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塊四:人爲財死,鳥爲食亡(3)
修道者想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強迫別人一定要跟他一樣,過著禁欲苦行的生活,于是……
這個故事就這樣繼續演變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後來,也許是半年以後,也許是一年以後,整個村莊都搬到山上去了。
欲望就像是一條帶有魔法的鎖鏈,一個牽著一個,永遠都不能滿足。
現實在教育我們,財富是生活自由的保障,似乎有了錢就可以隨心所欲地生活。不過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擁有的財富越多,卻越不自由。這不是對郁郁不得志者的自我安慰。因爲欲望是在被逐漸激發出來的,擁有的越多,期待和牽挂也就越多。曾幾何時,萬元戶就是富裕生活的標准,可多少萬元戶因此滿足了呢?有了一萬,就會想著十萬,然後是百萬、千萬。往往是錢越多就感覺缺得越多。生活不停地圍繞這個軸心運轉,從而忘卻了人生的根本。
有個比喻說,假如把財富、事業、榮譽、地位都比作0的話,健康就是前面的那個1,否則,即使擁有再多,也還是等于0。但我們常常意識不到這一簡單的道理,爲了掙錢毫不顧及身體。結果“年輕時以健康換金錢,年老時以金錢買健康”。莫非,健康也是金錢可以買來的麼?也許金錢可以換來最新的藥品,換來精細的護理,換來最好的醫療,但誰都不能保障我們的健康。
不僅這些,不但我們爲獲取財富使健康遭受的損失是金錢無法彌補的,而且我們爲謀取私利而使心理遭受的傷害更難以愈合。欲望是無限的,財富卻是有限的。我們爲盡可能多地占有財富,不僅直接或間接地侵占了他人利益,也使自己滋長了重重煩惱。這些內在的傷害或許不會在短時間內顯現出來,但它的影響卻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反而會源遠流長。
要想致富,我們必須對財富和欲望有正確的認識。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懂得合法求財、合理使用;才能從容地駕禦它,而不是被它左右。
要想發財,我們必須成爲財富真正的主人。
有一天,一個切羅基族(北美易洛魁人的一支)老人告訴他的孫子,他心裏一直在進行著一場搏鬥。他說,他心裏有兩只狼在搏鬥:
一只是邪惡的狼,充滿憤怒、嫉妒、悲傷、遺憾、貪婪、自大、自憐、負罪感、怨恨、自卑、傲慢,自私。
另一只狼是善良的狼,充滿喜悅、和平、愛、希望、甯靜、謙卑、善意、仁慈、同情、慷慨、真誠和信念。
孫子想了一會兒,接著問他爺爺:“那到底哪一只狼贏了呢?”
切羅基老人淡淡地回答道:“我喂養的那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