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徒應該如何舉行喪葬儀式?

  佛教徒應該如何舉行喪葬儀式?

  

  聖嚴法師

  

  

  佛教徒應該如何舉行喪葬儀式?

  葬儀的進行,應該有誦經、念佛等佛事。但在中國現行的佛教葬儀中,出家人只管誦經,卻不是葬儀的主體;因爲葬儀中的家祭、公祭等儀式,均委由葬儀社派人司禮,佛事反倒成爲一種點綴。

  正確的佛教葬儀,除了司禮者之外,主體應該是出家的法師爲亡者誦經。參與的大衆,均應人手一冊佛經跟著持誦。持誦的內容,最好是簡短的經文及偈頌,例如「心經」、「往生咒」、「贊佛偈」、佛號、「回向偈」等,不用喝,只用誦;否則,大衆無法隨唱而無參與感。然後由法師簡單地介紹亡者的生平及其爲善、利人、學佛等的功德,並做簡短的開示──一則度化亡者超生淨土佛國;同時安慰、啓發亡者的家屬、親友。

  至于家祭和公祭,最好同日舉行,因爲既然已經全體參與葬禮了,就沒有必要另外舉行;否則,除了拉長葬儀的時間外,只是顯示個人和團體的突出感而已。如果要同日舉行家祭或親友、團體的公祭,則應該在正式的葬儀之前舉行。佛化的葬儀應該簡單、隆重,前後的時間不須超過一小時,最多一個半小時。至于用中西樂隊或儀仗等場面,都是虛榮的鋪張,此舉對于非佛教徒而言,也許有其慰靈的作用;對佛教徒來說,則反而會擾亂亡者一心求生佛國淨土。

  自古以來,佛教的喪葬並沒有一定的製度。但在中國,有關死者未亡之前的彌留,及命終後的沐浴、更衣、設靈位、伴靈、納棺、出葬、埋葬、做七,乃至百日等,大致都有它固定的儀式。

  依據「淨土法門」,在彌留時宜有善知識──不論是在家或出家的修行者──爲亡者說法、誦經、念佛,稱爲助念,一直到命終十二小時之後,移動遺體,爲之沐浴、更衣,並繼續以助念代替伴靈。而且,每舉行一項儀式,都用佛法開示亡者,令其一心皈命佛國淨土。當然,最好能有出家僧衆說法開示,否則亦應以同道、同修中的長輩乃至資深的平輩爲之。

  對于佛教徒,遺體的處理,只有坐龛、坐缸和火葬、土葬的不同。如果遺體坐龛,則采坐龛火化,只有封龛及舉火的儀式;如果遺體坐缸,則有封缸土葬的儀式;如果遺體臥棺,則有封棺的儀式,封棺以後,有土葬及火葬兩種,若系火葬,則將骨灰壇置于寺院或墓場的塔中,也有將骨灰壇埋于地下墓中的。

  不論是火葬或土葬,凡有儀式,均以念佛、誦經、回向代替由家屬輪番舉哀及哭泣、音樂等的鋪張。在過去的農村社會,如果家有老人,往往會預備棺木,稱爲壽材;預備葬服,稱爲壽衣,以求福壽綿長,大吉大利。在今天工商業的社會以及都市的環境,已經不許可有這樣的風俗,而事實上也沒有這樣做的必要。

  上面已經說過,佛教的葬儀宜力求簡單、隆重。且特別不允許在喪葬期間,以殺生的葷腥招待親友,更不可以酒肉葷腥來祭祀亡者。故在吾鄉江蘇參加喪禮的用餐稱爲吃豆腐,那是由于純以素食招待前來吊祭的親友,以豆腐類的食物爲主之故。靈前則以香花、蔬果、素食供養。花籃、花園、挽幛,亦當適可而止;最好除了喪家和代表性的親友致送數對花籃以及數幅挽聯、挽額以表示悼念之外,不需要大事鋪張。如果親友致送奠儀,除了由于家屬貧苦而留著喪葬費用及生活所需外,最好悉數移做供奉叁寶、弘法利生及公益慈善等的用途,將此功德回向亡者,超生離苦,蓮品高升。

  至于父母親過世,飲泣哀傷乃人之常情。世尊涅槃之時,除了已得解脫的大阿羅漢,弟子們無不涕泣。唯世習以哭泣表示亡者的哀榮,則屬虛僞。佛教徒當以佛事代替哭泣。

  

✿ 继续阅读 ▪ 如何做佛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