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二、轉世之路

  二、轉世之路

  只有在藏傳佛教中,才有活佛轉世製度。人們把流傳于藏區、具有藏區特色的佛教稱作藏傳佛教,活佛轉世是藏傳佛教獨有的傳統。

  公元7世紀前後,佛教從中原、印度和尼泊爾傳入西藏。在吐蕃王朝第28代國王拉托托日列占時期開始出現藏傳佛教。到了第33代國王松贊幹布與唐朝王室及尼泊爾王朝聯姻(公元629年,唐代貞觀年間),文成公主與尼泊爾赤尊公主被迎請入藏時,其嫁妝裏各有一尊釋迦牟尼佛像及大量佛經。爲安置佛像與佛經,赤尊公主修築了大昭寺,文成公主建築了小昭寺。松贊幹布又在拉薩四周建迦刹寺等12寺,後來發展成108座寺廟。同時,松贊幹布派大臣土麼桑布紮等16人去印度學習佛法。土麼桑布紮返回後,創建了現在所使用的藏文,翻譯大批梵文經典,輸入印度佛法……藏傳佛教因此逐漸地發展起來了。

  藏傳佛教經過1400多年的傳播與發展,現在已成爲覆蓋面遍及全球的國際性宗教。它以龐大的思想體系、精深的義理底蘊、獨特的修持方式、崇高的境界取向、豐富的文化內涵博得了包括西歐、北美等世界範圍廣大民衆的喜愛;它所包含的哲學、天文、地理、醫學、曆算、工藝、美術、語言學、倫理道德等諸多內容已經成爲各族人民取之不盡的寶藏。幾乎所有藏族高僧都是學識淵博的學者,他們從小就有良好的學習環境,一面修行佛法,一面學習藏族文化。所以,很多高僧既是佛學家,同時又是文學家、史學家、醫學家、藝術家。可以說,藏傳佛教已經成爲藏族人民共同的信仰。

  在藏傳佛教中,活佛轉世製度創立于公元13世紀,最早起源于藏傳佛教中的噶舉派。公元1333年,噶舉派的攘迥多吉活佛被元帝國皇室邀請赴京參加元順帝的登基典禮,受到元朝的重視。當他第叁次赴京訪問時,因病圓寂。臨終前他在遺言中說,自己轉世之處是西藏的工布。後來他的弟子們經過尋訪驗證,通過種種預兆,真的在工布找到了攘迥多吉活佛的轉世靈童。其實攘迥多吉活佛當年也是被找到的轉世靈童,只是到了他這一代,活佛轉世製度才開始被藏傳佛教其他教派所效仿。活佛轉世製度確有它的神秘性。上世活佛圓寂前若是宣稱自己將會再生轉世,並已預示了自己轉世靈童的征兆、出生方向、地點等等,就要通過降神占蔔,占蔔的結果要是和上世活佛臨終前的預示相吻合,那麼尋找轉世活佛的行動也就開始了。這期間還要向降神占蔔,探查轉世活佛更爲具體的出生地點、父母姓名、家庭中的一些特征和誕生時必不可少的奇特迹象。這種尋找往往非常艱難,有時需要分成好多路線去尋找,甚至不知要花費多少年的時間才能找到。

  藏傳佛教在漫長的曆史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宗派,主要有噶舉派、噶當派、格魯派、甯瑪派、薩迦派。其中噶舉派,藏語意爲“佛語傳承,漢譯口傳”,是藏傳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又是藏傳佛教諸多宗派中支系最多的一大宗派。它在曆史上曾擁有過14支直系派別,主要有香巴噶舉、達波噶舉、噶瑪噶舉、蔡巴噶舉、主巴噶舉、帕竹噶舉、止貢噶舉,其中絕大多數目前仍在廣袤的青藏高原上建寺立廟,保持自己的風格。因爲我的關系,下面簡單說一說止貢噶舉。

  止貢噶舉派,創立于850年前,傳承一直延續至今。過去止貢噶舉實修傳承,已不間斷地由35位證悟成就的法王所傳持。現今的法座持有者分別是西藏的第36任法王宮求去吉納瓦(珍寶持法法顯,第8世瓊贊法王)與印度的第37任法王宮去赤列倫珠(持法事業任遠,第7世澈贊法王)。

  止貢澈贊法王宮去赤列倫珠,是聖觀世音不忍衆生苦,回入娑婆度有情的殊勝化身,出生時爲胎衣所覆,不染母血。他在嚴格的多重篩選下,從300多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被止貢攝政赤紮嘉拉天津土登(持法能仁勝教)、第16世噶m巴、達隆瑪楚仁波切與西藏地方政府正式認證爲第36任止貢法王宮去喜威羅卓(持法和慧)的轉世化身無誤。在澈贊法王的護佑與指導下,目前止貢噶舉派在中國的西藏、四川、雲南、青海,還有印度、尼泊爾各地,已修複、新建的寺院、佛學院與關房有100多所,活佛、堪布、喇嘛、閉關修士極多。

  我就是在上述一系列複雜的驗證尋查中和止貢澈贊法王的認證下被“挖掘”出來的轉世活佛。

  白教止貢澈贊法王後來成爲了我的師父。

  

✿ 继续阅读 ▪ 叁、坐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