我們這個路頭,你仔細考慮這個離心意識,這個極深遠哪!能不能離開心意識,再說能不能相信這個,主要是相信哪。你一天到晚掰著書本子看來看去,天天看經不知道經的意思,經是標月指,不能認指爲月,你一天到晚看這個書本子,你是想認指爲月嗎?說願解如來真實義,這是嘴說的,究竟解沒解真實義?在這些地方要下一場苦心,一定要進入如來真實義,催板。
開示七
禅宗這一法,開端就是要觀心,若不觀心,法無來處,若能觀心,即是上定,這就是禅宗。禅宗的目的以明心見性爲目的,見性就是修道結束,這見了性的人哪,這一切佛法都是自己的,叁千威儀,八萬細行,叁藏十二部全是自己的。那麼我們現在念經是念釋迦牟尼佛說的,見了性的人,這一切法消歸自己,不從他得。這叁世諸佛說的法是一個,前佛說的,後佛再說一遍,都算是重說,不似乎另外一個佛另外又說一個法,不是的,因爲他見性是一致的,所謂十方諸如來,共證一法身,智慧是一致的。
佛怎麼說這麼多法呢?就是我們衆生啊,事情太多了,也太苦惱了,他就用這麼一切法來度我們這些事,把我們這個妄想執著破除,顯出我們自性的本體,佛出世間也就是這個目的,叁世諸佛出世也是這一個目的,並不是他佛是他佛,有另外一個目的,不是的。你說佛有什麼說的呢?他沒有什麼說,他是給我們說的,早晚這一切衆生度盡了,佛說法才算究竟。
早晚這一切衆生都度盡了,都成佛了,地藏菩薩他才成佛,就是還有一個衆生沒有成佛,地藏菩薩他呀,也不成佛嘛!這是他的大悲心向我們衆生保證,您好好修行,我總要有一天會度你們。象觀音菩薩、文殊菩薩發的願都很大,可是這些諸大菩薩所發的願還有一個休息,唯有地藏菩薩呀,他沒休息。釋迦牟尼佛滅度了,彌勒菩薩還沒有出世,這一個階段的衆生,如來涅槃交給了地藏菩薩,說:我滅度之後,彌勒下生之前,所有的衆生,你不能叫他造一點罪啊!地藏菩薩滿口承當,說:世尊不必憂慮,如來滅度之後,所有的衆生但凡種一點善根,我都千方百計不令他墮落。你說有些人一定要造罪嘛,那也沒辦法。
曆代的祖師開道場、度衆生,這些祖師、這些菩薩來生世界,都是度衆生的。我們要精進勇猛,趕快修行,免得這些祖師、菩薩們費勁,或是念佛,或是參禅,把你的功夫用上,不要去坐香了,往背後一靠,頭一低,怎麼?准備睡覺。腰杆子豎直,把自己話頭提起來,不靠背,不低頭,不東倒西歪,這用功的樣子已經出現了。你這個往後一靠,頭一低,你沒別的,你准備睡覺,我們睡覺的時間太多了,用功的時間太少了,我們不能比過來的人哪,過來人行住坐臥都用功啊!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
大家到禅堂裏來了,這跑香也是一枝香,跑香也要用功啊!你看禅堂裏安排的、准備的多恰當,就怕你跑香的功夫沒提起來,這散香一響“照顧話頭”。要知道,這禅堂裏一切行、一切處、一切動作,都是助道的,這些人人都要會,互相你助我的道,我也助你的道,這才算是同參道友啊,別人助你的道,你不助別人的道,別人幫你的忙,你不幫別人的忙,那你把這個同參道友就失掉了,別人還把你當作同參道友,你呢?一點忙也不幫。那就趕快把散香、當值都學會,主動地去學,主動地去做,幹起來就是學,不是另外還有個時間學。在禅堂裏跑來跑去,這就是學,一個學規矩,一個學用功,規矩學會了,功夫會用了,這不就是老參師父了麼?
那你功夫也不會,規矩也不懂,就是初參,一定趕快,把上殿的犍槌要學會,會的也要經常去敲,不敲就忘了。要真正的說起來,禅堂裏外寮裏,這個犍槌是爭著敲。這個東單頭一到大殿裏,就到那個大魚子跟前站著,後頭來了人,沖他一合掌,他就讓開。禅堂的人敲犍槌,碰到外寮的人,行單上前一合掌,你趕快站開,讓別人敲。象現在你這也不會,那也不會,沒人敲了,擱那兒了,做你的太平天國了。
常住是成就修道的,不是成就不修道的,到這個地方來,就要隨著這裏上殿、過堂、出坡、坐香,青原山現在搞農禅哪,沒有農啊,也沒有地,不象雲居山做不了的事,這裏你就是做也沒什麼事做,就種那幾顆菜,旁的做什麼?再說山上就那麼一點柴火,也沒好多,揀揀柴火,種種菜,在外邊透透空氣,到禅堂裏坐坐,這叫善調身心,道業可成,催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