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示二
……叢林的外觀,一切變了,這就叫變哪!內也變,外也變,一切行動都變了,變成什麼樣子了?變成了一切佛事,你這個人哪,已經走上了正規的修行道路,外邊正規到底,內邊話頭時時刻刻在,你這就是外也修行,內也變了,外也變了,你這個人哪,就輾轉的算是一個修行人了。
我們用功,不管是念佛,是參禅,或是你自己選擇法門中一個功夫,也可以,就是要有一個長遠心,有一個堅固心,得有個信心,你沒有這幾個心哪,過幾個階段,你或許覺得沒什麼味道,世間法總有一個味道,有一個意思,你這個看話頭你要什麼味道呢?什麼味道也沒有,什麼思想也沒有,什麼做法也沒有,這什麼都沒有,這個才是話頭,你以爲沒有味道,沒有意思,那你錯了,但有一個味道,有一個意思,這還不屬于生滅法。
這上半月,一個姓熊的,原來他是吉安地區氣功協會的書記,老婆就是這個吉安市肖專員的女孩子,他本人是個大學生。到西藏學過密宗,親近了西藏幾個大活佛小活佛,大喇嘛教給他好多方式方法,怎麼修怎麼弄,大喇嘛跟他說呀,你在中國這個漢僧裏面找一個禅宗的人,你好好向他學習一下。他見了我兩回,他那個意思呀,他說我呀,也是氣功,他說我是氣功裏面很高的氣功。我說,我呀,不是氣功,我怎麼能是氣功呢?打坐參禅是不生不滅法呀,你就是說你這氣功達到究竟目的,還是生滅,你用功就是用到極點,你還趕不上道家的叁花九煉,要說了生死,根本碼子都摸不到。我給他說的這個意思,他還沒體會到,後來到廣東大學當教授去了,他給他的學生傳的都是密宗法。有回肖居士帶著他們來,因爲是熟人,見過幾回了,就問問這,問問那,我呀,也跟他說了一下。問這禅堂是什麼目的啊?他想打聽打聽啊,我說禅堂的目的是明心見性爲目的。他問我,我也問問他,這一問哪,問的他心裏有點不好過。我跟他說明了,我說你呀,我不是對你不客氣,因爲你是高級知識分子,你說是了生死用功,你這樣搞啊,你連路頭都沒摸到啊!我說這話,他心裏難過呀,心想我搞了幾十年了,在這氣功裏面是高尚的人哪,你看,了生死我連路頭都沒摸著。我說,我決不跟你說謊話呀,你確確實實的你現在還在那個生死、斷常二見中去做,學的還是佛法,你見解卻是斷、常二見,你這都屬于生滅,那麼了生死啊,沒有你的份!這一說呀,好象說到他心裏了,他站起來了,站起來長跪合掌,合掌什麼意思啊?他以爲我有什麼法,我說,我呀,沒有法,現在你學了這麼多年的佛法,你連個叁皈還沒懂啊,不要說這法、那法了,叁皈還沒有遵守,別說五戒,就這麼簡單的叁皈都沒遵守到,也不認識叁皈,更不要說佛法了,信教的開端還沒有明白,想了生死哪有份呢?根本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出家人,要實實在在的要把這個叁皈考慮一番哪!不要弄好多呀!·我們皈依佛,以佛爲師,現在我們仔細考慮,我們是不是以佛爲師呢?好好想想,說皈依佛,以佛爲師,永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以法爲師,皈依如來所說叁藏十二部一切經、律、論叁藏,永不皈依外道典籍,外道典籍這多的不得了,除了佛說的叁藏十二部,其他的抄前落後,抄後落前,不依佛教的正文,自己歪曲的,這都算是外道典籍;皈依僧,以僧爲師,皈依十方賢聖僧,這一條皈依僧我們做到了嗎?要皈依十方賢聖僧,什麼是賢聖僧?口講佛法,心行佛事,行解相應,即是賢聖僧。我們出家想了生死,能把這叁皈體會,照著叁皈行動,今生定了生死,要不然呀,百千萬劫也出不了這個苦,也在生滅輪回中轉!
沒有一個結束的話,你還是不行,修持、生活這一天到晚,你得有個規格,你沒有一點規格呀,你雖然就那麼參,什麼都不管,那也不行。道場裏有一定的製度,跟著大家,這道場裏邊第一條,得有班首師父,得有綱領,班首與綱領之間,綱領與班首之間,這要弄好,你要弄不好啊,就會出事,因爲都有權力呀,八個綱領:維那、知客、僧值、當家、副寺、寮元、衣缽、典座。這都屬于綱領啊,叢林的製度,權利都在這綱領手裏,綱領與綱領之間要和合、忍讓,假若你這個綱領與綱領之間沒有忍讓和合呀,那就不好弄。
客堂有僧值、知客,僧值就是課堂裏面的副知客,知客就是副僧值,兩個人平等,兩個人和合,把客堂裏一切製度、一切作法做好,那你不能說這是僧值的事,這是知客的事,我不管!知客要是沒在客堂,你這個僧值在客堂裏你就要負責,僧值有事情,這個知客呀,上殿、過堂、出坡,你知客要負責,那不能說僧值不在家,他的事情我不管,那可不行啊!這綱領與綱領之間,要和合在一起,你看這個僧值在上殿、過堂之中,他很有權利呀。不管哪一個綱領不能打人家耳巴子,這個叢林上打耳巴子,是僧值打的,禅堂裏的師傅有不合適的地方,違犯規矩的地方,那是維那打香板,這也是製度。
這個禅堂裏邊領導是班首,班首領導什麼呢?領導修行,用功怎麼用,修行怎麼修,功夫、見地、受用,這是班首講的,這個維那不能講這個,維那講什麼?講製度,維那這一個月在禅堂裏講四回話,講什麼?完全講製度。僧值在齋堂裏一個月講四回話,也是講製度,他講什麼製度呢?上殿、過堂、出入往還,這是僧值在齋堂裏講的,僧值講話的時候,方丈不過堂,這僧值在齋堂裏講話,那個很客氣呀,不是現在隨便講啊,那不是的啊!僧值講話,這班首、首座都在齋堂裏吃飯,一開始就是:班首師父、維那師父、兩序上座慈悲,今天晚學有點什麼事要想說一說。開始就說“大衆師父,防火防盜!”頭一句就要這麼講,防火防盜,因爲僧值就是管這個的嘛,提出來這些製度,意思就是要大家遵守。他爲什麼在齋堂裏講呢?齋堂裏吃飯的時候,有班首、綱領,大家都在齋堂裏吃飯,可是你們當參學得知道,這個僧值講話,維那在禅堂裏講話,不能提名,只能把這個事情說說。
這個禅堂裏的師父,上殿過堂,出入往還,要是不合適的地方,僧值他能打耳巴子,打了之後,這維那回堂,還要打那個師父叁香板,爲什麼?你禅堂的師父,是大家的榜樣,你爲什麼在外面失了覺照啊,要不僧值怎麼打你呢?那可不能怨天怨地,不能啊!萬一要是這個禅堂的在外面循規蹈矩,處處守規矩,僧值要打,那還不行,那你還不能打,打了班首要到客堂去打官司。客堂就是法官,不管誰到客堂裏,你把你的意見提出來,聽從知客師父安排。不管什麼人,不能到客堂說長說短,亂說亂講,還不能說是叁兩個在一起,打抱不平,那個不行。
這個外寮的人到禅堂裏邊要是犯了規矩,那怎麼辦呢?你進入禅堂裏來,維那師父要管。我幼年在大禅堂裏面住,學了一些禅堂、外寮,外寮到禅堂的這一些製度,還有維那對于外寮的人來坐香的製度。這個在常住住過叁年的師父,那就不允許打香板,也不允許打耳巴子了,因爲他算是在這裏住了幾年嘛,也算是老住的,要是到禅堂裏坐香,維那那就不能隨便就打呀!
這禅堂裏邊住過幾年的老參師父,到齋堂去吃飯,大殿去上殿,你這個僧值,你也要考慮,那不能隨隨便便就打,打了也不行的!那就是綱領與綱領之間要團結,爲什麼要團結呢?綱領都有權利呀,你比如這個知客的權力,在這個道場裏面,任何人違犯了清規,這知客都要處理你,這是他的權力。權力的人與權力的人要互相尊重,你可不要挑他的毛病,因爲你是綱領他也是綱領,你要是挑他的毛病,他也能挑你的毛病,都有地位、都有權力,這很細致的事情都要知道。
近來解放後,文化大革命,佛教恢複,各叢林弄不起來是怎麼呢?就是綱領與綱領各有各的權力,他只執行他的權力,別個的權力他不管,那個就不行。這個當家的,名叫監院,監院就是在這叢林裏這一切他都能管,他是當家的嘛,也算是一寺之主啊。庫房裏一個監院,一個副寺,這都是綱領,另外這個庫房裏,常住還要安一個都監,都監是什麼人呢?都監大部分都是首座代理,這個堂客裏有個知衆,知衆跟都監他兩個平級,地位在這八個綱領之上,在班首下邊,又加這兩個負責人、兩個綱領。
原先我在雲居山,是那裏的首座,代客堂的知衆,知衆他比當家、比知客、維那、僧值高一級。這個綱領執事,都是知衆跟都監兩個提出來的、選擇出來的,然後跟方丈說,叫方丈請,要是請綱領執事,你方丈沒有通過兩個都監、知衆的話,你還不好,這叫團結在一起。因爲知衆和都監他兩個選擇出來的人,都是有經驗的,這才跟方丈說,叫方丈請,方丈他是代表一個常住,一個道場的主人,他是這個樣子搞的。
客堂的知衆,他要選擇出來維那、僧值、知客;庫房的都監,要選擇出來當家的、副寺、衣缽、典座、寮元,這個都監、知衆他兩個在一起商量,你看你選這個怎麼樣,我選這個怎麼樣,兩個人都同意才行。那不是說誰想叫誰當什麼就當什麼,和尚你也不能啊!這個名稱就是“團結六合僧衆,體續百丈宗風”,這是古規,叢林裏安排就是這個樣子安排。
我們寺廟跟這皇宮裏差不多,八大朝臣就是我們的八大綱領,四個宰相就是我們叢林的四個班首,首座、西堂、後堂、堂主,九卿四相,這是國家的製度,我們叢林下這個製度,跟國家那是一樣的。解放後說什麼,說我們寺廟裏和尚這些製度是封建,其實不是,因爲佛在世,文殊普賢是左丞右相,代佛說法。我們這四個班首,他算是法位上的人,他與方丈分座說法,他跟方丈平級,有些地方,這個首座的權力比方丈還大,因爲他是這樣的,班首叫終身製,你請了他當首座啊,他這一生一世就要當首座了,沒有辭職,跟綱領不一樣,這叫終身製,叢林下請了書記,這也是終身製,書記可以代維那,維那不當了還是書記。那不是我們從正月十五、從七月十五挂牌,不是說明嘛,某某書記代理僧值,某某書記代理知客,某某書記代理監院,知客、僧值這八個綱領是暫…
《體光老和尚 開示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