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二、我來自中國(1)

  二、我來自中國(1)

  去印度之前,我們先在尼泊爾停留了一段時間。

  我和隨行喇嘛們都是第一次出國,又都是第一次坐飛機,我們都很興奮。飛機一起飛,喇嘛們就急著問那個帶我們去的人:

  “尼泊爾什麼樣啊?”

  “多大呀?”

  那個人想了想說:“挺好的,也挺大的。”

  我們就更興奮了,一路上不停地猜想著尼泊爾美麗的都市風情和異域景觀。可一到尼泊爾,發現和我們的想象完全不一樣。

  沒有想象中寬闊的街道,沒有時尚的都市男女,除低矮的房屋以外,其他建築物也殘舊暗淡,連樓房都很稀少。在叫賣聲中,到處都是身著古樸服裝的尼泊爾人。我們以爲這一定是尼泊爾鄉下,心裏雖然發悶,可總還有那麼一點希望。我們希望將要去的地方會是另一種天地,最起碼是有點現代化氣息的城市。等我們坐上大巴一路顛簸地到達目的地,我們才發現,這兒根本不是現代化的城市,最高的樓房也只有五層。

  我最大的不適是水土不服。整天昏沈沈的,吃什麼都沒胃口,再不就反胃,沒住上幾天,腸胃就出了毛病。七月的尼泊爾十分炎熱,我們都不敢出屋,偶爾出去一下,身上就會被陽光曬出疙瘩和紅斑。我們頭半夜熱得根本無法睡覺,到了後半夜困得不行了,蚊叮蟲咬,還是很難入睡。我想,我作爲一個轉世活佛,連這點苦都吃不了嗎?心中就不那麼煩躁了。

  身在他鄉

  我那時只有16歲,雖然心理比同齡人要成熟得多,並且已經脫去了同齡人那份天真稚氣,可我畢竟是第一次遠離祖國、家鄉。不可能因爲我是一個轉世活佛就能夠抵擋住那種思念之情。

  在午夜過後吹來的絲絲清風中,我慶幸在我這個房間竟能遙望星空。我目不轉睛地看著,看著……我看到媽媽爲我講述我出生的那條道路、那座寺廟、那條彩虹;我看到姥姥背著我轉神山時扭頭遞給我的微笑;我看見我童年的那只烏鴉以及它翅膀上的雪和血;我看見父親沈默中的一腔男性之血正澆灌著我剛剛發芽的禀性,使我過早地領略了一個男子漢的內在熱力;我看到我的那些頑皮夥伴、與我心心相印的同學、我的鄉親、我的弟子、我的仍留在寺廟中爲我祈禱的喇嘛們;他們尋找我的艱辛、發現我時的喜悅;坐床、誦經……而我不忍提及又常常站在我眼前的,是我的師父和師母。開啓我心智的師父,此時一定用他那無限的雙眼望著我……師父依然坐在那把大椅子上喝酒,慢悠悠地點撥著我、督導著我、召示著我。山頂上的桑煙仍在爲我袅袅升騰嗎?師母爲我熬肉湯的茶缸還在嗎?那條山路、那座小院、那些與師父師母在一起的日日夜夜……尼泊爾的星空忽然變得一片銀白,絲絲縷縷,飄飄蕩蕩,那是師父的白發正悄悄地覆蓋著我的視野……

  一定會有人問我:你作爲一個活佛,怎麼會有這種凡夫俗子的思念之情呢?難道你不想控製嗎?

  我會明確地回答:我不想控製,想控製也控製不了,因爲我具有普通人的一切感受。

  在尼泊爾的旅遊季節,也會有少量的華人出現。如果那時正好是陰天,如果那時正好能碰上這些華人同胞,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恢複我的少年心態,追著他們打聽國內的事情。他們也像親人一樣快樂地向我講述近來國內發生的新變化,有的其實我在國內時就已經知道了,但還是喜歡聽,不論是什麼口音,只要講的是漢語,我都喜歡聽。盡管我是一個藏族活佛,但那是中國最普遍的交流方式呀!有時,哪怕見到一個類似華人的人匆匆走過我的身邊,就是來不及交談,我也會想到祖國,想到親人……

  在尼泊爾短短的停留期間,我生平第一次品嘗了思念祖國、思念家鄉的滋味。我想,這種滋味是每一個剛剛跨出國門的人都嘗過的吧?

  爲我的國家自豪

  只要趕上天氣不太熱,我就出去逛逛。

  尼泊爾雖然不大,卻吸引著世界各地不同國別的人群。這些人說著不同的語言,穿戴著不同風格的服飾,大部分都通過不同的標志來證明自己的國籍。我從踏上這片國土的那天起,心裏就只裝著一句話,總想沖他們喊出那句話:“我來自青藏高原!”

  也許出國的人都有這種感受,那就是不管你生長在祖國的任何地方,不管你曾經有過多少痛苦和快樂、失敗與成功,甚至愛與恨,一旦你身在異國他鄉,你總會想到自己的根,以及你深深紮下根來的那片故土。

  “我是中國人。”這句話現在寫在紙上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的情感內涵,但在某個特殊的場合,在某種特殊的氣氛中,這句話真是令自己自豪啊!腦子裏一出現“中國”二字,渾身的肌肉就像一下子全部繃緊了似的,莊嚴、肅穆,令人想到一種綿綿不絕、生生不息的東西在四周蔓延。

  我明白,那是一種誰也割舍不掉的偉大傳統,這個傳統所以偉大,正是因爲它所具備的那種無所不包的巨大容量:幾千年的曆史、文化、風俗,各不相同的宗教、民族、價值觀念,多姿多彩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以及諸多的苦難、戰爭、血與火、仇恨與深情……

  我是中國人——我想告訴人們,請你們去我的祖國看一看吧,她正在蒸蒸日上的良性發展中訴說著她的繁華與文明,她過去和現實的輝煌正交織著一個更爲宏偉壯麗的場景,令全世界矚目……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