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謾春風。
草繞村程綠,花盤石磴紅。
他時許相覓,五老亂雲中。
《全唐詩·卷843_45》
【聽李尊師彈琴】
仙子弄瑤琴,仙山松月深。
此聲含太古,誰聽到無心。
灑石霜千片,噴崖泉萬尋。
何人傳指法,攜向海中岑。
《全唐詩·卷843_46》
【寄武陵微上人】
善卷臺邊寺,松筠繞祖堂。
秋聲度風雨,曉色遍滄浪。
白石同誰坐,清吟過我狂。
近聞爲古律,雅道更重光。
《全唐詩·卷843_47》
【匡山寓居棲公】
外物盡已外,閑遊且自由。
好山逢過夏,無事住經秋。
樹影殘陽寺,茶香古石樓。
何時定休講,歸漱虎溪流。
《全唐詩·卷843_48》
【湘西道林寺陶太尉井】
太尉遺孤井,寒澄七百年。
未聞陵谷變,終與姓名傳。
影浸無風樹,光含有月天。
林僧曉來此,滿汲灑金田。
《全唐詩·卷843_49》
【寄松江陸龜蒙處士】
萬卷功何用,徒稱處士休。
閑欹太湖石,醉聽洞庭秋。
道在誰開口,詩成自點頭。
中間欲相訪,尋便阻戈矛。
《全唐詩·卷843_50》
【閉門】
外事休關念,灰心獨閉門。
無人來問我,白日又黃昏。
燈集飛蛾影,窗銷迸雪痕。
中心自明了,一句祖師言。
《全唐詩·卷843_51》
【看水】
範蠡東浮闊,靈均北泛長。
誰知遠煙浪,別有好思量。
故國門前急,天涯照裏忙。
難收上樓興,渺漫正斜陽。
《全唐詩·卷843_52》
【寄棲白上人】
萬國爭名地,吾師獨此閑。
題詩招上相,看雪下南山。
內殿承恩久,中條進表還。
常因秋貢客,少得掩禅關。
《全唐詩·卷843_53》
【自題】
禅外求詩妙,年來鬓已秋。
未嘗將一字,容易谒諸侯。
挂夢山皆遠,題名石盡幽。
敢言梁太子,傍采碧雲流。
《全唐詩·卷843_54》
【孫支使來借詩集,因有謝】
冥搜從少小,隨分得淳元。
聞說吟僧口,多傳過蜀門。
相尋江島上,共看夏雲根。
坐落遲遲日,新題互把論。
《全唐詩·卷843_55》
【夏日言懷】
苦被流年迫,衰羸老病情。
得歸青嶂死,便共白雲生。
樹枿燒爐響,崖棱蹑屐聲。
此心人信否,魂夢自分明。
《全唐詩·卷843_56》
【早秋寄友生】
雨多殘暑歇,蟬急暮風清。
誰有閑心去,江邊看水行。
河遙紅蓼簇,野闊白煙平。
試折秋蓮葉,題詩寄竺卿。
《全唐詩·卷843_57》
【送王秀才往松滋夏課】
松滋聞古縣,明府是詩家。
靜理馀無事,欹眠盡落花。
江光搖夕照,柳影帶殘霞。
君去應相與,乘船泛月華。
《全唐詩·卷843_58》
【喜[巧/言]公自武陵至】
已盡滄浪興,還思相楚行。鬓全無舊黑,詩別有新清。
暫憩臨寒水,時來扣靜荊。囊中有靈藥,終不獻公卿。
《全唐詩·卷843_59》
【假山】
匡廬久別離,積翠杳天涯。
靜室曾圖峭,幽亭複創奇。
典衣酬土價,擇日運工時。
信手成重疊,隨心作蔽虧。
根盤驚院窄,頂聳訝檐卑。
鎮地那言重,當軒未厭危。
巨靈何忍擘,秦政肯輕移。
晚覺莎煙觸,寒聞竹籁吹。
藍灰澄古色,泥水合凝滋。
引看僧來數,牽吟客散遲。
九華渾仿佛,五老頗參差。
蛛網藤蘿挂,春霖瀑布垂。
加添雙石筍,映帶小蓮池。
舊說雷居士,曾聞遠大師。
紅霞中結社,白壁上題詩。
顧此誠徒爾,勞心是妄爲。
經營慚培塿,賞玩愧童兒。
會入千峰去,閑蹤任屬誰。
《全唐詩·卷843_60》
【謝西川可准上人遠寄詩集】
匡社經行外,沃洲禅宴馀。
吾師還繼此,後輩複何如。
江上傳風雅,靜中時卷舒。
堪隨樂天集,共伴白芙蕖。
《全唐詩·卷843_61》
【秋空】
已覺秋空極,更堪寥泬青。
只應容好月,爭合有妖星。
耿耿高河截,翛翛一雁經。
曾于洞庭宿,上下徹心靈。
《全唐詩·卷843_62》
【與聶尊師話道】
伯陽遺妙旨,杳杳與冥冥。
說即非難說,行還不易行。
藥中迷九轉,心外覓長生。
畢竟荒原上,一盤蒿隴平。
《全唐詩·卷843_63》
【送相裏秀才自京至卻回】
夷門詩客至,楚寺閉蕭騷。
老病語言澀,少年風韻高。
難于尋阆島,險甚涉雲濤。
珍重西歸去,無忘役思勞。
《全唐詩·卷843_64》
【謝人寄南榴卓子】
幸附全材長,良工劚器殊。
千林文柏有,一尺錦榴無。
品格宜仙果,精光稱玉壺。
憐君遠相寄,多愧野蔬粗。
《全唐詩·卷843_65》
【寄舊居鄰友】
別後知何趣,搜奇少客同。
幾層山影下,萬樹雪聲中。
晚鼎烹茶綠,晨廚爨粟紅。
何時攜卷出,世代有名公。
《全唐詩·卷843_66》
【送朱秀才歸閩】
荊門來幾日,欲往又囊空。
遠客歸南越,單衣背北風。
近鄉微有雪,到海漸無鴻。
努力成詩業,無謀谒至公。
《全唐詩·卷843_67》
【龍潭作】
乍臨毛發豎,雙壁夾湍流。
白日鳥影過,青苔龍氣浮。
蔽空雲出石,應禱雨翻湫。
四面耕桑者,先聞賀有秋。
《全唐詩·卷843_68》
【依韻酬謝尊師見贈二首】(師欲調舉)
南國搜奇久,偏傷杜甫墳。
重來經漢浦,又去入嵩雲。
舊別人稀見,新朝事漸聞。
莫將高尚迹,閑處傲明君。
嶽頂休高臥,荊門訪掩扉。
新詩遺我別,舊約與誰歸。
賢路曾無滯,良時肯自違。
明年窺日窟,仙桂露霏微。
《全唐詩·卷843_69》
【送冰禅再往湖中】
行心甯肯住,南去與誰群。
碧落高空處,清秋一片雲。
穿林瓶影滅,背雨錫聲分。
應笑遊方久,龍鍾楚水濆。
《全唐詩·卷843_70》
【喜表公往楚王城】
已聞人舍地,結構舊基平。
一面湖光白,鄰家竹影清。
應難尋辇道,空說是王城。
誰信興亡迹,今來有磬聲。
《全唐詩·卷843_71》
【春雪初晴喜友生至】
數日不見日,飄飄勢忽開。
雖無忙事出,還有故人來。
已盡南檐滴,仍殘北牖堆。
明朝望平遠,相約在春臺。
《全唐詩·卷843_72》
【殘春連雨中偶作懷故人】
南鄰阻杖藜,屐齒繞床泥。
漠漠門長掩,遲遲日又西。
不知何興味,更有好詩題。
還憶東林否,行苔傍虎溪。
《全唐詩·卷843_73》
【送崔判官赴歸倅】
白首從顔巷,青袍去佐官。
只應微俸祿,聊補舊饑寒。
地說丘墟甚,民聞旱歉殘。
春風吹绮席,賓主醉相歡。
《全唐詩·卷843_74》
【寒食日懷寄友人】
萬井追寒食,閑扉獨不開。
梨花應折盡,柳絮自飛來。
夢覺懷仙島,吟行繞砌苔。
浮生已悟了,時節任相催。
《全唐詩·卷843_75》
【懷巴陵舊遊】
洞庭雲夢秋,空碧共悠悠。
孟子狂題後,何人更倚樓。
日西來遠棹,風外見平流。
終欲重尋去,僧窗古岸頭。
《全唐詩·卷843_76》
【招乾晝上人宿話】
連夜因風雪,相留在寂寥。
禅心誰指示,詩卷自焚燒。
語默鄰寒漏,窗扉向早朝。
天臺若長往,還渡海門潮。
《全唐詩·卷843_77》
【荊門秋日寄友人】
青溪知不遠,白首要難歸。
空想煙雲裏,春風鸾鶴飛。
誰論傳法偈,自補坐禅衣。
未謝侯門去,尋常即掩扉。
《全唐詩·卷843_78》
【哭鄭谷郎中】
朝衣閑典盡,酒病覺難醫。
下世無遺恨,傳家有大詩。
新墳青嶂疊,寒食白雲垂。
長憶招吟夜,前年風雪時。
《全唐詩·卷843_79》
【題東林十八賢真堂】
白藕花前舊影堂,劉雷風骨畫龍章。
共輕天子諸侯貴,同愛吾師一法長。
陶令醉多招不得,謝公心亂入無方。
何人到此思高躅,岚點苔痕滿粉牆。
《全唐詩·卷844_1》
【題南嶽般若寺】
諸峰翠少中峰翠,五寺名高此寺名。
石路險盤岚霭滑,僧窗高倚泬寥明。
淩空殿閣由天設,遍地杉松是自生。
更有上方難上處,紫苔紅藓繞峥嵘。
《全唐詩·卷844_2》
【寄廬嶽僧】
一聞飛錫別區中,深入西南瀑布峰。
天際雪埋千片石,洞門冰折幾株松。
煙霞明媚棲心地,苔藓萦纡出世蹤。
莫問江邊舊居寺,火燒兵劫斷秋鍾。
《全唐詩·卷844_3》
【遊谷山寺】
城裏尋常見碧棱,水邊朝暮送歸僧。
數峰雲腳垂平地,一徑松聲徹上層。
寒澗不生浮世物,陰崖猶積去年冰。
此身有底難抛事,時複攜筇信步登。
《全唐詩·卷844_4》
【楚寺寒夜作】
寒爐局促坐成勞,暗淡燈光照二毛。
水寺閑來僧寂寂,雪風吹去雁嗷嗷。
江山積疊歸程遠,魂夢穿沿過處高。
畢竟忘言是吾道,袈裟不稱揖蕭曹。
《全唐詩·卷844_5》
【送泰禅師歸南嶽】
石龛閑鎖白猿邊,歸去程途半在船。
林簇曉霜離水寺,路穿新燒入山泉。
已尋岚壁臨空盡,卻看星辰向地懸。
有興寄題紅葉上,不妨收拾別爲編。
《全唐詩·卷844_6》
【山中寄凝密大師兄弟】
一爐薪盡室空然,萬象何妨在眼前。
時有興來還覓句,已無心去即安禅。
山門影落秋風樹,水國光凝夕照天。
借問荀家兄弟…
《齊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