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何須更問洞中天。
支公放鶴情相似,範泰論交趣不同。
有念盡爲煩惱相,無私方稱水晶宮。
香焚薝蔔諸峰曉,珠掐金剛萬境空。
若買山資言不及,恒河沙劫用無窮。
《全唐詩·卷837_1》
【再逢虛中道士叁首】
天目西峰古壞壇,壇邊相別雪漫漫。
如今四十馀年也,還共當時恰一般。
,
囊裏靈龜小似錢,道伊年與我同年。
壺中長挈天相逐,何處升天更有天。
吾道將君道且殊,君須全似老君須。
尋常有語爭堪信,愛說蟠桃似甕粗。
《全唐詩·卷837_2》
【上盧使君二首】
一領彤弓下赤墀,惟將清淨作藩籬。
馬卿山嶽金相似,張緒風情柳不如。
心染煙霞新句出,筆驅奸蠹宿根隳。
鄱陽黎庶還堪羨,頭有重天足有牦。
司馬遷文亞聖人,叁頭九陌碾香塵。
盡傳棣萼麟兼鳳,終作昌朝甫與申。
樓聳嬌歌疏雨過,風含和氣滿城春。
因知寰海升平去,又見高宗夢裏人。
《全唐詩·卷837_3》
【陪馮使君遊六首·登幹霄亭】
擁翠扪蘿山屐輕,飄飖紅旆在青冥。
仙科朱绂言非貴,溪鳥林泉癖愛聽。
古桂林邊棋局濕,白雲堆裏茗煙青。
因思廬嶽彌天客,手把金書倚石屏。
《全唐詩·卷837_4》
【陪馮使君遊六首·遊靈泉院】
珂珮喧喧滿路岐,亂泉聲裏扣禅扉。
對花語合希夷境,坐石苔黏黼黻衣。
鳥啄古杉雲冉冉,風吹清磬露霏霏。
惠岩亦有孤峰在,只戀繙經未得歸。
《全唐詩·卷837_5》
【陪馮使君遊六首·過相思嶺】
譽自馨香道自怡,相思嶺上卻無機。
荒渠葉覆深霞在,片石人吟一鳥飛。
何處風砧傳古曲,誰家冢樹挂斜晖。
因思往事真堪笑,鶴背漁竿未是歸。
《全唐詩·卷837_6》
【陪馮使君遊六首·錦沙墩】
臨水登山興自奇,錦沙墩上最多時。
雖雲發白孤峰好,其奈名清聖主知。
草媚蓮塘資逸步,雲生松壑有新詩。
翛然別是神仙趣,豈羨東山妓樂隨。
《全唐詩·卷837_7》
【陪馮使君遊六首·釣罾潭】
境靜江清無事時,紅旌畫鹢動漁矶。
心期只是行春去,日暮還應待鶴歸。
風破绮霞山寺出,人歌白雪島花飛。
自憐亦在仙舟上,玉浪翻翻濺草衣。
《全唐詩·卷837_8》
【陪馮使君遊六首·迎仙閣】
澗香霞影繞樓臺,卷箔憑闌耳目開。
況從旌旗近鸾鳳,可憐談笑出塵埃。
火雲不入長松徑,露茗何須白玉杯。
誰道迎仙仙不至,今朝還有謝公來。
《全唐詩·卷837_9》
【賀雨上王使君二首】
一片丹心合萬靈,應時甘雨帶龍腥。
驅塵煞燒連窮□,□電沖霓滿窅冥。
處處已知倉廪溢,家家皆歇管弦聽。
應須蚤勒南山石,黃霸清風滿內庭。
由來天贊德唯馨,朋禱心期事盡行。
玄妙久聞談佛母,感通今日見神明。
破除秋熱飄蕭盡,還似春時散漫傾。
他日爲霖亦如此,諸生無不沐經營。
《全唐詩·卷837_10》
【感懷寄盧給事二首】
綿綿遠念近來多,喜鵲隨函到綠蘿。
雖匪二賢曾入洛,忽驚六義減沈疴。
童扳鄰杏隳牆瓦,燕啄花泥落砌莎。
好更因人寄消息,沃州歸去已蹉跎。
常憶團圓繡像前,東歸經亂獨生全。
孤峰已住六七處,萬事無成叁十年。
每想苑牆危逼路,更思缽塔曉淩煙。
如今憔悴荊枝盡,一諷來書一怆然。
《全唐詩·卷837_11》
【賀鄭使君】
叁衢蜂虿陷城池,八詠龍韬整武貔。
才谕危亡書半幅,便思父母淚雙垂。
戈收甲束投仁境,汗浃魂飄拜虎旗。
死地再生知德重,精兵連譀覺山移。
人和美葉祯祥出,陣善深爲典教推。
仗信輸誠方始是,執俘折馘欲何爲。
清威嚴令無纖壒,長路深山不拾遺。
七邑恩波歌浩渺,一方雲物自鮮奇。
天文仰視同諸掌,劍術無前更數誰。
戰馬閑眠汀草遠,秋鼙幹揭嶽霞隳。
義爲土地精靈伏,仁作金湯鐵石卑。
龔遂劉寬同煦妪,張飛關羽太驅馳。
笙歌席上偏憐客,刀劍林中亦念詩。
縠渚美爲長飲水,金山高作受降碑。
時猶草草秋方盡,陳是堂堂孰敢窺。
寵渥豈唯分節钺,勳庸須勒上鍾彜。
神資天贊誰堪比,名遂功成自不知。
卷箔倚闌雲欲雪,擁垆傾榼酒如饴。
扶堯社稷常憂老,到郭汾陽亦未遲。
釋子沾恩無以報,只將葑菲賀階墀。
《全唐詩·卷837_12》
【送鄭使君】
刺婺廉閩動帝臺,唯將清淨作梯媒。
綠沈槍卓妖星落,白玉壺澄苦霧開。
仁愛久懸溪上月,恩光又發嶺頭梅。
天資劉邵龔黃筆,神助韓彭衛霍才。
古驿劍江分掩映,畫旗花舫下喧豗。
鳳麟帟幕芙蓉坼,洞壑清威霹雳來。
禮樂封疆添禮樂,塵埃時節勿塵埃。
荔支花下驅千騎,薝蔔林中禮萬回。
視事蠻奴磨玉硯,邀賓海月射金杯。
讴歌合合千門樂,鼙角雄雄一閣雷。
君父恩深頭早白,子孫榮襲日難陪。
東陽缁素如何好,空向生祠祝上臺。
《全唐詩·卷837_13》
【贈楊公杜之舅】
分盡君憂一不遺,鳳書征入萬民悲。
風雲終日如相逐,雨露前程即可知。
畫舸還盛江革石,秋山又看謝安棋。
談諧盡是經邦術,頭角由來出世姿。
天地事須歸橐籥,文章誰得到罘罳。
扣舷傍島清吟健,問俗看漁晚泊遲。
霞影滿江搖枕簟,鳥行和月下漣漪。
周秦漢魏書書在,麟鳳龜龍步步隨。
金殿恩波將浩浩,圭峰意緒謾孜孜。
郡中條令春常在,境外歌謠美更奇。
道者藥垆留要妙,林僧禅偈寄相思。
王楊盧駱真何者,房杜蕭張更是誰。
應念衢民千萬戶,家家皆置一生祠。
《全唐詩·卷837_14》
【遊金華山禅院】
茲地曾棲菩薩僧,旃檀樓殿瀑崩騰。
因知境勝終難到,問著人來悉不曾。
斜谷暗藏千載雪,薄岚常翳一龛燈。
多慚不及當時海,又下嵯峨一萬層。
《全唐詩·卷837_15》
【寄鄭道士二首】
常憶蘇耽好羽儀,信安山觀住多時。
不知玉質雙棲處,兩個仙人是阿誰。
誰帶金輪髻裏珠,何妨相逐去清都。
舊山大有閑田地,五色香茆有子無。
《全唐詩·卷837_16》
【送少年禅師二首】
秀眉青目樹花衣,一缽隨緣智不知。
佛與輪王嫌不作,世間剛有個癡兒。
萬水千山一鶴飛,豈愁遊子暮何之。
古今此著無人會,王積新輸更不疑。
《全唐詩·卷837_17》
【古劍池】
秋水蓮花叁四枝,我來慷慨步遲遲。
不決浮雲斬邪佞,真成龍去擬何爲。
《全唐詩·卷837_18》
【曹娥碑】
高碑說爾孝應難,彈指端思白浪間。
堪歎行人不回首,前山應是苎蘿山。
《全唐詩·卷837_19》
【比幹傳】
昏王亡國豈堪陳,只見明誠不見身。
想得先生也知自,欲將留與後來人。
《全唐詩·卷837_20》
【送人遊茆山】
鳥啼花笑暖紛紛,路入青雲白石門。
君到前頭好看好,老僧或恐是茆君。
《全唐詩·卷837_21》
【聞杜宇】
咽雨哀風更不停,春光于爾豈無情。
宜須喚得謝豹出,方始年年無此聲。
《全唐詩·卷837_22》
【聽曉角】
叁會單于滿閣風,五行無忒月朦胧。
如何十萬家休戚,只在嗚嗚咽咽中。
《全唐詩·卷837_23》
【宿赤松山觀題道人水閣兼寄郡守】
珠殿香輧倚翠棱,寒棲吾道寄孫登。
豈應肘後終無分,見說仙中亦有僧。
雲斂石泉飛險窦,月明山鼠下枯藤。
還如華頂清談夜,因有新詩寄鄭弘。
《全唐詩·卷837_24》
【春遊涼泉寺】
一到涼泉未擬歸,迸珠噴玉落階墀。
幾多僧只因泉在,無限松如潑墨爲。
雲塹含香啼鳥細,茗瓯擎乳落花遲。
青山看著不可上,多病多慵爭奈伊。
《全唐詩·卷837_25》
【經吳宮】
夫差昏暗霸圖傾,千古淒涼地不靈。
妖豔恩馀宮露濁,忠臣心苦海山青。
蕭條陵隴侵寒水,仿佛樓臺出杳冥。
此是前車況非遠,六朝何更不惺惺。
《全唐詩·卷837_26》
【送薛侍郎貶峽州司馬】
得罪唯驚恩未酬,夷陵山水稱閑遊。
人如八凱須當國,猿到叁聲不用愁。
花落扁舟香冉冉,草侵公署雨修修。
因人好寄新詩好,不獨江東有沃州。
《全唐詩·卷837_27》
【將入匡山宿韓判官宅】
一宿蘭堂接上才,白雪歸去幾裴回。
黛青峰朵孤吟後,雪白猿兒必寄來。
簾卷茶煙萦墮葉,月明棋子落深苔。
明朝江上空回首,始覺清風不可陪。
《全唐詩·卷837_28》
【送鄭侍郎骞赴阙】
文章國器盡琅玕,朝騎駸駸歲欲殘。
彩筆只宜天上用,繡衣偏稱雪中看。
休驚斷雁離叁楚,漸入祥煙下七槃。
翰苑舊知憑與說,紫金輪畔寄書難。
《全唐詩·卷837_29》
【上盧使君】
一別旌旗已一年,二林真子勸安禅。
常思雙戟華堂裏,還似孤峰峭壁前。
步出林泉多吉夢,帆侵分野入祥煙。
自憐酷似隨陽雁,霜打風飄到日邊。
《全唐詩·卷837_30》
【寄匡山大願和尚】
一聽玄音下竹亭,卻思窗雪與囊螢。
只將清淨酬恩德,敢信文章有性靈。
夢曆山床聞鶴語,吟思海月上沙汀。
不堪回首滄江上,萬仞廬峰在杳冥。
《全唐詩·卷837_31》
【別盧使君歸東陽二首】
雨氣濛濛草滿庭,式微吟劇更誰聽。
詩逢匠化唯貪住,日覺恩深不易銘。
心苦只應消鬓黑,夢遊頻入倚天青。
從茲還似…
《貫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