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而生。所謂:色果從色種生,心果從心種生,有漏果從有漏種生,無漏果從無漏種生,無論是已生的“果”,正生的“果”,以及將來會生的“果”,時間雖有不同,而“果法”各從其類,那都是一樣,這就叫做“因緣”。
二、“次第緣”:什麼叫做“次第緣”呢?“次第緣”、就是“等無間緣”。只是“心法”才有,“色法”是沒有的。“等”者、就是同等。“無間”、就是沒有第二個東西,在中間隔斷,就是前一刹那“滅”,後一刹那就繼續而“生”,也不是“滅”了之後才“生”,就是把“生”法的工作做完之後,它才“滅”下去,可見是即“生”即“滅”,沒有一刹那停止的,事實上“心法”是這樣刹那不停,念念生滅的,這叫做“次第緣”。
叁、“緣緣”:什麼叫做“緣緣”呢?“緣緣”、就是“所緣緣”。這也是“心法”才有,“色法”是沒有的。因爲“心法”才有“緣慮”,有“緣慮”、一定有它的“對象”,這“對象”就是“所緣”,在小乘說是“本質色”,在(P054)大乘唯識說是“相分色”,無論是“心王”和“心所”,都有它各個的“相分”,有實體,能帶相,合乎這兩個條件,就叫做“所緣緣”。
四、“增上緣”:什麼叫做“增上緣”呢?就是由“此法”而幫“他法”增加向上增長。除了上面叁緣單獨之外,其余的一切統歸于“增上緣”,此緣、不但是“心法”有,連“色法”也離不了它!所以“色法”只要“二緣”就可以生果。如豆果要有豆種的“因緣”,再加上水、土、陽光、空氣、和人工,這就是“增上緣”。“心法”有六句頌:“眼識九緣生,耳識唯從八,鼻舌身叁七,後叁五叁四,若加等無間,從頭各增一”。就是說:眼識要有九緣才生:一、眼根,二、色境,叁、光明,四、空間,五、作意,六、第六識,七、第七識,八、第八識,九、種子。這“九緣”除了第二是“所緣緣”,第九是“因緣”外,其余都屬于“增上緣”,另外再加上一個“等無間緣”,那眼識就有“十緣”了。耳識除了光明。鼻識、舌識、身識、均除了光明和空間。意識要五緣,第七識要叁緣,第八識要四緣,可以意推而知。總言之:凡是“心法”,一定要“種子”、“境界”、“次第”,以及其他的幫(P055)助,這叫做“增上緣”。
以上“四緣”的意義明白了之後,再來說到“無果”,什麼理由呢?就是說:設若“因”中有“果”,那就不要其余的叁種“緣”。設若“緣”中有“果”,那又用不著“因”,“因”中既然沒有“果”,“緣”中也是沒有“果”,“因緣”中既然都沒有“果”,“果”是對“因”說的,既然沒有“果”,也就沒有“因緣”。“因”、“緣”、“果”,叁法都沒有,那不是“空”是什麼?所以說:如是一一中“無”,和合中亦“無”,雲何得言“果”從“緣”生?
【複次:若果緣中無,而從緣中出,是果何不從,非緣中而出?若謂果、緣中無,而從緣生者,何故不從非緣生?二俱無故。是故無有因緣能生果者。果不生故,緣亦不生,何以故?以先緣後果故。緣果無故,一切有爲法空;有爲法空故,無爲法亦空;有爲、無爲空故,雲何有我耶
】
依據上面的道理,我們就可以知道:“果法”,在“衆緣”中是沒有的。設若“果法”在“衆緣”中都是沒有,你們一定要說:“果法”是從“衆緣”(P056)而出,那麼,爲什麼不說從“非緣”中而出呢?因爲“緣”和“非緣”都是“無果”,要出“果”的話,應當一齊出才對。因這個道理,就可以知道沒有“因緣”可以生“果”。“果”既然不生,“緣”也是不生。什麼原因呢?因爲先“緣”後“果”,沒有“果”,當然沒有“緣”;好像沒有兒子,當然沒有母親這個名字。“因緣”及“果”,既然通同沒有,那一切有爲法皆“空”,因爲一切有爲法,不出“因緣果”叁個字啊!有爲法既然是“空”,那無爲法當然也是“空”,因爲“有”和“無”是對待的假名啊!有爲法和無爲法既然都“空”,那還有一個甚麼“神我”不“空”呢?所以一“空”一切都是“空”啊!
【觀相門第四
複次:一切法空。何以故?
有爲及無爲,二法俱無相,以無有相故,二法則皆空。
有爲法不以相成。問曰:何等是有爲相?答曰:萬物各有有(P057)爲相,如牛:以角峰垂颉,尾端有毛,是爲牛相。如瓶:以底平、腹大、頸細、唇粗,是爲瓶相。如車:以輪軸、轅、轭,是爲車相。如人:以頭、目、腹、脊、肩、臂、手、足,是爲人相。如是生、住、滅,若是有爲法相者,爲是有爲?爲是無爲?】
這一門完全是“破相”,這“相”的範圍很寬,不但是看得見的是“相”,就是看不見的也是“相”,至正文中便知。先“立宗”:一切法空。何以故以下,是“出因”。論主說:無論是有爲法,或無爲法,這兩種法,都是“無相”。因爲沒有“相”的原故,所以有爲、無爲二法都是“空”。現在來先說“有爲法”,不是因“相”來成立的。
問:甚麼是“有爲相”呢?答:無論那一種物,都是各有各的“相”。例如牛吧!它兩邊有角,頸上面起包,項下面垂下來好像壺一樣,尾巴上有毛,這就是牛的相狀。又例如瓶:瓶底是平的,瓶肚子是大的,瓶頸是細的,(P058)瓶的唇是很粗的,這就是瓶的相狀。又例如車:它是用輪,用軸,用轅,用轭,來做的,這就是車相。又例如人:它是有頭、眼睛、肚子、背脊、肩頭、膊臂、手腳等等,這就是人相。明白了上面的道理,那末,試問:“生”“住”“異”“滅”,設若是有爲法的相狀,到底是“有爲”?還是“無爲”呢?
【問曰:若是有爲有何過?答曰:若生是有爲,應有叁相;若生是無爲,何名有爲相?若生是有爲者,即應有叁相,是叁相,複應有叁相,如是展轉則爲無窮。住、滅亦爾。若生是無爲者,雲何無爲與有爲作相?離生、住、滅,誰能知是生?複次:分別生、住、滅故有生,無爲不可分別,是故無生,住、滅亦爾。生、住、滅空故,有爲法空;有爲法空故,無爲法亦空,因有爲故有無爲,有爲、無爲法空故,一切法皆空。】
問:設若是“有爲”,有甚麼過咎呢?答:設若“生”是“有爲法”的話,那就應當更有“生”“住”“滅”叁相。甚麼原因呢?因爲有“生”,一(P059)定有“住”有“滅”,這樣的生、住、滅,生、住、滅一直的流下去,豈不是成了“無窮”嗎?“生”是這樣,“住”、“滅”也是這樣。
設若“生”是“無爲”的話,“無爲”怎樣可以給“有爲”作相?因爲“無爲法”,就是離開了生、住、滅,既然離開了生、住、滅,就沒有了“對待”,誰又知道生、住、滅呢?還有一個道理:因爲分別生、住、滅,才知道有生、住、滅;“無爲法”是不可分別,所以“無爲法”是沒有生、住、滅。生、住、滅既然是“空”,那一切有爲法都是“空”。有爲法“空”,無爲法那裏還不“空”呢?因“有爲”,才說“無爲”;有爲、無爲法都“空”,所以一切法都是“空”。
【問曰:汝說叁相複有叁相,是故無窮,生不應是有爲者,今當說:生生之所生,生于彼本生;本生之所生,還生于生生。法生時,通自體七法共生:一法,二生,叁住,四滅,五生生,六住住,七滅滅。是七法中,本生除自體,能生六法;(P060)生生能生本生,本生還生生生,是故叁相雖是有爲,而非無窮。住、滅亦如是。】
這一段是小乘人救前面所說“無窮”的過失。外人問:你們大乘說生、住、滅“叁相”,更有生、住、滅“叁相”,所以會犯無窮的過失。但是我現在又有一種說法:雖然是“有爲”,然而不會犯無窮過。這道理是怎樣說法?就是每一法生時,都能有七法:即如第一是爲“法體”,第二是爲“本生”,第五是爲“生生”。他說:“生生”能夠生“本生”,反過來“本生”又來生“生生”,這樣,互相而“生”,就不會“無窮”。“生”是這樣,“住”和“滅”也是這樣。就是“本住”住“住住”,“住住”又能住“本住”。“本滅”滅“滅滅”,“滅滅”又能夠滅“本滅”。
【答曰:若謂是生生,還能生本生,生生從本生,何能生本生?若謂生生能生本生,本生不生生生,生生何能生本生?若謂是本生,能生彼生生,本生從彼生,何能生生生?若謂本生(P061)能生生生,生生生已還生本生,是事不然。何以故?生生法應生本生,是故名生生,而本生實自未生,雲何能生生生?】
這是大乘破小乘的話:就是說:設若你說:“生生”、還能夠生“本生”,那不過是一個笑話罷了!因爲“生生”是從“本生”來生的,爲甚麼又能夠生“本生”呢!豈不是父親生兒子,兒子又倒過來生父親嗎?所以說:若謂“生生”能夠生“本生”,如果“本生”不生“生生”的話,那“生生”又怎樣能夠生“本生”呢?設若又說:“本生”能夠生彼“生生”,那更是笑話,“本生”是從“生生”生出來的,怎樣又能夠生出“生生”來呢?設若你又說:“本生”是能夠生出“生生”,“生生”生了之後,所以還來生“本生”,那也是不對,甚麼原因呢?“生生”的法則,應當生“本生”,所以才叫做“生生”;然而“本生”自己還沒有出世,怎樣又能夠生出兒子呢?那豈不是一個大笑話!
【若謂生生生時,能生本生者,是事亦不然。何以故?是生生(P062)生時,或能生本生,生生尚未生,何能生本生?是生生生時,或能生本生,而是生生自體未生,不能生本生。若謂是生生生時,能自生,亦生彼;如燈然時,能自照,亦照彼,是事不然。何以故?燈中自無闇,住處亦無闇,破闇乃名照,燈爲何所照?燈體自無闇,明所住處亦無闇。若燈中無闇,住處亦無闇,雲何言燈自照,亦能照彼?破闇故名爲照,燈不自破闇,亦不破彼闇,是故燈不自照,亦不照彼;是故汝先說燈自照亦照彼,生亦如是,自生亦生彼者,是事不然。…
《慈航大師全集(叁)十二門論講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